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逐漸從傳統講授模式中走出來,開始走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較好地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通過教師的引導而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合作交流,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率。但從教學實踐來看,在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中,如果組織或引導不當,合作效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時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一、合作探究的基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很多教師都喜歡直接向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后提出任務引導小組學生展開合作。而利用這種模式后發現,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原因何在?其實,合作教學需要以和諧的課堂氣氛和自主學習為基礎,否則,如果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沒有經歷自主學習而直接跨越到合作環節,很多學生便不知道在合作中要如何交流,合作效率自然不高。由此也可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教師定要注重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再進入探究環節。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注重以問題、話題、故事等多種形式來創設情境,以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明確學習目標,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閱讀教學為例,如《十八歲和其他》的教學中,教師先以“我們是否長大了?”的話題來引導學生展開辯論,然后明確本次課堂需要在閱讀的基礎上把握“十八歲”“兩代人的矛盾”“讀書的苦與樂”“青春”四個主題,接著再預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讀課文。如此,學生教師的引導下了解了目標,在自主學習中初步構建,再進入探究環節,學生才會有話可說,體驗才會得到豐富。
二、合作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在合作環節中,關鍵是教師要采用什么方式來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從教學實踐中發現,以任務來引導小組學生合作完成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具有較好作用。教學中教師提出具體的任務后再輔以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教師再進行指導,及時對學生探究中的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對學生合作中的收獲引導學生分享,再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整個課堂會在互動中不斷深入。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思考如何設計任務。以《生成詩歌的意象》的寫作指導教學為例,本次課堂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一般特點,體會詩歌意象的作用以應用于寫作中,故而任務就可設計為“作品研讀”“詩歌特點探究”“寫作中應用意象的技巧”,在此任務環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展開朗讀和交流討論活動。其次,在合作中要注重發揮好教師的指導作用,及時引導學生總結,點撥歸納等。如在《十八歲和其他》的“兩代人的矛盾”的教學中以問題“作者在文中提及的兩代人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原因后教師就需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出“流行觀念的影響”“父母的愚昧與落伍”“子女的盲目與急躁”“缺乏溝通、理解、平等”等具體原因,然后再追問文中父親歸納的原因是否準確,如何處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小組學生合作發表自己的觀點后,教師緊扣學生發言中的“平等、對話和理解”這三個關鍵詞進行總結。
三、合作中學生的學習策略
正如如上所述,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展開合作探究,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又該組織學生以什么樣的合作方式展開學習呢?其實,雖然高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還是極容易受教師引導方式的影響。故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而引導學生以相互交流、辯論、質疑等多種方式展開合作。
首先,學生合作最常見的方式是共同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理解而分享自己的感悟。如《一個人的遭遇》教學中以問題“凡尼亞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句子而共同分析凡尼亞的弱小。其次,小組間的相互質疑或共同分享。這種方式從一個小組拓展到多個小組,更多的是針對教學重點或難點來引導小組學生展開質疑、辨析等活動。如《我與地毯》的教學中對“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小組學生在閱讀中還沒有較好地理解兩句話的區別,此時教師以問題“兩句話有什么區別?”引導小組學生展開交流活動,小組交流后各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觀點,教師再組織不同小組間進行相互質疑,最后再明確這是作者心路變化的歷程。在合作探究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并和組內成員交流,獲得了一定的體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系統構建,這樣的合作效果才會更好。
四、合作中的評價策略
在實施合作探究教學中,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從當前高中語文合作探究中的評價來看,還是存在隨意化傾向,沒有完整的評價標準作為基礎,評價只能依靠教師的觀察而臨時作出,系統性不強。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展開學習,那么,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制定出相應的合作標準,以標準來對學生在合作中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從而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
以合作中的小組發言為例,教學中教師制定的標準為“發言能緊扣中心,能有自己的感悟”,實踐中教師根據此標準對小組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分,然后再按周或月進行累計。又以課堂中的學生提問為例,教師制定的標準為“能緊扣中心提出一個問題加一分”,那么,在實踐中,如果小組學生達到標準后,教師就要對小組進行積分,以量化形式來對學生實施評價。教學中教師定要注意,評價不能只停留在語言激勵方面,而要注重量化,這樣效果才會更好。
合作探究強調的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摒棄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相反是要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和同伴進行合作,從而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在組織學生合作中,積極而完善的評價將可較好地樹立樹立學生的自信,而練習則可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在教學中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合作情況而采取相應的策略,以此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