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蓮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在學校的基本普及,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本文通過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條件及多媒體技術優勢的分 析,提出多媒體技術合理應用于實驗教學能夠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優化 課堂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優化;實驗教學;策略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在于探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規律、途徑、模式、策略、方法,最終實現信息技術和實驗教學的優化統一。中學化學實驗,雖然絕大多數是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再認識,但從本質上看,這一過程與科學家進行的科學研究中化學實驗是一致的。但由于我省新教材的啟用和現行實驗條件和課時的限制,實驗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以及教學實踐的限制,在教學中很難真正體現,使現有的實驗不能完全地發揮其教學作用。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提高實驗的可見度,增加實驗的時效性和安全性,加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為學生提供進行實驗設計的條件,同時還可以進行化學實驗考核,豐富學生實驗知識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作用。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與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機整合勢在必行。
1 化學實驗教學條件日漸改善
多年來,由于教育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學校化學實驗設備、器材和藥品短缺, 致使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實驗教學變成了講實驗、說實驗,使學生學起來困難、枯燥,教學效果不理想.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增加,尤其 是 “兩基迎國檢”中加大了對教學設備的投入,切實解決了實驗設備、器材和藥品短缺、陳舊的問題,改善了教學條件,為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有效 結合、互相滲透提供了條件 .
2 多媒體技術的優勢
多媒體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以及視頻等多媒體信,并使這些信息建立起邏輯連接,以表達更豐富、更復雜的思 想或方法,這些教學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作用于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學生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體課件本輔助教學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現代 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技術,一般包括攝影、實物投影、攝像、放像、計算機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方面.其優勢有:
2.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增強記憶興趣是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內驅動力,有效地提高 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保障.多媒體網絡技術以其強烈的真實感、直觀性和表現力,通過對學生多感官的刺激,既有 利于他們長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同時調動視、聽、說等多種感官參與,形成合 理的教學過程體系,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通過觀看銫與水反應的實驗視頻,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反應的劇烈爆炸程度.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 趣,也有益于學生掌握堿金屬元素金屬性的遞變規律 .
2.2 提高教學技術現代化
教育需要創新,化學教育更需要創新,化學教學需要引入新的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也在課堂上被廣大教師所應用,吸引著學生集中精力潛心學習,使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我校在多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系統,實現了校園信息網絡化。為了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學校在校園網中建立了一個信息資源庫。其中包括成績分析庫、課件庫、試題庫、論文庫、教案庫、優質課錄像庫、學生作品庫等,把老師、學生日常搜集的資料分類存放,便于師生查找和使用。提供教師與各種資源的連接,實現教師間的交互。
3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3.1 加大教學密度,增大課堂容量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如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板書、畫圖、例題、習題,特別是在復習課中,需要把知識穿成線、結成網而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體系,備課時把這些需要板書的內容制成課件,在需要的時候只要輕點鼠標就會一點一點地呈現出來,既標準又快捷。還可以重復點出或根據需要點出,這樣既增加課堂信息量,減少板書時間,又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再如在講“元素”有關知識的時候,把元素周期表制成課件,讓每一種元素都動起來,講到某一內容時如哪些是金屬、哪些是非金屬、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等,用鼠標一點相應的內容就動起來,教學效果非常好。
3.2 模擬展示,突破教學重難點
宏觀與微觀的聯系是化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最特別的思維方式。離開這個基本點,就談不上學好化學。建立對微觀世界的想象力是中學化學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也是其他課程不能代替的。多媒體展示也能幫助學生很快形成化學概念,如在講“元素”時,筆者把不同的分子的模型展示出來,如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等,里面相同原子的顏色相同。然后把組成分子的原子分開并動起來,相同的原子聚在一起,幫助學生很好地形成元素的概念。
4 運用多媒體,可優化化學實驗
4.1 增強實驗的可見度,強化實驗的演示效果
演示金屬鈉和水的反應實驗中,過去是鈉與水在大燒杯中反應,而現在利用投影儀,可改在方型投影試管中進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屬鈉,學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觀察到“浮、游、熔、響、紅”等現象,實驗效果明顯提高。
4.2 模擬有毒、有害物質的實驗,減少污染
許多化學實驗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操作只能靠教師講其錯誤的原因,以及錯誤操作可能帶來的危害,卻不能用實際操作實驗證明,否則會造成危險。運用媒體課件模擬這些錯誤操作,這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它可將步驟分解,放慢動作,不僅把錯誤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氣氛,學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對錯誤原因的理解。
4.3 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的聯系
化學來自于社會又服務于社會,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涉及生產、生活和社會的內容較多,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采用模型、掛圖、板書等手段,真實性和直觀性較差,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為配合教學,筆者上網搜集了大量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在學習到某一部分知識時,就播放有關的資料,增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5多媒體技術在實驗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5.1 輔助性原則
計算機多媒體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為教學服務的,是輔助教學方式.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仍處于從屬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體 完全代替化學實驗操作,只能作為化學實驗的補充和延伸.要正確把握課件與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首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必要的講解、提 問、比喻、分析等還需要教師完成,特別是對于課堂氣氛的控制、學生的認知反 饋、非智力因素的激勵等,電腦是無能為力的.其次,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盡 可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5.2 科學性原則
播放實驗視頻時,操作要正確,現象必須明顯,上課前一定要檢查投影顏色有沒有失真,防止出現差錯.例如,在多媒體演示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實驗,要確保投影在屏幕上 的火焰顏色是蒼白色的,如果是其他顏色,不僅沒有起到優化課堂的作用,反而教給學生錯誤的知識.
5.3 適度性原則
利用多媒體可以很方便地實現模擬現實,甚至模擬現實中難實現的實驗,但如果熱衷于模擬實驗而忽略實際操作,勢必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會走進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誤區.直觀的實驗能給學生更深的認識,能因為實驗復雜費事而都采用多媒體實驗視頻來代替.例如,酯化反應中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特殊香味,只有學生親自聞過后,才能感性的認識.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做到多媒體教學與化學傳統教學的充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