張桂蓉 曾凡清 馬玉寶
摘 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社會對人才已從注重學歷開始向技能型人才方向轉變。高職院校雖然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其所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需要加快教學模式的轉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性人才。文中對現有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有待改變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高職院校測繪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進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 測繪專業 教學模式 改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182-01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職教育類院校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高職教育院校以培養專業型、實用型人才作為其主要目標,而且在長期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積累了相對穩定的教學框架。但高職院校長期以來教學模式很少進行調整,這就導致在時代發展下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越來越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特別是高職院校的測繪專業。社會發展中對測繪專業技術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所以作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學工作中充分的結合自身院校和學生的特點來對教學模式不斷調整和改進,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適應,確保所培養出來的專業型人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1 現有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有待轉變
1.1 現有教學模式的弊端
高職教育是近些年才發展起來的,其作為高等教育的必要補充,主要是培養直接面向生產企業的專業技能型人才。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框架的束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但長期以來高職教育在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像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學生對新知識較為陌生,理論基礎較差,這樣教學一味地在課堂上進行講授,學生被動地聽,不僅制約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學生極易產生厭煩心理,失去對專業課學習的熱情。
1.2 影響教學模式轉化的因素
首先,測繪工程專業作為工科專業,更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課堂接受基礎的理論知識以外,更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在當前許多測繪專業教師教學中,由于實踐經驗較為缺乏,這就導致在具體教學中在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有所欠缺,制約了教學模式的轉化和專業的發展。
其次,職業院校在具體的教學管理中過多地強調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對教學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較為忽略,這就導致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得不為了完成教案檢查、聽課制度和教學成績達標標準等剛性的管理制度而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不利于教師教學中對課程改進和教學模式轉化的積極性的提升,也是當前職業院校教學模式轉化受到制約的重要因素。
再者,當前職業院校在測繪專業教學中還受制于實訓場地的限制,這也是當前測繪專業教學模式轉化受到影響的關鍵所在。測繪專業作為工科專業,在教學中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檢驗,將理論適應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綜合性應用,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學習的熱情。但當前職業院校的實訓場地多為在學校內部建立起來的,設備不齊全,先進設備儀器更是嚴重不足,場地面積有限,這就導致學生對實訓課程的積極性受到較大的影響。
1.3 克服傳統教學模式改進的制約因素
首先,關于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目前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近幾年通過從高等院校引進高學歷人才的方式,對該類院校的師資隊伍擴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剛從高等院校步入教學崗位的教師,其上課技能和實踐經驗都嚴重不足,這就需要學校做好這部分教師的相關教育知識培訓工作。同時,結合教學需求提供到企業鍛煉的機會。這樣既增強了新引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還能通過到生產企業鍛煉,使其教學過程結合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其次,改進院校對教學的管理制度,在管理采取柔性管理,轉變以往的剛性管理制度。柔性管理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理論,對高校教師管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柔性管理制度在強調教學質量管理的同時,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把學校教師、職工的個人發展同學院的發展相結合,充分調動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轉化的積極性。
2 高職院校測繪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進
2.1 集中實訓和校內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相結合
學生在完成測量基礎知識學習后,根據課程設計和要求,進行相應的集中實訓。通過模擬生產實踐,比如控制測量集中實訓,使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相應的項目方案制訂、技術設計書的編寫以及項目的具體實施。教師通過過程考核和最終實習報告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來衡量學生對該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情況,有利于進一步對教學模式作出相應調整。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都有明顯效果。
2.2 畢業頂崗實習
在學生的基本專業課程學習結束后,可以與合作企業或學生準備就業的單位簽訂實習就業協議書,有現場技術人員負責專業培訓,完成頂崗實習,并有負責人根據學生實際實習情況,給出相應的頂崗實習結論,作為改進學校教學模式的依據。通過建立校內教學、校外生產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不僅能夠為測繪單位輸送大量生產型人才,同時也提高了學院的教學質量。學生融入企業,接受企業專業訓練后,在畢業后能夠較快地適應企業的管理模式。這種面向崗位進行能力培養、就業培養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2.3 推行“2+1”的教學模式
“2+1”的教學模式,指的是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是用兩年時間完成教育部規定的全部高職教學課程,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并且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頂崗學習,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提前在“準工作崗位”上得到技能鍛煉,促進技能型人才成長速度,完成學生校內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的更好結合,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專業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測繪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
3 結語
目前高職院校測繪專業需要加快教學模式的轉變,從而培養出更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根據應業單位反饋回來的信息來對教學模式的轉變進行衡量和檢驗,及時對教學模式做出調整,確保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順利進行,使其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朱衛東,丁莉東.高職院校測繪技能鑒定質量監控的創新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20-21,28.
[2] 歐亞梅.高職校企合作校內外一體化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開發與探索[J].中國市場,2011(45):187-189.
[3] 肖榮璐.高職院校測量工程技術專業工學結合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9(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