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劇《黨的女兒》是中國經典民族歌劇,創作演出于改革開放90年代,至今演出仍長盛不衰。其中《血里火里又還魂》是歌劇中具有代表性的唱段之一。本文先概述了歌劇《黨的女兒》整體的劇情發展和創作背景,然后對主要人物“田玉梅”進行人物形象分析,了解該人物在歌劇中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達,通過對它演唱風格的分析來深入對劇中人物以及歌劇的研究。
關鍵詞:黨的女兒;血里火里又還魂;田玉梅;民族;情感
前人對歌劇《黨的女兒》及《血里火里又還魂》等唱段所做研究在各類參考文獻和期刊中都可以看到,唱段《血里火里又還魂》給人的感覺旋律比較明朗,節奏的多彩性也使整首歌曲變得非常有張力,劇中的音樂素材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充分體現了時代性和民族性。
第一章 歌劇《黨的女兒》創作背景
一、創作背景
(一)歌劇創作背景:
1991年為向建黨七十周年獻禮,總政黨委決定讓歌劇團創作排演歌劇《黨的女兒》并把它作為歌劇團全年的中心任務,著名編劇閻肅接手這部歌劇,閻肅闡述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后來王受遠、賀東久等人也回到劇組共同參與創作。考慮到該劇故事發生在南方地區,讓他們想到以北方蒲劇板腔體的主旋律與南方江西興國山歌的旋律相結合的創作想法,即音樂以北方戲劇的板腔體為主調,適當采用江西一些地區的民歌、民謠素材。首場匯報演出總政領導也都非常滿意,經過后來的再次修改就形成了最終的演出版本。
第二章 歌劇選段《血里火里又還魂》“田玉梅”人物形象分析
一、戲劇形象的分析
歌劇《黨的女兒》共分為六幕,選段《血里火里又還魂》是歌劇第一幕的一個唱段。女主人公“田玉梅”是一個不畏生死、為了革命事業敢于犧牲自我的女英雄。在歌劇第一幕,當她與其他七位共產黨員將被行刑的時候,她那句“石頭過山,茅草過火,也砍不盡這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體現出田玉梅面對死亡、面對敵人依然鎮定自若、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田玉梅死里逃生之后,發現老支書和鄉親們犧牲自己的生命讓自己幸免于敵人的槍下,此時她心里的悲痛、對敵人的憤恨之情逐漸迸發出來。為了老支書與鄉親們、為了黨,自己一定要重新振作與敵人抗爭到底,用敵人的鮮血祭奠親人們。從歌詞“殺不死的田玉梅,山樣仇海洋恨,我要再和你們拼一拼吶!”更加可以看出田玉梅堅定不屈的革命信念,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劇中并沒有把田玉梅的形象刻畫的十分偉岸,而是更加貼近生活的真實性,將她那種剛柔并濟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全劇一直是以情寫人、以情感人,所以演員在刻畫戲劇形象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刻體會角色的細膩情感,才能將人物塑造的更加真實、生動。
第三章 歌劇選段《血里火里又還魂》演唱分析
一、《血里火里又還魂》的音樂分析
《血里火里又還魂》是田玉梅在整部歌劇中的一首較大唱段,其中慢板與快板的交替結合給唱段的情感表現添加了不少色彩,可以將歌曲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昏昏天”到說白之前的“嗯”,由散板開始緩慢進行,旋律為下行走向并呈波浪形,在悲涼的情境下唱出,散板部分則借鑒了北方蒲劇板腔體。第二部分是一段陳述性的演唱,音樂表達的悲傷之情表現了田玉梅對鄉親們深厚的情感。《血里火里又還魂》主要是4∕4 和2∕4的節拍,全曲速度變化較多,前奏慢速、稍自由,形象的表現了玉梅從血泊中慢慢醒來的場景,隨后音樂進入稍快、激動的旋律。隨著玉梅的神智漸漸清醒,音樂漸慢下來,玉梅開始哭訴自己心中的苦和淚。第三結束部分則毅然決然的表現了主人公要與敵人拼死抗爭到底的決心。唱段中拖腔的表現是其中一個亮點,對氣息的控制和音色的變化都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演員在演唱時要多加注意。高潮部分比較有爆發力,尤其是最后一句“我要再和你們拼一拼哪”更是將音樂推向了最高潮,在演唱時可以發現歌曲中有多處旋律走向與歌詞朗讀音調相同,突顯出音樂旋律與歌詞巧妙的結合,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
二、《血里火里又還魂》的演唱處理
在演唱《血里火里又還魂》這首歌曲的開頭要注意音色與演唱力度的變化,為了表現田玉梅從敵人的魔爪中死里逃生的悲壯形象,在音色上要稍微低沉悲涼一些,要注意演唱力度上的變化,然后將歌曲一步步推向高潮。歌唱聲音繼續延續那種悲涼、感嘆的音樂情感,注意節奏速度的變化由前面的稍快轉變為 慢速,敘述出田玉梅在風吹雨打中拖著疲憊的身軀呼喚親人、內心飽受折磨的畫面。為了更突出的表現田玉梅的悲痛之情,在“嗯”這個字的演唱方面要注意可以稍稍加些哭腔和嘆氣的感覺。從“雨啊紛紛的下”到“哭啊英靈啊...”這部分的節奏在十六分節奏、附點節奏、切分節奏之間反復出現,所以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節奏型的變化,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與“嗯”有相似之處的“啊”字在演唱時除了哭腔還要帶上一絲堅定,為后面情感的轉變打下基礎。
最后一部分的快板表現出田玉梅同志已經完全從悲痛中振作,既然老天爺留她一命讓她重生,她就要誓死與敵人抗爭到底!這部分在演唱的時候一定要投入到堅定的信念當中,力度由弱漸強,字字鏗鏘有力。“鬼門關前走一走,殺不死的田玉梅,山樣仇海樣恨,我要在和你們拼一拼哪”,這是整首歌的結束,也是將整首歌曲推向最高潮的地方,演唱時注意音色一定要高亢明亮,力度上由強到中強再到強的變化也要掌握好,最后的“哪”字一定要拖住,要唱出氣勢但又要注意咬字不要太死板,要靈活地將主人公心中要與敵人拼死一搏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
總體來說歌劇《黨的女兒》選段《血里火里又還魂》在演唱時力求聲音飽滿而富于變化。音樂在慢板、快板之間轉換時,演唱者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變化,做到情感與聲音的統一,情感表達要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回婉轉,在情感把握上有一定的難度,要注意做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
參考文獻
[1]張非.情有所鐘魂有所系—— — 民族歌劇 《黨的女兒》 觀后[J].人民音樂,2001.
[2]張靜.民族歌劇 《黨的女兒》 藝術特色探析[J].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學報,2003.
[3]喬邦利.繼承不易,創新更難—試析民族歌劇 《黨的女兒》 [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4.
[4]周娜.試析民族歌劇 《黨的女兒》 的藝術特色[D].太原:山西大學,2008.
[5]孫俊鈺.大型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唱段《血里火里又還魂》演唱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0.
[6]徐福梅.彭麗媛在歌劇《黨的女兒》中的歌唱藝術探微[J].黃河之聲,2011.
作者簡介
徐萌萌(1993—),女,湖南岳陽市人,工作單位:山東師范大學,職務:學生,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