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林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視野,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善學生學習方式,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轉變,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他們自主學習,互相配合,主動探究,成為學習的主人,知識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教育改革一道亮麗的風景。為此我校開展了《基于信息技術環境的有效學習研究》的課題實驗,通過實驗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正確、科學、藝術地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針對我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收獲,現總結如下: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課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重新的確認。而我校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的先學環節也正體現了這一教育理念。在先學環節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下面我就以《充氣雨衣》這一課的教學為例,談一下具體的做法。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問題的選擇與設計是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切入點,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在要求學生設計、提出問題之前,我為學生準備了充氣雨衣的圖片, 學生一下被眼前的這個奇妙事物吸引住了,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了解的愿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提出:“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了解充氣雨衣的什么?你從畫面里發現了什么?”學生:我想了解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的?我想知道充氣雨衣有什么好處?……師:下面你們就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讀課文,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學生閱讀后,解決了一些基本問題,但同時又對進一步探究充氣雨衣的相關問題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2 根據學生的興趣,自由組合,形成協作小組,選擇學習主題
探究性學習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所以當一大堆問題提出來后,為了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來展開學習。這樣既能保證絕大多數的問題都可以研究到,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為了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分組時,我沒有指定小組成員,而是讓學生憑自己的興趣,自由組合成協作小組開展“專題”的探究活動。《充氣雨衣》這一課主要圍繞著這樣幾個專題進行:充氣雨衣的特點、充氣雨衣的發明過程、普通雨衣有什么弊端。
3 協作小組內分工學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導,交流小組學習成果
在小組的合作和努力下,學生通過探究過程獲得了很多知識和信息,而因為采取的是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協作學習小組對自己小組的主題問題了解得很多,其他的問題便一無所知了。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共享的特性,隨時將學生交流的信息通過屏幕展示在全體學生的面前,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感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的效率。
這一教學的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他們通過信息技術,對充氣雨衣有了一個非常全面的了解。這進一步證實,信息技術的介入,使學生由無奈的聽授,以記憶為主的個體行為的被動地位轉變為個性化的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充分表現的主體地位。
課程的整合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學生到社會中搜集民間故事,到街頭去搜集廣告牌的錯別字,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到網上去說自己想說的話,探討自己喜歡的問題,這些都可以成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新途徑。
5 轉變理念,總結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實驗新體會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實踐研究,推動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更新,構筑了新型的教學系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同時得到了一些體會:
1、轉變了教學理念。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有機融合的過程中,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為學生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
2、改變了學習工具。通過整合,把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學生使用計算機獲取、處理信息就像使用鉛筆、橡皮那樣自然,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3、建立了新型模式。在實驗中,采用“任務驅動”和“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有意識地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教學。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的機會,為學生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提供了舞臺。
4、培養了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課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特點,在網絡環境下,發揮多媒體及網絡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的優勢,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通過主動地建構知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5、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協同作業的合作精神。如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語文信息資料的搜集、加工、處理或者利用計算機進行自主式閱讀與寫作。同時,還可以通過網上合作學習和小組協同作業來培養中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借助于電子郵件能夠進行大規模的協作學習,通過校園網或Internet來實現一個班的學生與另一個班、另一個學校甚至另一個國家的學生交換意見、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使用各種信息手段進行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使語文教學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術”這一現代教學手段,在優化教學結構、激發興趣、激活課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有效地提高語文課教學效率,科學地采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走向信息技術的豐富與創新,占領素質教育的制高點,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所要肩負起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