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波
問題1:我感覺我很刻苦,但是學習效率不高,怎么辦?
我們都知道,6*12小于9*9,也就是說以6的學習效率學習12個小時不如以9的效率學習9個小時。高考不僅僅考驗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高考考驗的是綜合的能力和素質。不僅僅是勤學,還有巧學。學習方法總要自己摸索,但是在提高效率方面,我可以給大家一些提示。
第一個提示是關于你的最佳學習時間。人在最佳學習時間學習效率是最高的。但是不同的人最佳學習時間是不同的,共分為4種類型:第一種是上午學習效率比較高,這種被稱為百靈鳥型;第二種是晚上學習效率比較高,這種被稱為貓頭鷹型;第三種是上下午學習效率比較高,中午和晚上學習效率比較低,這種被稱為上下午型;第四種是沒有任何規律,這種被稱為離散型。自己的最佳學習時間類型可以通過實驗的辦法找到。浙江大學研究出了一種實驗辦法,現在在杭州的中學廣泛使用。
這種方法的準備工作是這樣的:統計出來每天的課間數,比如上午5節課,下午4節課,晚上2個晚自習,可以認為是4節課,共計13節,那么我們每天準備14組單詞,每組10個,在上課之前以及下課之后背記這些單詞,背記用的時間要相同,而其他時間不準接觸這些單詞。單詞要求是字母數盡可能相同而且比較冷僻沒有學過。第二天相同時間進行考察,考察一下自己記住了多少單詞。實驗共進行10組,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一系列數據。對數據進行統計,哪段時間你記住的單詞數比較多就證明哪段時間你的學習效率比較高。然后充分利用你學習效率比較高的時間段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在這里,我建議學校組織一些英語老師確定這些實驗用的單詞,然后在全校范圍內幫助同學們找到自己的最佳學習時間。
第二個提示是“工夫在詩外”。如果你已經足夠刻苦,但是學習效率不高,很有可能是你的心理壓力比較大。心理壓力大造成效率降低的主要醫學原理是血液中脂肪酸含量增大,導致容易疲勞以及身體機能下降。這時候一味的增加學習時間只會造成負面影響,這種時候,最需要的是大量較劇烈運動,比如長跑。長跑時間也不能太短,最起碼也要2000米左右,一般要能夠堅持30分鐘以上。我在大學就采取了長跑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剛開始的時候我只能堅持1200米左右,然后慢慢增加路程,一周之后就達到了2000米,兩周之后達到了2400-2800米。用這種方法剛開始的時候會感覺有些疲憊,對于運動不足的同學來講這是正常的反應。但是一周之后這種反應就會消除,然后學習效率開始上升。這種通過運動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原理是這樣的:30分鐘的劇烈運動可以消耗血液中的脂肪酸,然后達到更高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此也建議學校每天給同學們專門安排一些劇烈運動,幫助同學們提高效率。如果學校不方便專門安排這樣的時間的話,同學們可以利用中午休息以及5:00-5:30休息時間進行運動。如果說5:00沒有了吃飯時間的話,也可以買一些蛋糕之類在第一節晚自習下課之后吃。另外一個降低血液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是保持足夠睡眠。過度疲勞會嚴重降低學習效率,所以,也希望老師不要安排過多的學習任務。同學們好好睡一覺之后,學習效果會更好。
問題2: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辦?
其實不了解自己該做什么,往往是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對自己的目標不了解,第二是對自己的水平不了解。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問問自己:第一,到學校來做什么?第二,將來想做什么樣的人?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問你的目標和你為了達成目標應該付出什么樣的努力。高考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兩個:學校、專業。學校是最直接的目標,你必須達到這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專業是你對自己的未來的把握,是選擇你將來的行業和職業。雖然現在是考后報志愿了,但是,這兩個問題其實在考試之前就應該有初步的打算。建議大家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然后對自己的進步列出一個計劃,每一次考試要達到什么樣的分數和名次,然后為了達到這個進步目標努力學習。目標不需要太高,但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達到了之后,別忘了獎勵一下自己,像我愛吃巧克力,平時只吃兩三塊錢一板的,而每次考試成績滿意了我一定會買金地或者德芙。達不到目標也不要氣餒,只要有進步就可以。怎樣認清自己是下一個問題,但是這種辦法我用過,而且是浙江大學心理系陳慶教授在講座里面也推薦過的。
問題3:背完東西總忘怎么辦?
背完的東西忘記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一兩年前學習過或者第一輪復習的時候復習過的東西,現在有些想不起來了,另一種是前幾天背下來的東西這幾天就想不起來了。
我先說一下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長時間記憶能力會降低,短時間記憶能力會增加。幾個月以前學過的東西忘記了很正常,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些知識經歷了幾個月已經不能剩下多少。而幾天前記下來的東西現在記不住一般也都是因為當時記住的就不算扎實。其實這種情況不必擔心,忘掉了,再記一遍就好了,老是想著忘掉了這些東西才會給自己增加心理壓力,反倒記不住了。我對高考復習的觀點是第一輪復習像第二輪那樣學,第二輪復習像第一輪那樣學。第一輪復習的時候,老師更強調單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個時侯我課外練習就更注重綜合,隨時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綜合把握,找出薄弱之處重點復習;而第二輪復習的時候老師更注重綜合,這個時候我課外練習就把重點放在知識的各個擊破上,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在港口造船的時候我會模擬大海里的各種狀況然后修改設計,再大海里航行的時候我就更注重哪里有漏水的地方,漏水了,不會了,馬上開始想第一輪復習那樣查漏補缺;如果漏水的地方不好了,全速前進,繼續練習綜合卷。再漏水再補,如此往復。原來背下來的東西忘掉了,也就再背一遍;原來用過的解題方法忘掉了,就再整理一遍。畢竟是以前背過、整理過的,再一次鞏固記下來需要的時間會更少。還有超過三個月,大家不必為這種事情擔心。只是,發現不會了要盡快補上。如果不會的有很多,那就一點一點螞蟻啃骨頭,但是也當然要盡快。
大學,最重要的還是學習。當今社會是一個憑本事說話的社會,大學四年需要刻苦學習,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高中教會我們的東西,到了大學之后,一定要繼續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