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
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作文教學的開展。首先,教師應該閱讀經(jīng)典范例,發(fā)揮“閱讀之格”的作用;其次,教師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生活之格”的作用;最后,教師還應該加強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發(fā)揮“教學之格”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 作文 序列化 思考
在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并且過于注重寫作技巧的講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過多地運用寫作技巧和手法,而不注重寫作內容,從而使他們的作文讀起來華而不實,較為空洞。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這種情況加以改善,促進作文教學的開展。古人云:“格物致知。”根據(jù)朱熹的觀點,“格物”就是將事情弄明白。也就是說,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教授學生寫作的方法,讓學生在方法的指導下進行寫作。通過“格物致知”的方式,小學作文教學就可以起到應有的效率,從而使學生達到“致知”的境界。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格物致知”在小學作文序列化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對作文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一、閱讀經(jīng)典范例,發(fā)揮“閱讀之格”的作用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說,人們將文章讀上一百遍,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奧義,從而我們不難看出閱讀經(jīng)典范例所起到的作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看到閱讀和作文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他們只是讓學生根據(jù)題目進行寫作,然后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閱。很顯然,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還較為欠缺,使得他們在寫作中還不能夠駕輕就熟。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多閱讀一些作文的經(jīng)典范例,讓學生通過閱讀掌握作文寫作的寫作手法和結構要求。這樣才能夠同分發(fā)揮“閱讀之格”的作用,讓學生達到“閱讀之格”的作用。
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第十九課“誠實和信任”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jù)所學文章寫一篇作文。文章要求為:“這篇文章談到了誠實和信任,只有人們都誠實待人,才能夠贏得彼此的信任。請你結合生活經(jīng)歷談談自己的看法,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題目自擬。”學生雖然學完了整篇文章,但是教師讓學生寫關于“誠實守信”的作文,還是會讓學生不知道究竟該怎樣著手。這時候,教師應該從選修教材中選一些文章,或者從課外找一些和該主題相關的文章,或者找到一些經(jīng)典的范文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就會懂得在碰到這樣類似的主題時該怎樣進行寫作,從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生活之格”的作用
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學生的文字本身和寫作技巧,而對生活實際內容不太注重。這就會使學生形成錯誤的認識,他們在寫作時只是一味地運用各種和文章不太符合的文字,使整篇文章缺乏可讀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發(fā)揮“生活之格”的作用,引導學生在進行作文練習時主動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寫作思維。
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課“秋游”這部分知識點學習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寫作。要是學生連“秋游”的經(jīng)驗都沒有,又怎么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作文呢?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秋游”活動,讓學生根據(jù)活動中的所見所聞寫一篇作文。作文要求如下:“經(jīng)過上一次的集體秋游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觸呢?請以‘秋游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為了改變以往學生寫作所遇到的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現(xiàn)實因素,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寫作,這樣才能夠增加學生作文的可讀性。由此看來,教師應該發(fā)揮“生活之格”的作用,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寫作,從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三、加強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發(fā)揮“教學之格”的作用
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要是教師自身的作文素養(yǎng)都十分欠缺,那學生的作文學習情況將可想而知。以往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都只是講一下作文的題目要求,然后讓學生進行練習。很多教師都沒有相應的作文專業(yè)素養(yǎng),他們的作文教學收效甚微。甚至有些教師不愿意講述作文,并且不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講,使得學生的作文興趣不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質,發(fā)揮“教學之格”的作用。
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組第八課“學會合作”這部分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jù)“合作”這一主題進行寫作。作文要求如下:“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合作的作用。就像我們平時的小組合作學習一樣,通過合作,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請自擬題目,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字。”教師應該增強自身的作文素質,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對作文進行系統(tǒng)的評講,讓學生充分明白在寫這樣的文章時所要注意的方面。教師應該發(fā)揮“教學之格”的作用,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并且過于注重寫作技巧的講解,使得作文教學存在很多弊端。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這種情況加以改善,促進作文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陳蓓蓓. 我國小學作文序列化訓練探索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08
【2】曲霞.小學作文創(chuàng)造性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2001
【3】王新.《小學作文》網(wǎng)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D】.河北大學 ,2006
【4】何鳳茵.小學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