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輝 劉飛
大學生黨員發展答辯制的實踐與探索
王傳輝劉飛
[提要]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學院在黨員發展中不斷創新形式,試行學生黨員發展答辯制,提升了發展黨員的質量,擴大了黨員發展工作中的民主,提高了學校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大學生;黨員發展;答辯制
近年來,各高校都加大了對學生黨員的培養考察力度,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開展黨員發展工作,學生黨員的質量明顯提高,高校黨建工作上了新臺階。
但目前,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黨員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較低。入黨積極分子通過黨校學習,對黨的性質、黨員的權利和義務等黨的基本知識有了一些了解,但由于受到教育時間限制,他們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理解不夠深入。二是一些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大多數學生黨員都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較好的政治素質,能夠在學生群體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但也有少數學生黨員由于入黨動機不純,組織上入了黨但思想沒入黨,對自己要求放松,沒有發揮出黨員表率作用,甚至還不如普通同學。三是部分學生黨員黨性修養不強。這些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一些高校黨員發展數量多,簡化了黨員發展程序,發展黨員的標準不嚴格,讓學生自認為只要學習好,發展黨員就會順理成章的輪到自己,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不強。
為了解決目前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學院積極探索大學生黨員發展的新形式,嘗試試行了“入黨答辯制”。
(一)實行入黨答辯制有利于加強黨性養成。對學生來說,入黨答辯是對自己學習生活進行階段檢驗,查找自身不足,以及對今后規劃導向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大學生養成并保持自覺學習黨的理論和工作方法的習慣[1],以此促進學生提升自身黨性修養。
(二)實行入黨答辯制有利于樹立榜樣示范。入黨答辯是對學生綜合表現的一次展示。在答辯的過程中一般要邀請部分學生代表參加。入黨積極分子通過闡述自己的典型事跡,用真實的學生語言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同學們互取所長、共同進步,起到一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榜樣示范效應。
(三)實行入黨答辯制有利于全方位考察。通過答辯能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較為全面的考察。從回答的內容能直接看出他們對黨的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而從言行舉止中更能真實體現出學生對入黨的認識和理解。這都有助于我們全方位的了解發展對象,以致更好的指導他們加強對黨的知識學習,并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
為有效開展大學生入黨答辯制度,應著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深入調研,充分準備。為確保入黨答辯制工作順利進行,黨支部應成立答辯工作組,以對答辯過程中產生的具體問題進行解決。由于入黨答辯是新形勢下學校黨建工作的創新舉措,因此工作組還應通過座談會、實地走訪等途徑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想法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以便更好地組織答辯工作[2]。
(二)細化方案,認真組織。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核標準除了學習成績,還應側重于評價其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黨支部要結合專業的具體情況,依據黨員發展的規定,制定答辯實施方案。具體環節可包括:一是確定人員。首先依據班級團組織推薦優秀青年團員入黨名單,從中挑選入黨積極分子重點培養對象,結合支部平時考察掌握的情況,討論推薦參加答辯人員。二是現場陳述。首先是入黨積極分子對遞交入黨申請書后的成長歷程進行匯報,重點展示個人生活、學習、工作等情況;其次是黨史黨章知識問答,主要考察答辯對象對黨的基本知識的了解程度;再次是現場提問,主要是評委結合時政熱點,從入黨動機、對黨的認識等方面進行提問,答辯者現場給予回答;最后是評委點評,通過對答辯人員的綜合表現進行評議,并給出答辯結果。三是后期培養。對答辯合格的擬入選人員進行公示,待無異議后確認為黨員發展對象。對未通過答辯的入黨積極分子,安排培養聯系人做好后續教育培養工作。
(三)廣泛宣傳,穩步推進。為了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黨支部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保證廣大入黨積極分子了解答辯制的程序,讓其他普通同學也能夠積極參與進來。由于入黨答辯制是黨員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形式探索,實際操作時可先選擇個別支部進行試點,然后再加以推廣施行。
(四)及時總結,不斷創新。在答辯環節結束后,要及時征詢答辯對象對答辯組織工作的意見與建議,要特別了解答辯未通過的入黨積極分子的想法和意見。同時工作領導組還需召開專門會議,從答辯會的籌劃、宣傳、過程到會后交流情況等各方面進行總結,以便今后不斷改進和完善此項制度。
在答辯環節中還應遵循四個原則:一是教育為主原則。實施答辯制是為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以及對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綱領的掌握情況,以促使其進一步端正入黨動機,加強理論學習;二是實事求是原則。答辯要堅持標準,既考察學生對黨的理論的掌握程度,又考察學生的日常綜合表現;三是公開透明原則。入黨答辯工作既有黨支部成員、黨委委員、關工委委員,也有普通學生參與,使整個工作環節更加透明公正;四是提前告知原則。提前公示參加答辯的學生信息,接受同學們廣泛監督,同時讓候選人了解答辯的過程和環節。
(一)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實施入黨答辯制后,有利于促進入黨積極分子自覺學習黨史黨章等黨的知識,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升,對入黨積極分子素質提升和能力培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提升了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入黨答辯制使大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由過去“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不但掌握了黨的基本知識,也使其更加堅定了政治理想信念,同學們的理論知識不斷更新,理論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三)提供了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入黨答辯制為學生提供了全面展示自己綜合能力的平臺。當答辯者抽到題目即興回答主觀題時,留給其思考的時間不多,這要求答辯者具備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答辯者素質和水平的自我展示。
(四)增強了黨員發展工作的透明度。在平時黨員發展工作中,往往由于利益關系或者人情世故等影響,導致黨員發展的標準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實行答辯制能夠有效地解決以上問題,大大提升了黨員發展工作的透明度,使得黨員發展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自學院試點實行黨員發展答辯制以來,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可增加培養聯系人的介紹環節。由于現場答辯環節時間有限,通過短短的幾分鐘全面了解答辯對象的綜合表現還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可以增加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聯系人的介紹環節,這樣能提供更多答辯對象的有效信息。
(二)需要增強答辯現場的互動性。答辯會上,只有評委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單純的發問,互動的因素相對較小。可以考慮增設觀眾提問環節,讓普通群眾也能夠參與到答辯工作中來。
(三)需要擴大答辯對象的范圍。目前我們只針對當年準備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開展入黨答辯,造成了部分入黨積極分子“臨時抱佛腳”的現象。今后,還可以把答辯制的對象擴大到預備黨員轉正環節。通過一年的預備期,能否按期轉正,也要讓組織進行一次檢驗,讓廣大學生黨員和普通同學參與考察。
總之,通過實行學生黨員發展答辯制,嚴把入口關,確實提高了大學生黨員的質量,也使黨員發展工作更加透明公開,群眾對發展黨員的先鋒性和模范性更加認同。同時,學校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1]遲曉麗.探索入黨積極分子入黨前答辯的有效機制[J].傳承,2013,(14).
[2]劉文偉.論答辯制發展大學生黨員的實踐與探索[J].黨史文苑,2013,(5).
[3]楊露.答辯制引入大學生發展黨員工作中的實踐與研究——以安陽師范學院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3,(12).
王傳輝(1980—),男,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黨委副書記,博士,政工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劉飛(1985—),男,安徽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徽蕪湖241000)
安徽高校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高校輔導員技能大賽的培訓和選拔功能研究”(SK2013A071)
[責任編輯:劉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