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防抱死制動系統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出現的根本原因及其分類,分析了ABS的工作原理,總結了正確使用ABS的方法與局限。
關鍵詞:ABS系統;輪胎抱死;ABS的控制
汽車是當前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車的發明和汽車相關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商品和人員的流通。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在現代汽車上,汽車的出行安全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近年來由于汽車消費者對安全的日益重視,大部分的車都已將ABS列為標準配備。這種最初使用在飛機上的安全輔助系統大大的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能。在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出現之前,汽車所用的都是開環制動系統。這種系統的制動器的制動力矩完全來自駕駛員踩踏制動踏板,由于駕駛員不可能完全掌控制動力的大小,因此經常出現車輪抱死的情況,車輪抱死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打擊,這也是ABS出現根本原因。雖然ABS已經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目前使用的ABS依然不夠完美,它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與局限,因此ABS以后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也備受關注,或許在不久后會有一種更加美好的ABS出現在汽車上,而它將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安全保障。
1 ABS的組成及分類
(1)ABS的組成[1]
ABS通常都由車輪轉速傳感器、制動壓力調節裝置、電子控制裝置和ABS警示燈組成。
1)車輪轉速傳感器
為了檢測車輪的轉速,一般會在各車輪上都安裝一個輪速傳感器。而在前輪驅動的汽車上,可使用傳感器方式,即在前差速器前部安裝一個車輪轉傳感器,然后在左右后輪各安裝一個車輪轉速傳感器。齒輪脈沖信號發生器裝在車輪上,齒輪脈沖信號發生器產生的脈沖數和車輪的轉速成正比。以上傳感器信號都輸往電子控制裝置。
2)制動壓力調節裝置
大多數汽車的制動系統分為三個獨立的液壓系統,即左前輪、右前輪和左右后輪。制動壓力調節裝置按照電子控制裝置中電腦的指令,通過增壓、保持油壓、調壓來調節上述三個系統4個車輪的制動油壓。制動壓力調節裝置附有專用的電動泵,如果需要提高油壓,驅動電動機就提高油壓。
3)電子控制裝置
基于各車輪傳感器送來的信號,利用電子控制裝置的電腦,按預先確定好的判斷程序計算各車輪的制動力。根據計算結果,來調節制動力的大小,如果需要加大制動力,就打開進油電磁閥,如果需要解除制動就打開泄油電磁閥。
(2)ABS的分類
按控制通道分為以下四種:
①四通道式,其特點為:附著系數利用率高,制動時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每個車輪的附著力。但是如果汽車左右兩個車輪的附著系數相差較大(如路面部分積水或結冰),會影響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
②三通道式,其特點是汽車在各種條件下制動時都具有良好的方向穩定性。因此三通道式ABS在小轎車上被普遍采用。
③二通道式,其不足為: ABS難以在方向穩定性、轉向控制性和制動效能各方面得到兼顧,目前采用很少
④一通道式,其特點為:結構簡單,成本低等,在輕型載貨車上廣泛應用。
各種ABS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是相同的:ABS只是汽車的速度超過一定以后,才會對制動過程中趨于抱死的車輪進行防抱死制動壓力調節。在制動過程中,只有當被控制車輪趨于抱死臨界點時,ABS才會對趨于抱死車輪的制動壓力進行防抱死調節;在被控制車輪還沒有趨于抱死時,制動過程與常規制動系統的制動過程完全相同。ABS都具有自診斷功能,能夠對系統的工作情況進行監測,一旦發現存在影響系統正常工作的故障時ABS將自動地關閉,并將ABS警示燈點亮,向駕駛發出警示信號,汽車的制動系統仍然可以像常規制動系統一樣進行制動。
2 工作原理
在不同的ABS系統中,制動壓力調節裝置的結構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電子控制裝置的內部結構和控制邏輯也可能ABS通常都由車輪轉速傳感器、制動壓力調節裝置、電子不盡相同。
