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麗
摘 要:本課題通過大量調查研究,更加深入、更全面地認識河南民間美術歷史和現狀,及其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對當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現狀進行批判反思,從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重視角出發,對河南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展開探索,進行綜合對策研究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革措施,對原有的民間藝術形式進行資源的創新,將美術內涵和產業經濟結合,從而對保護藝術資源并合理開發的可持續性有所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河南民間美術;文化傳承;產業化
1 緒論
隨著國家加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明確將中原經濟區定位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戰略定位并上升為國家戰略,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民間美術的發展必將迎來又一個春天,我省擁有種類眾多、技藝精湛的民間美術資源,諸如朱仙鎮木版年畫、??h泥咕咕、開封的汴繡、洛陽的唐三彩、濟源的盤硯、滑縣的點錫壺、豫西及安陽的民間剪紙、面花、烙花、扎花、皮影、玉雕等等。其藝術風格樸實自然,帶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其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逐步發展的藝術市場,必將成為中原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這些藝術形式更好更加健康的發展,并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而不是被動的記錄或保存,是目前一個需要迫切研究解決的現實問題。
1.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本課題的理論研究擬從深度和廣度予以拓展,特別是突破有關專業界限,把囿于學科而孤立出現的“民間美術”和“經濟增長”兩個概念聯系起來,對民間藝術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經濟增長點等方面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進行融貫的綜合研究。
2 研究概況
2.1 河南民間美術產業的發展現狀
在千年前河南滎陽織機洞,一批原始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可以說他們是早期的河南人。他們除了打造工具以外還開始用貝殼與野獸的骨頭來裝飾自己,并用鋒利的石頭在上面刻上自己喜愛的圖案。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從實踐中學會了如何滿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在制作衣服時,人們在衣服上繪上自己覺得好看的花紋,以用來更好地交易或滿足自身對審美的需求;在制作簾帳時,聰明手巧的姑娘們在簾帳上繡上了各式各樣的花兒;在編制竹簍時,手藝人發現變換編制的圖案以后更多人愿意購買;在街頭叫賣時,糖藝人將糖人捏得栩栩如生,讓人贊不絕口;在戲臺上演戲時,戲子手中的皮影在陽光下如同真人般活動讓人驚嘆;在過年時,姑娘們秀手一翻,美麗的窗花便成了形,秀才們長袖一揮,兇煞的門神就躍然于紙上。河南民間美術源于河南人民的生活,勤勞聰明的河南人民創造了獨特的河南文化,河南民族美術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2 河南民間美術產業的主要特征與分類
河南地處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從遠古時期到今天,在這塊土地上經歷了無數的社會變革與朝代更替,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一些民間美術作品改變了最初的功能性,但因其特有的藝術美感,作為文化的載體被一代代傳承下來。豫東有朱仙鎮木版年畫、淮陽泥泥狗、沈丘花饃;豫西有靈寶刺繡、布老虎、葫蘆面具;豫南有羅山皮影、桐柏皮影、方城石猴;豫北有??h泥咕咕、獲嘉布玩具等。河南民間美術是生存于中原古老土地上最廣泛人群的集體追尋與創造,呈現出獨有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是河南人民貢獻于人類的珍貴文化財富,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3 河南民間美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對于傳統的民間美術的新開發,當今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是在于它和市場化文化生產間的矛盾。所以對于民間美術的保護與開發也要遵循自身發展的規律,在振興美術產業的前提下實現民間民間美術的保護與新開發。這種農耕文化的產物是不適宜大批量的商業化生產的,否則不利于其藝術特色的保留。
目前河南省民間美術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一味追求其商業化價值反而讓民間美術的發展與保護陷入了被動,部分民間美術形式在過度商業化制作中喪失了藝術性與文化原真性。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將文化產業理念引入河南民間美術保護與開發的戰略中,開發其潛在的商業價值及文化價值,保持民間美術文化原真性的同時實現其在當代社會生存發展方式的轉變。
4 建立河南民間美術遺產保護和發展的新體制
國務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了十六字方針,即: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美術產品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中具有很強的優勢。中原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宗教信仰、民風民俗的差異,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民間傳統文化。在民間美術向旅游產品轉化的過程當中,我們要保持民間美術的原真性和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和科技創新,使民間美術產品成為具有經濟價值的旅游紀念品和商品。
