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若思 陳文慧
摘要:本文以日本著名漢方醫學家尾臺榕堂專著《類聚方廣義》為研究對象,對其在婦科方面的臨證經驗進行整理分析。認為尾臺榕堂對于婦人常見之經帶胎產諸疾,多用攻下之法;處方用藥精簡,加減靈活;擅長運用仲景方,在仲景方加味、合方之處多有發揮,同時將其與日本漢方醫學結合,大加嘗試,推陳出新,在婦科雜病上頗有獨到之處。
關鍵詞:類聚方廣義;婦科;經驗;探析
中圖分類號:R2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6-0016-03
尾臺榕堂,為日本江戶時代著名漢方醫學家。他對張仲景推崇備至,認為“其為方也,簡明正嚴”[1],而且只要運用得宜,推而廣之,則治萬病之法,皆可囊括于其學術思想中。故尾臺榕堂以仲景方為研究對象,結合古今醫籍考證與自己數十年的臨床經驗,著成《類聚方廣義》。
本文謹介紹其在婦科臨證方面幾個運用仲景方的獨到之處并加以分析。
1月經不調
尾臺榕堂提出婦人患有月經不調者,應盡早施用下瘀血湯,使脈道通暢,血氣運行正常,則可以防止后患。假如不及時治療,之后容易出現胸腹煩滿,或小腹鞭滿、善饑、健忘、悲憂、驚狂等病證,甚至導致偏枯、癱瘓、勞瘵、鼓脹、膈噎等病證,最終可能愈后不良。從中醫學角度看來,病邪與血搏結、離經之血阻滯經絡或留滯胞宮,或氣虛、氣郁血滯等可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月經不調,瘀積較重或日久更可導致如不孕、癥瘕等病證,臨床亦常見用大黃、桃仁、蟅蟲等活血祛瘀消癥之藥治療因瘀血內阻而致的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多有兼夾證,若見氣逆上沖較嚴重,可考慮有瘀結于下,用桃核承氣湯攻下逐瘀;若兼見赤白帶下,小腹凝結,小便赤澀,或有水氣者,則用大黃牡丹皮湯破瘀散結;若證見腹中攣急,伴有四肢酸疼,或感全身似有蟲行等營血虧虛之證,又常有頭疼者,宜當歸四逆湯養血通脈;若逐漸出現心腹脹滿,煩熱,咳嗽,面色煤黃,肌膚干皮細起,狀如麩片,視物昏暗,或赤澀羞明怕日者,則用大黃蟅蟲丸祛瘀消癥。
若為經閉,出現氣滿上逆,發狂,吐血、衄血等癥狀較輕時,可用桃核承氣湯逐瘀通下;若或為經行不暢,兼見少腹鞭滿,或查體見腹底有結塊,腹皮青筋暴露等瘀結急重或日久的患者,可用抵當湯,若不便煮服或不能服湯藥者,可以制成丸劑,用溫酒送服,效果亦佳。中醫認為,閉經為實證者,常與氣血瘀滯沖任胞宮相關,此時宜通瀉活血。閉經而見吐血、衄血,或考慮經行衄血,結合其余諸癥狀可知,此與前述發狂等證皆因氣郁血滯而致諸上逆,治以通瀉之法,可使下有出路,降氣血上逆之勢,從而下行。
2產后下利
婦人產后津氣血虧虛,若此時下利不止,又伴有腹痛,同時出現干嘔、不食,心下痞鞭,小便不利等癥者,宜人參湯以理中陽[8];若遷延不愈,身體羸瘦,且不欲飲食,兼見心悸,身熱,唇口干燥,便血急迫等陰虛血虧的熱痢患者,宜施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養血止??;若兼見肢體酸軟或麻痹,且有水氣,惡寒發熱,咳嗽不止,遷延發展成勞狀等癥狀,尾臺榕堂認為是難治之病,此時用真武湯溫陽利水或尚可能有一定效果。中醫學中,針對婦人產后,有因亡血傷津而致氣虛血虧,津液不足等認識,此時若發下利泄瀉,使氣血虧虛進一步加重,可致津傷血亡,元氣不足,最終或引起預后不良。故此時急當止利,同時兼顧氣血。
3產后惡露不下與不止
尾臺榕堂指出產后諸疾雖病情復雜,但多于惡露有關。
婦人產后多有瘀血內阻,此時若惡露不下,使瘀阻更甚,可見少腹凝結,而上沖急迫,心胸不安等者證,早用桃核承氣湯逐瘀下氣為佳;若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滿痛,通身浮腫,大便難者,可用大黃牡丹皮湯逐瘀散結;尾臺榕堂發現惡露壅滯,甚至可見小腹、臀部等處發癰,伴腹部拘急,脹滿而痛,大便泄利,心下痞塞,不欲飲食,兼見嘔吐、咳嗽者,可用排膿散,配合伯州散解毒排膿[9]。就中醫學角度分析,惡露不下,經脈胞宮瘀滯,使氣血不得下行,可致上逆腫滿;病邪停聚,若兼素體不足,可生他病。急當逐瘀,通利血道,又防變證。
