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芳
摘 要:通過品讀永樂宮壁畫部分作品對永樂宮壁畫中的“傳神寫照”“構圖設計”“用筆設色”等分析和思考,進一步挖掘其歷史價值,傳統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把永樂宮壁畫的精妙之處用于自己的創作中,將會發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永樂宮壁畫構圖設計;用筆設色;藝術造型:思想內涵
永樂宮是一個宏大的建筑群,依次坐落在一條南北向的軸線上。由前至后有宮門,無極門,無極殿,純陽殿,重陽殿五個建筑,除宮門為清代建筑,其余皆為元代所建,其中無極殿內壁畫面積403平米,純陽殿壁畫203平米,重陽殿壁畫153平米。永樂宮壁畫無論是數量還是面積在全國現存古典壁畫或傳世紙本,絹本人物畫可謂達到頂峰。美術史論專家王伯敏在《中國繪畫史》中指出:“永樂宮壁畫是元代精彩的道教壁畫,三清殿壁畫發展了吳道子的傳統,繼承著傳為武宗元的《朝元圖》的作風,就目前發現的道教繪畫而言,永樂宮壁畫是我國古代道教壁畫發展高水平的范例。也是東方14世紀宗教局繪畫中比較重要的作品,在藝術技巧上達到高度的成就。”其傳統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得我們去研究。
1 永樂宮壁畫構圖設計
三清殿壁畫《朝元圖》壁畫的構圖設計由小到大,神仙譜系由繁到簡.它的整體布局以八位帝后——玉皇,后土,木公,金母,紫薇,勾陳,東極,南極為中心,分布于東西兩壁及北壁,統領著天神(俗稱三百六十值日神,是否應算上龍虎殿中還在執勤的那七十位神祗?)前來朝拜,故名《朝元圖》。青龍星君和白虎星君領班立于南壁的東西兩側。32天帝君為后衛守護于背壁,合在一起,組成了浩大的朝拜行列。正面北墻幾乎全部為星辰諸神,以紫薇,勾陳為主像,圍繞他的是28星宿,北斗七星,南斗六星,日月星辰等,東西壁以四圣為開始,東壁玉皇,后土相配,在后土前后為山川水府諸神,西壁以木公,金母相配。金母前后為是太乙神及八卦,雷部諸神,神龕外側為南極,東極大帝,圍繞他們的是中國古代十位思想家及神壇后32天帝等。八位主像高達三米以上,或坐或立,高達突出。其他群神環立于四周,這樣嚴密完整的設計可說天衣無縫。壁畫構圖寓復雜于單純,寓變化于統一,寓動與靜,在整齊近于平板的布局中,竟把296位神祗描繪的神采飛揚,活靈活現,他們或文雅,或英武,或靜穆,或溫柔,或剛烈,或美貌,或丑陋,不僅僅表現了外形特征,更重要的是展現了一定的內心活動。隊伍分作上下四層,面向三清,帝君大神端坐,而普通神則佇立。畫工又將尊神與俗神·粉本與現實·經籍規范與自我理解,都一起混入了壁畫。若此時正逢設蘸,則聞鐘磬齊鳴,梆鼓聲聲,只見一道士在燭光閃動,輕言飄渺中,悠揚的吟唱:并不時手舞足蹈。耳聞目睹,此乃宗教、還是藝術?恐怕眼前這一切則是宗教和藝術的混一。
出北門,告別仙境,行四五十步,仙境便在眼前了。
純陽殿、重陽殿壁畫在構圖上,把呂祖故事用52處及王重陽的49處故事展現。各處之間以山、水、樹、石和房屋,既有相隔而又聯系,渾然一體,沒有勉強拼湊的缺憾,而作為獨幅作品看,又各具巧思。如《純陽降生》的描繪眾見一仙鶴白天飛入房中,房里屋外,院內墻外,天地景色及人物關系呼應處理得很好。若說人們在三清殿感受到的是神風、祥云、靈光、寶氣的話,那么來到純陽殿重感覺迥不相同。環顧四壁只見天地相連、瑞云飄融、山石如玉、廬舍錯落、樹木蔥蘢、殿閣相望。一眼望去,好一派青綠山水、人物、花鳥、山水殿宇樓閣融為一體,金碧輝煌,確很氣派。只見天地間呂洞賓,頭扎皂紗老人巾,身著白袍,袖手端坐在神壇正中,真乃道貌岸然,仙風飄逸。
2 永樂宮壁畫的用線、設色及造型藝術