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優秀民間美術資源保護的力度,完善民間美術資源保護及產業化的政策法規體系,加快民間美術產業結構調整,將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結合起來。政府應通過對產業組織、資金、政策、市場推廣等作示范性、導向性的重點扶持,豐富地方美術吸引的內容和語匯,提煉地方美術的多元象征要素。
民間美術基地保護不僅有利于我省民間美術的推進,同時也更加有利于民間美術的傳承、保護與發展。如武強被命名為 “中國年畫之鄉”,在河南蔚縣建立了中國剪紙藝術基地,豐寧被美術部命名為民間剪紙藝術之鄉。這些都是有效地保護、宣傳和開發形式,值得進一步推廣。河南省在民間藝術場館的建設上也應該加快步伐,鼓勵各市縣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藝術館”,將其作為民間藝術保護的基地,展示與宣傳民間藝術的窗口。
5 民間美術產業開發的人才隊伍建設創新
5.1 美術產業的發展,關鍵在人才
民間美術美術人才眾多,如何實現用人所長、人盡其才,關鍵是要通過改革,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科學發展觀、人才觀為指導,遵循美術產業人才工作規律,突破舊框框,創立新機制,學習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選人、用人、育人、留人機制,把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創造性發揮出來。只有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較高美術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美術產業專才和復合型人才,才能為美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夯實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5.2 美術人才的培養和管理,應圍繞培養、選拔和使用這三個關鍵環節
一是用人制度。建立能上能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動態管理的用人機制;引入競爭機制,重能力、重業績,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形成更加科學、更具活力的人才工作運行機制。如高校、科研機構、美術企事業單位可以在更廣泛的范圍開展人才的柔性化引進工作,通過設立名家工作室、特聘教授、聯合攻關課題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更好地發揮國內外高層次、大師級人才的作用。
二是分配制度。分配制度直接關系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具體措施上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對專業技術骨干和承擔重大項目的帶頭人,探索實行項目工資、協議工資、結構工資及年薪制、利潤分享等多種分配方式。借鑒國外的薪酬管理辦法,通過管理入股、成果入股、知識產權入股等方式加大對人才的激勵。
三是激勵機制。舊體制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賞罰不明、優劣不分。激勵機制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鼓勵冒尖,引導人才奮發進取,做出更大的貢獻。主要措施有:探索建立特殊職業、特殊專業、特殊人才崗位津貼,對高層次專門人才實行特殊補貼;設立重獎項目,獎勵在科研、創作、管理上取得重大成績或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美術人才;建立美術人才培養和引進基金,對重點培養對象的研修、演出、創作和科研項目進行資助,解決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中遇到的特殊困難。
四是軟環境建設。美術人才的成長不僅需要剛性的政策制度作支撐和保障,也需要良好的人文環境為依托,某種意義上后者更為重要。美術人才是精神美術產品的創造者,他們的工作具有個性化和創新性特征,他們的成長特別需要有良好的環境。大力宣傳優秀美術人才及其成果,擴大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5.3 優化結構,加強緊缺型美術人才培養
隨著世界范圍內美術資源產業化發展進程的急速加劇,美術建設與美術專門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視野寬、懂策劃、有創意、善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美術專門人才,以及有廣泛影響的學科帶頭人、美術領軍人物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高科技型人才普遍缺乏。二是基層特別是農村美術人才的短缺,農村基層美術建設是整個美術事業的重要基礎,也是美術產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構成部分。這些方面人才的缺乏,將嚴重影響和制約美術的發展和繁榮。
經濟的發展尤其需要打破常規、創新思路。我國農村基層美術建設相對城市而言,情況更復雜,薄弱環節更多,更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民間美術實踐中,將涌現出更多更有創造性的美術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新經驗。
參考文獻
[1]白庚勝. 《民間文化保護前沿話語:民間文化保護演講錄》.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2]申維辰.《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專家談》.山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4]徐煉.《中國民間美術》.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