尾臺榕堂認為產后惡露不盡,容易導致各類病證的發生,且可致愈后不良,治療的要點在于逐瘀血,適宜施用桂枝茯苓丸或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而若見身熱頭痛,腹中冷痛,嘔而微利,腰腳酸麻或微腫者,結合婦人產后多瘀多虛的特點,可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通脈散寒[10]。若惡露不盡數日之后,出現寒熱交作,脈數急,小腹或腰髀處疼痛難耐,預示將要發癰,應用大黃牡丹皮湯攻下毒邪。產時護理不當,使寒凝血脈,或素有血瘀癥瘕之證等均可使沖任不寧,血海不固,以致惡露不盡,宜治以活血祛瘀,臨床常酌加桂枝、吳茱萸等溫經通脈。
產后惡露不盡,凝結成塊,遷延不愈的患者,平常用藥假如很難起到治療作用,則需要等待再次妊娠分娩之后,施用抵當丸,并以溫酒或白湯送服,這時效果明顯,可達到使腹內結塊盡消的目的。
4調護失當
孕期產后,因津血下聚,陽氣較之平常則略為上浮外散,多見陰虛陽亢之勢,此時易感外邪,使氣血臟腑沖任失衡,故因注重避免外感病邪侵襲。除此之外,還當謹慎行動,避免跌撲損傷。尾臺榕堂發現假如孕期調護不當,發生跌撲損傷,可致胎動沖心,腹痛引腰股,或自覺胎有萎縮狀,或出現下血不止者,此時可用芎歸膠艾湯養血安胎,行補并用[11],假如胎兒未死,則諸證可得緩解;假如胎兒死亡,則當下排出。產后調護失當,感受風邪,證見頭痛,發熱惡寒,身體痹痛,腹拘急,心下痞鞭,干嘔微利,咽干口燥,咳嗽甚者,假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導致蓐勞,宜用續命湯。孕期產后,易發生氣血陰陽失衡,此時應注意調護,可防胎漏、小產、發熱等病的發生。
5結論
《類聚方廣義》一書在診治婦科疾病中,于診斷以望診、問診、觸診為主,此或與日本漢方醫家多重實用而輕理論,在臨床上表現為方證相對[12]的特色傳統有關。
尾臺榕堂除對臨床復雜婦科兼夾證有獨到心得外,還在單方運用上有一些獨特的經驗。如用桂枝茯苓丸在婦人臨盆之際使用,有助于催生;八味丸可治婦人白沃過多,又治小腹不仁無力,腰腳酸軟或痹痛,小便頻數的陰痿及白濁證;當歸芍藥散可用于懷孕初期,胎萎腹痛;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平素可堅持服用芎歸膠艾湯,直至懷孕五月以后,注意調護,則可以有效防止再次出現流產。
此外,尾臺榕堂對仲景方有一定運用經驗,擅于加減、合方。其臨床處方有選方少、藥物種類不多的特點,表現出其對靈活機動,以達執簡馭繁的追求。多用攻下、逐淤、逐水的藥物或方劑,體現了日本漢方醫學強烈的攻邪思想,對今天臨床治療婦科疾病均有一定借鑒。參考文獻:
[1]日·尾臺榕堂.類聚方廣義[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
[2]熊曼琪.傷寒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3]日·湯本求真.皇漢醫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4]黃兆勝.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謝鳴.方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6]羅頌平.中醫婦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明·吳琨.醫方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
[8]清·黃元御.黃元御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986.
[9]馬大正.經方治療婦科雜病驗案5則[J].河南中醫,2006,(4):14-16.
[10]張保國,劉慶芳.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J].中成藥,2013,(8):1745-1747.
[11]黎烈榮,凌家艷.經方膠艾湯加減治療婦人血虛證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05,(4):14-15.
[12]平馬直樹,郭秀梅.江戶時代方證相對學派之形成.國際(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第二屆全國經方論壇暨經方應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中醫之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