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化明
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原理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化明
[提要]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是人們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工具”。針對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普遍問題,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原理相關知識,提出了一些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對大學生的自身發展有明顯促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大學生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范疇是反映事物本質聯系的思維形式,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之網的網上紐結。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領域中普遍的本質聯系的思維形式,是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手段和工具。它通常包括思想與行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教育與管理、內化與外化、個體與社會五對基本范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夠正確把握并運用好這些手段和工具,那么對我們應對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都有很大的幫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不協調。在現實生活中,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被分成了兩個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合到知識教育中,知識教育需要擔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兩者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而絕大多數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過于重視學科知識教育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或者過于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學科知識教育。
第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與實效不一致。在諸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作為重點內容進行管理,但是事實上卻只是存在于表面工作,部分地區學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不夠,辦法單一。此外,社會上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心力度也不夠。再次,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效性也不強,學科資料建設滯后,甚至部分教師不能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模范作用。
第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與大學生的師生關系的“不和諧”。按照教育學的一般規律,教育主客體之間關系融洽,雙向交流與溝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但是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老師只顧著完成課時,學生不知老師所講,只當耳旁風,雙方各安其事。
第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與時代不接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發展變化的實踐活動,如果跟不上時代,不了解學生的心理,那么就對當代學生的心理變化、人生觀、價值觀沒有明確的認識,教學工作因此就無法達到最初的目的。在方法上,普遍以灌輸式教學為主,缺乏實踐運用。
第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與現狀的差異。許多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很高,但大學生往往對“兩課”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度偏低,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了解掌握不夠。而且,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重,這就使得高校在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地位變得至關重要,但高校在營建健康校園氛圍,心理狀況篩選與預警機制建立,職業生涯規劃與普及心理學知識等方面都顯的力不從心。
根據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矛盾,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原理對于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一,創新思想與改善行為。思想與行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起點范疇,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時代的飛速進步導致當今大學生的思想也在不斷的變化,思想意識決定了行為的走向。作為受教育者,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接受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擁有光明的前程;作為教育者,必須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態,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結合實際來確定教育內容,改善教育方法,受教育者才能切身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實用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達成共識,這對改變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不受學生歡迎的惡性局面有著巨大的幫助。
第二,樹立人本主義理念。從教育主體與客體方面來講,樹立人本主義觀念是一個核心概念,筆者認為,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良局面,必須做到一切以人為本,教育實踐活動參與者都是“人”。在新形勢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須改變居高臨下的工作狀態,改變以往封閉僵化的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構建健康有序、寬松和諧、激勵進取、開拓創新的育人環境。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實把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動力主體、權益主體和發展主體,改變過去慣性思維、被動思維、從眾思維的思維方式,把灌輸知識和理論轉移到讓學生掌握評判的武器和提高道德思想辨別力、判斷力、創造力上來,實現從單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理論灌輸向注重滲透拓展,由居高臨下向深入基層拓展,由單層次向多層次拓展的工作思路,幫助大學生正視思想沖突、解決思想困惑。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把學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盼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和現實起點,圍繞學生在學習、生活、成長、成才、交友、求職、就業等方面遇到的現實問題,關注學生的切身利益,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為學生真心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對于教育者,社會也必須給予重視,一方面要讓專業人士進行教學,做到有責任地、有效率地進行教育工作,不可盲目了事,不可不顧及學生的學習結果。因此,為了更好地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要想適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際,也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定期接受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培訓與教育。
第三,改善教學方式方法。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使得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就不會主動與教師溝通,教師也無法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導致了惡性循環。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改善教學方式,采用研究教學、合作教學、滲透教學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遇到問題盡早解決,采用言教與身教、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等原則讓學生更加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教師也必須做到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學生需要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增強自身的主體意識、自主能力和創造力。
第四,家庭教育與貼近生活并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在學校的課堂上才能進行,課堂上僅僅是理論的傳輸,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次飛躍——內化過程,而外化的行為才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符合教育目標的標準。家庭與社會生活是外化的主要途徑,是學生思想行為表現的重要渠道,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做到內容上貼近生活,教學者要深入研究“90后”的思想狀況和特點,深入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指導黨(團)支部和班委會建設,搞好班集體、宿舍工作,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教育活動;要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和快速反應機制,加強個別心理疏導,開展面對面的談心交流活動,認真解決他們在學習、戀愛、就業等方面的具體困難,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使思想教育在提供幫助的過程中影響他們,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家庭中,親人應該多注意年輕人的思想行為變化,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同時樹立正確的榜樣。
第五,與時俱進的抓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切入點。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在高校,要在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科學內涵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為工作切入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轉變工作觀念和方式方法,主動占領主陣地,始終弘揚主旋律,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徐志遠,黃海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重要范疇[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1,(1).
[2]吳紅英.如何發揮思政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6).
[責任編輯:邵猷芬]
江化明(1977—),男,南昌航空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江西南昌33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