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琪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藥保留灌腸中護理干預對療效的影響。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5月九江市中醫院腎內科住院資料較為完整的患者80例,均符合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西醫診斷的非透析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護理,治療組加用中藥保留灌腸護理。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結論中藥保留灌腸護理可明顯降低毒素水平,保護腎功能,提高療效。
關鍵詞:慢性腎功能不全;中藥保留灌腸;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6.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6-0108-02
慢性腎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又稱為慢性腎衰竭,是由各種原發或繼發性慢性腎臟疾病導致腎功能下降所導致的一系列癥狀和代謝紊亂組成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尿毒素潴留、腎性貧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鈣磷代謝紊亂等,其病情進行性發展,晚期可累及多個系統。隨著社會老齡化、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結構的改變,本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中藥灌腸及護理策略在本病的治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顯著增加療效,減輕醫療費用,在臨床上運用越來越廣泛。筆者對本院40例CRF患者給予中藥液保留灌腸,并予以合理的臨床護理方法,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共80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25~62 歲;平均(45.5±7.6)歲;病程 1~6 a,平均(4.5±1.7)a;經中醫辨證濕熱下注35 型,血瘀型 15 例,腎虛濕濁型30例。
1.2納入標準符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西醫診斷的非透析治療患者;病歷數據較完整;護理方面采用了中藥保留灌腸護理;能夠耐受中藥保留灌腸的患者。
1.3排除標準不符合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西醫診斷;透析治療的患者;病歷數據不完整影響療效評定者;大便次數過多,血壓過低或因為其他原因不能耐受中藥保留灌腸的患者。
1.4治療方法
1.4.1對照組控制血壓、血糖、糾正貧血、糾正鈣磷代謝紊亂、防治感染、糾正酸中毒、糾正電解質紊亂、利尿消腫等;飲食:優質低蛋白低磷飲食。其中低蛋白飲食(LPD)0.6 g/(kg·d),極低蛋白飲食(VLPD)0.3 g/ (kg·d)+復方a-酮酸0.1-0.2 g/(kg/d)。熱量125.5~146.4 kJ/(kg·d)。充足維生素。磷的攝入量<0.6~0.8 g/d,同時限鉀限鈉;治療前護士詳細的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治療的方法、目的,使用藥物的劑量、用法、療程,以及藥物的反應及副作用等;同時做好飲食、生活等各方面的護理工作,治療觀察14 d。
1.4.2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西醫治療護理)基礎上給予中藥:生大黃10 g,六月雪30 g,蒲公英30 g,煅牡蠣30 g。上述中藥濃煎成藥液 200 mL,溫度 37℃左右,保留灌腸,每日1次。觀察時間為14 d。
1.5護理方法①為了讓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中藥灌腸,必需做好灌腸前患者的心理護理,CRF患者往往經濟、心理負擔沉重,大多數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悲觀絕望、憂郁驚慌,護士在灌腸前要熱情接待患者,詳細把中藥灌腸治療方案介紹給患者,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使其能積極主動配合中藥灌腸治療;②治療前囑患者先在灌腸前排空大、小便,將灌腸液裝入空輸液瓶掛于輸液架上,待藥液溫度降至37℃左右時,置患者于左側臥位,使用合適的肛管,管端用石蠟油潤滑,緩慢插入肛門約30 cm,插管時動作要輕柔,再漸漸注入藥液,藥液滴速控制在50~70滴/min,灌腸完畢后抬高肛管停留2~3 min再緩慢拔管;之后以衛生紙巾在肛門處輕輕按揉,灌腸完畢后患者即取右側臥位30~60 min,然后取平臥位抬高臀部10~20 cm,保留1~2 h。
1.6觀察指標2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與血脂的變化,患者對不同護理方法的滿意度等。
1.7療效評價標準參照2002年國家藥品食品監督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疾病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血肌酐降低≥20%;有效:血肌酐降低≥10%、<20%;穩定:血肌酐無增加,或降低<10%;無效:血肌酐增加。
1.8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腎功能及血脂的比較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腎功能及血脂相比治療前差異顯著;對照組無明顯變化。BUN、Scr、UA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C、TG治療前后無顯著變化(P>0.05)。見表1。
3討論
當今CRF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隨著對本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國際腎病學會于2005年設立“世界腎臟日”,呼吁社會對此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認識及預防。CRF是由于各種原發的或繼發腎臟疾病進展而來。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毒素排除不利,出現水、電解質、酸堿平衡、代謝紊亂等,晚期合并多個系統疾病的并發癥,可廣泛的涉及到心血管、內臟器官、神經等,臨床表現復雜,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質量。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加強中藥保留灌腸的護理調理。
CRF屬中醫學“水腫”、“腎風”、“腎勞”、“溺毒”、“癃閉”、“關格”等病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為本虛標實證,病位主要在脾腎,脾腎兩虛、氣血不足是疾病的致病基礎,在此基礎上產生水濕、濕濁、瘀血等病理產物。中藥灌腸方有通腑降濁、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從而改善各種臨床癥狀及降低患者的毒素水平,提高臨床療效,減緩甚至逆轉腎功能的進展。大黃灌腸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能顯著降低患者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的含量,并能增加氮代謝產物的排泄,同時在降低蛋白尿、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增生、抗氧自由基方面也有一定作用[2]。六月雪全草含甙類及鞣質,其制劑在體外有顯著的抗HBV的作用[3],煅牡蠣具有吸附作用,利于藥物的吸收,且含有多種鈣質,可使灌腸液成為高漲液,有利于周圍組織向腸腔內分泌毒素,達到結腸透析的目的[4];蒲公因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同時可促進胃腸蠕動。本研究再次證實中藥灌腸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有較好的療效,且經濟方便,無明顯的禁忌,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
中藥保留灌腸護理在中藥灌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療效。在做好灌腸治療護理的同時要做好CRF患者的一般護理,室內要清潔干燥,做到每日消毒,病房要通風,保證陽光充足,避免室內滋生細菌。CRF飲食治療方案是治療的關鍵措施,加強飲食宣教,飲食要以優質低蛋白、低磷、高熱量、高維生素為主,高血壓、心衰、水腫患者要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其次要注意口腔衛生,飯前、后及睡前可用清水漱口。每日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中藥保留灌腸前要測量血壓,需待血壓基本正常后才可灌腸治療。CRF患者病情纏綿難愈,多數存在悲觀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幫助患者和家屬了解本病的基本知識和治療前景,樹立治療信心,指導家屬參與患者的護理,幫助穩定患者情緒,以利疾病的治療和康復。耐心給患者及家屬講解灌腸藥液的藥理作用、注意事項,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使中藥保留灌腸能夠得到實施。在CRF患者中藥保留灌腸護理中減少了藥液外溢,延長了藥液在腸內的保留時間,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及藥物療效,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4.
[2]戴潔.大黃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J].天津醫藥,2011,23(4):69.
[3]張十軍,林軍,蔣偉哲.復方六月雪對鴨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作用[J].中藥材,2007,30(2):191-193.
[4]黃智莉.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40例臨床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4):936.
(收稿日期: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