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 要:隨著人類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審美情趣也逐步得到了提高,水彩畫,再也不是曲高和寡的作品,水彩畫水與色的融合產生的意境美、虛實美、韻律美、筆意美和肌理美,以其畫面獨特的材質魅力深深吸引了人們,興盛不衰。本文通過對水彩畫的初步了解,提出了要完善中國水彩畫的發展要融合屬于我們本民族的水彩畫,走有中國特色的水彩畫創作之路。
關鍵詞:水味;彩味;傳承與創新
1 水彩畫的水與彩
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作畫的一種繪畫,簡稱水彩,它色彩透明,一層顏色覆蓋另一層可以產生特殊的效果,在繪畫過程中水的流動性,會生成淋漓酣暢、自然灑脫的意趣,由此造成了水彩畫不同于其他畫種的外表風貌。
1.1 水彩畫的用水之道
(1)水,孕育了水彩藝術酣暢淋漓的音韻之美。在水彩畫中,運用水的流向,使畫面有一種動感,或急或緩,產生一種流動的韻律之美。水可以使水彩積淀而造成周邊有斑斑駁駁的水印痕跡,其形態多姿多彩,為畫面增添了特殊的美感。
(2)水,調節著水彩藝術豐富美妙的色彩變化。水彩畫,就是以水分調和水溶性顏料所作的畫,由于水彩顏料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底色能透過色層顯現出來,并且結合水的透明、滲化、流動等特性,所以一直就有“透明的水彩畫”的美譽。
1.2 水彩畫的用色之道
(1)確保色彩的透明度。水彩畫的色彩具有通透、明亮、空靈的韻味。色彩的透明性是水彩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顏色層層疊加既可以產生微妙的層次,使畫面有透氣感,,又能增加畫面的層次和含蓄感。這種透明感讓人感覺到更為純凈的境界,給人以舒暢的美感。
(2)用色的準確性。水彩畫的用色極講究,要呈現出單純又不失豐富的色彩效果。要做到用色準確,必須胸有成竹,從大處著手,學會用概括手法,用聯系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對象的色彩關系及大的明暗關系和冷暖關系,找出統領畫面的總色調,逐漸使畫面變得豐富起來。
2 水彩畫的機緣把握
水彩畫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因“水與色”而獨具魅力,強調以水為脈,以色為魂,以光為種,水和水交融,色與色滲透,光與影變幻,形成了水彩畫語言的獨特之處。水彩畫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水與色融合的韻味,使畫面產生無窮的情趣,令人流連忘返。
2.1 對立統一的虛實美
虛實美是水彩畫表現和鑒賞時的一種審美理念,虛實相生,實中見虛,虛中見實,體現了對立統一的藝術美。水彩畫的虛實美同樣體現在用色、用筆的技巧上,在處理濃淡、強弱、輕重時,用筆或飽或枯、或剛或柔,色彩由淺入深、由濕到干都能體現虛實。再加上水彩畫特有的媒介與材質,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流動和滲化的獨特的虛實美,這種虛實變化上產生的空靈,給人以妙趣天成的視覺效果,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就是水彩畫表現出來的虛實之美。
2.2 灑脫的筆意美
“筆性”呈現出的內在血肉和情感的文化屬性,是中國藝術家把握作品氣韻生動的關鍵。所以對于繪畫的人來說掌握用筆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彩畫的用筆之妙在于緩與急、重與輕、干與濕、動與靜等對比,筆觸的雄渾、勁健、豪放、沉著都會給觀者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以及心理體驗。加上大筆揮灑,力求準、穩、狠,用筆千變萬化,韻味無窮,從而產生了飄逸灑脫、自由豐富的筆意美。
2.3 獨特的肌理美
在繪畫中,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是繪畫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水彩畫獨特的肌理會產生那種難以名狀、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藝術效果。可以利用鹽畫、沙積、沖積、罩染、皴擦和勾勒等方法,從而形成獨特的肌理效果。
3 對發展中國水彩畫的思考
中國水彩畫是通過中西融合所形成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水彩畫,成為中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中國水彩畫的發展歷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水彩畫技法缺少深入研究,對西洋水彩畫過于崇拜,從而失去了具有東方神韻的中國水彩畫的風采。因此,我們既要對水彩畫的情趣和技法做深入的研究,又要培養專業人才,創作出反映當代精神和氣息的中國水彩畫。讓我們去思考,去創新,去融合屬于我們本民族的水彩畫,走有中國特色的水彩畫創作之路。
3.1 水彩畫形式風格多元化是必然趨勢
中國水彩要真正成為世界水彩大國,需要吸取中國畫的優點,腳踏實地的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和源泉。創造有藝術價值的不朽作品,同時還需要吸取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為依托,同時對西方現代文化藝術觀念批判的吸收,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水彩藝術作品,這樣的水彩藝術才更具有世界地位。
3.2 回顧與傳承是根
在經濟觀念、生活觀念、文化觀念、價值觀念都在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水彩畫藝術極需帶著強烈的時代精神去把握自身,同時也應以一個當代視角,加強對文化的關注,更好的傳承中國繪畫的美學精髓。在水彩畫中如何學習、借鑒、傳承民族傳統藝術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但必須大膽地嘗試、探索。藝術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引導人們在“真、善、美”的追求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道德素養,從而提升我們整個民族的審美精神。
3.3 創新與突破是硬道理
藝術從本質上說是創造的,藝術創造是藝術的生命之所在。作為喜歡水彩藝術的創作者,就更應該使水彩藝術植根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寫生是溝通現實生活的橋梁,藝術創作只有與生活溝通,才能創造出感人的藝術作品;只有面對對象,立足自然,努力耕耘,才能創作出具有中華民族思想內涵和人文精神的優秀作品,讓作品反映人們喜聞樂見的社會現實,讓水彩作品成為宣傳中華民族優秀思想和新文化的有力武器,才能體現水彩創新的真諦。
3.4 加強水彩畫的教學和專業性隊伍建設是重要保障
加強水彩畫的教學和專業性隊伍建設對于水彩畫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彩畫在一、二年級時僅作為與像素描一樣的一種基礎訓練,即色彩基礎訓練。其次,作為美術啟蒙教育,培養色彩感,因基礎低淺,加之水色不易控制,經反復涂改后的水彩畫已面目全非,即使有了色彩感,而學生或初學者可能也會失去興致。因此,水彩畫更需要專業的、能在本體語言上敢于探究和創新的強大隊伍,更要有一個正確的教學位置和方法,需要我們不斷摸索。
4 結論
水彩畫,是一場色彩的盛宴,也是一場莊嚴華美的舞會,讓水與色彩這對舞伴在我們的舞臺上跳起一曲優美的華爾茲。水彩中的水與彩的協調結合,思想與情感的適當融入,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形成具有感人魅力的藝術作品。張噪言“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只有有了靈魂,畫面才能像有了生命一般的生機勃勃,才能具有千古感人的藝術魅力。并且讓我們學會去思考,去創新,去融合屬于我們本民族的水彩畫,走有中國特色的水彩畫創作之路。這樣,我覺得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水彩畫家,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水彩畫的本質核心。
參考文獻
[1]袁振藻.中國水彩畫史[M].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9.
[2]趙云龍,王建斌.水彩風景技法畫例[M].黑龍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8.
[3]陳碩. 水彩的獨特語言[J].美術大觀,2011,(3).
[4]歐陽斌. 淺談水彩畫的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
[5]劉金巖.水彩藝術的變革與創新[J]. 美術大觀,2010,(11).
[6]甘興義. 淺談水彩畫的傳承與創新[J]. 美術大觀,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