在常見的ABS系統中,每個車輪上各安裝一個轉速傳感器,將有關各車輪轉速的信號輸入電子控制裝置。電子控制裝置根據各車輪轉速傳感器輸入的信號對各個車輪的運動狀態進行監測和判定,并形成相應的控制指令。制動壓力調節裝置主要由調壓電磁閥組成,電動泵組成和儲液器等組成一個獨立的整體,通過制動管路與制動主缸和各制動輪缸相連。制動壓力調節裝置受電子控制裝置的控制,對各制動輪缸的制動壓力進行調節。
ABS的工作過程可以分為常規制動、制動壓力保持、制動壓力減小和制動壓力增大等階段。在常規制動階段,ABS并不介入制動壓力控制,調壓電磁閥總成中的各進液電磁閥均不通電而處于開啟狀態,各出液電磁閥均不通電而處于關閉狀態,電動泵也不通電運轉,制動主缸至各制動輪缸的制動管路均處于溝通狀態,而各制動輪缸至儲液器的制動管路均處于封閉狀態,各制動輪缸的制動壓力將隨制動主缸的輸出壓力而變化,此時的制動過程與常規制動系統的制動過程完全相同[2]。
在制動過程中,電子控制裝置根據車輪轉速傳感器輸入的車輪轉速信號判定有車輪趨于抱死時,ABS就進入防抱制動壓力調節過程。ABS通過使趨于抱死車輪的制動壓力循環往復而控制車輪的滑動率,在峰值附著系數滑動率的附近范圍內,直至汽車速度減小至很低或者制動主缸的常出壓力不再使車輪趨于抱死時為止。制動壓力調節循環的頻率可達3~20HZ。在ABS中對應于每個制動輪缸各有對進液和出液電磁閥,可由電子控制裝置分別進行控制,因此,各制動輪缸的制動壓力能夠被獨立地調節,從而使四個車輪都不發生制動抱死現象。
盡管各種ABS的結構形式和工作過程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通過對趨于抱死車輪的制動壓力進行自適應循環調節,來防止被控制車輪發生制動抱死。
3 ABS的正確使用與局限
(1)ABS行駛提示
在大部份情況下防抱死制動系統能提高車輛穩定性以及制動性能。此系統在緊急制動時會自動地“脈動式踩放”制動以避免車輪抱死。車速超過11公里/小時時,可能會聽見細微的咔嗒聲和一些馬達的噪音。這些噪音是系統在作周期自檢的表現,用來確定ABS是否正常的工作。每次車輛起動和加速超過11公里/小時會進行這項自檢的工作。
特定的路況或制動情況下,車輛在制動期間會起動防抱死制動系統。防抱死制動系統可以在包括結冰、下雪,碎石、顛簸、鐵路軌道、松散巖層等路況或緊急制動時起動。
(2)ABS安全提示防抱死系統(ABS)不能夠阻止物理學自然定律對汽車發生作用,它對制動或轉向效率上的提高也不會超越汽車本身的制動力、輪胎或牽引力所提供的條件。
(3)ABS的局限
ABS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ABS也在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變得相對實用,功能也的到進一步的完善,安全性能也得意飛躍,但是ABS依然有它的局限性。在兩種情況下,ABS系統不能提供最短的制動距離:一種是在平滑的干路上,由有經驗的駕駛員直接進行制動。另一種情況是在松散的礫石路面、松土路面或積雪很深的路面上制動。另外,通常在干路面上,最新的ABS系統能將滑移率控制在5%-20%的范圍內,但并不是所有的ABS都以相同的速率或相同的程度來進行制動(或放棄制動)[3]。
4 結論
ABS的出現,大大的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能,在出現的幾十年之中可以說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同時ABS的出現也掀起了一波汽車安全方面的革命,在提高汽車安全性能方面,ABS的出現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汽車成為當今最受人們喜愛的的交通工具,在社會的刺激下汽車工業不斷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汽車的性能要求也隨之變高,而在所有的要求中汽車的安全性能也受到人們的關注,ABS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汽車在緊急情況下車輪抱死的情況,成為了汽車上面最重要的安全系統之一。隨著汽車工業的繼續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代的能夠更好的控制滑移率,更好的縮小他的體積,更好的與數據總線相結合,能夠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郝希香,彭少成. ABS系統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 山東交通科技:1999(3):.48-50
[2]王金艷. ABS系統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品牌與標準化,2010(14):17.
[3]雷敬川. 對汽車ABS系統的淺析.科技信息,2010(27):I0020.
作者簡介
陳小娟(1981-),女,江蘇大豐,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機械及其自動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所在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