壁畫多以中鋒用筆,筆力遒勁挺拔,筆道渾圓厚重。特別是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中用筆連貫,流暢的長線,筆力顯得更為成熟老道。它充分發揮了線描的高度表現技巧,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圓扁,抑揚頓挫,不僅很好的表現了物象的形體、質感、空間關系、和運動感。使人感受到了道教精神的優美。有的線條長至丈余,而圓轉自如,似一氣呵成。可謂頂天立地,氣貫長虹。在設色方面,壁畫的配色典雅華貴,色相純粹,華美,色度凝重,飽和,三個殿選用了相同的材料,整體效果瑰瑋絢麗。可以說勾勒線條的手法和繪制布色的技藝逐步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人物造型方面,比例準確適度,神態刻畫深刻而生動。設色上在華美的青綠基調下,布局規劃的分布少量的朱,紫,深赭等色塊。加強了畫的主次關系,構成節奏變化,又在大的青綠色塊上穿插白,黃,朱,金以及三青,四綠等小塊亮色。更使畫面活波跳動,整個畫面以墨線勾勒與瀝粉貼金及輝煌的色塊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中國的藝術方法很特別,最顯著特點在于形式非常穩固。如中國漢字,自甲骨文金文至今,其結構根本不變:又如中國建筑,自有象形文字所畫圖形以來,至清故宮形式根本不變;再如中國繪畫,自用毛筆在陶器上灑脫的信手描畫,直至石濤、八大,其法其式亦根本未變。所以說中國文化在根本上是功夫文化。它依靠了無數人民的勤懇和曠古邃遠的時間積淀而成。中國藝術中,所謂工夫不外為二:一是意境。二是工力。就繪畫而言,意境即是人全面精神涵養的一種顯現,常以“氣韻生動”表現:工力則是人膽魄與技藝程度的顯示,常靠操筆弄墨的力度、勢度與表情達意相結合,以“骨法用筆”顯露出來。工匠們,靠著不斷的實踐與間接向文人畫家學習,再加上道教“澡雪而精神”信仰的修煉,和比較滿意的社會環境,致使他們在筆墨功夫上,顯示出非凡的優秀,運筆的力度與勢度使每一位學習過書畫的人都感到吃驚。
3 畫永樂宮壁畫的意圖
永樂宮壁畫,三清殿的《朝元圖》所畫的是一個超凡入圣的神仙世界。純陽殿、重陽殿兩部畫傳則是一個悲歡離合、忙忙碌碌的俗人世界。游戲塵世的兩位仙家,呂祖是仙而凡,重陽是凡而仙,均未脫盡世俗一面,或者也正是其,可貴可愛之處。繪畫者其意大約有四層:第一,將形上之道化作行下神仙,即以行下有,昭示形永樂宮壁畫反映了道教哲學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特有理解。壁畫的題形上無之義。即以“三清尊神——帝君大神——各路統——眾神”之派生與轄屬,形象的展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展現了道——陰陽——五行——萬物之理》其次是,道教認為"道”是中國文化之根蒂廣納明君儒士為神故文化是服務于人民的,藝術是為大眾服務的,不但要使觀眾賞心悅目,而且要道教的力量和聲勢,盡最大可能把積極,健康的思想融合到藝術品中,永樂宮壁畫雖然描述,顯示是神的形象,神與人關系,但是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充分體現著“人們講誠則靈,自天佑之,悟道天理,悟道自然。”的思想,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語言和表現技巧。古代藝術家在道教思想影響下,獨具匠心,容藝術與教育為一體,留輝煌于后世。
永樂宮壁畫很神秘,令人向往。值得我們從各個領域的不同專業,多個角度,全方位,立體式的研究它,以便更早的更全面的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把它的輝煌展現給人類,促進社會相關領域去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