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茗 韋潭映 李雷
摘 要:環境監測社會化在我國處于探索階段,社會化的根本目的是引入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提供更多、更好的監測 服務。為此,環境監測社會化應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總體格局,引導環保監測機構重點強化環境監測網絡運行管理、技術標準研發制定、監督性或執法性監測、環境質量預報預警及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監測數據質量控制及匯總分析等職能, 同時因地制宜地確定環境監測社會化區域策略,嚴格規范社會檢測的行為,確保監測市場公平競爭、有序開放、控制風險。
關鍵詞:環境監測;社會化;監測機構
環境監測社會化是指打破政府機構的大包大攬,引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直屬環境監測機構以外的從事環境檢測業務的機構(以下統稱為“社會檢測機構”)提供環境監測服務的過程。推進環境監測社會化是環境監測預警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其根本目的是有序引人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提 供更多、更好的監測服務。本文在充分調査的基 礎上,系統分析了當前環境監測社會化發展狀況 和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環境監測社會化健 康有序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 當前環境監測社會化現狀
當前不論是政府環境管理還是排污者履行環保責任義務,對環境監測的需求都呈倍增之勢,許 多地方都開展了環境監測的社會化探索,社會檢 測機構已經受托承擔了自動監測設施運行維護、樣品分析測試、科研調查等方面的監測服務。
1.1 社會檢測機構發展呈現區域性差異
社會檢測機構發展情況存在區域性差異,東部地區由于起步早、市場需求大且成熟度較高,社會檢測機構已經初具規模。
1.2 社會檢測機構的監測能力與業務領域
目前,社會檢測機構的發展水平良莠不齊,根據監測能力、裝備條件等不同,大體可分為綜合檢測機構和專項檢測機構2類。綜合檢測機構一般具備較強的監測能力,能夠承擔水、氣、噪聲、固體 廢物等領域的監測任務,業務范圍涵蓋各類樣品 委托測試分析、環評現狀監測、排污單位自測 報、水、氣等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上市公司核查、 咨詢調查監測、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等地方環保部 門、社會主體和個人的委托監測業務,其中包括一部分水利、鋼鐵、石油、紡織、交通等行業監測站或 大型國有企業監測站。
相比之下,大部分民營檢測機構還屬于專項檢測機構,綜合能力較弱,一般具備水、氣等某種 環境要素的專項監測能力,儀器設備較為單一,能夠承擔某一個或幾個領域的監測服務。
2 環境監測社會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外環境監測社會化已開展多年,積累了很 多成功的經驗,但我國還處在探索階段,還有一些 問題亟待解決。
2.1 環境監測系統和有關方面對監測社會化的認識與訴求不盡一致
當前,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以下簡稱“環保監測機構”)承擔的任 務越來越繁重,面臨壓力越來越大,但人員編制和 經費保障并沒有同步提升,長此以往,勢必影響監測事業健康發展。這種情況下,通過引人市場機制,將部分監測任務分流給社會檢測機構承擔,可以有效化解環保監測機構的任務壓力,已在全國 監測系統形成共識。但在具體操作層面,有關方面對監測社會化的認識與訴求還不盡一致。
2.2 對社會檢測機構缺乏有效監督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
1)社會檢測機構數據質量堪憂,影響政府公信力。當前由于對社會環境檢測機構的人員資 質、監測指標范圍等缺乏明確的考量標準,檢測機 構存在超出能力范圍承攬項目、人員無證上崗、現場檢測和實驗室分析等檢測活動不規范、質量管理流于形式等現象,有的甚至按照客戶的需求出具監測數據,導致目前社會檢測機構出具的數據、 報告質量存在很大隱患。更為嚴重的是,社會檢測機構提供的這些數據、報告,有的是用于政府環 境管理和監督執法的,如若不準,直接影響政府和環保部門的公信力。
2)社會檢測機構之間的惡性競爭,嚴重擾亂 了市場秩序。當前,社會檢測機構數量眾多、良莠不齊,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一些檢測機構 無視市場規則,采取超低價格競標、與客戶串通一 氣、單純追求業務量而忽視質量等方式搶占市場 份額,長此以往,監測市場會形成惡性競爭,勢必影響監測社會化的有序推進。
3)開放監測市場對環保監測機構造成沖擊。 從一些社會化發展較快地區的實踐來看,社會檢 測機構已經對環保監測機構形成沖擊。有的社會檢測機構資金實力雄厚,儀器設備先進,體制機制 和運行方式靈活高效,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同環保監測機構相比,他們在價格、服務效率方面占有 相當的優勢,搶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同時,還以優越的物質待遇吸引環保監測機構的人員加盟,造成其優秀人才的流失,給環保監測機構帶來了強大的競爭壓力。
3 推進環境監測社會化的對策建議
環境監測社會化的根本目的不是對環保監測機構職能的削弱,而是通過引入社會力量共同參 與,提供更多、更好的監測服務,以滿足政府環境 管理和排污單位的自測需求。
3.1 因地制宜確定環境監測社會化區域策略,做到內容可行、風險可控
當前,環境監測社會化仍處在初期階段,政府 部門必須積極做好市場的培育和引導工作,統籌 兼顧、有序開放,促進監測市場良性發展。
3.2 嚴格規范社會檢測機構的行為,確保有序參 與、公平競爭、誠信服務
確立監測市場準人制度。設定必要的門檻是確保社會檢測機構服務質量的重要前提。目 前監測服務市場主要由政府購買服務和排污企業 自測兩部分組成。其中政府購買服務方面,可以 通過在委托合同中設立約束性條款對檢測機構的 資格資質、儀器裝備、監測方案、質控手段等提出 要求。排污企業自測方面,凡是用于信息公開、排污交易、環評驗收等具備監督執法屬性的監測數據,在數據認定時也可以將對社會檢測機構的基本要求作為前置條件。
3.3 建立監測行業自律機制
除加強政府監 管外,還要引導社會檢測機構自覺做到誠信服 務,通過制定行業自律公約、推行檢測服務委托 指導價、行業內等級評價、行業監理、投訴核查、監督維權等機制,在社會檢測機構間形成相互約束、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推動社會檢測機構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深人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改革創新為 動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周生賢在2014年全國 環境保護T作會議上的講話[J].環境保護,2014(4) :14-24.
[2]周雁凌,季英德,董若義.新模式帶來哪些新變化——“一上一下”推動山東環境監測質變飛躍TO 模式讓空氣站運營“破繭成蝶” [N].中國環境報, 2013-03-01(8).
[3]付保榮.從霧ffi天氣談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 建設[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3(4) :62-66.
[4]樂濤,郁松.談環境監測機構的企業化及市場化運 作[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12): 376-400.
[5]韋利杭.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的能力認定與質量管 理[C]. 2013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第三卷).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3.
[6]李國剛,趙岑,陳傳忠.環境監測市場化若干問題的 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4,30(3) :4-8.
[7]李維.日本城市環境監測技術系統運營管理研究與 借鑒[J].中國環境監測,2008,24(3) :46*49.
[8]王秀琴,陳傳忠,趙岑.關于加強環境監測頂層設計 的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4,30(1) :192-195.
[9]陳斌,傅德黔.構建覆蓋國家環境監測網的質量控 制體系[J].中國環境監測,2014,30(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