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元
【關鍵詞】 語文教學;情境;情感;問題
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2—0054—01
語文應該是最有靈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最有生命力的學科。在“新課程理念”的推動下,語文教學需要將知識學習和人的素質提高、人的全面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要真正實現語文學習的變革,改善平淡、乏味的課堂結構,構建寬松、和諧的語文課堂,改變“填鴨”“注入”式被動接受型教學模式,創造自覺接受、自主探究、自愿發展的快樂型學習至關重要。
一、創設美好情境,構建和諧課堂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的呼喚下,課堂已不再單純是老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也不再是學生張開口袋等待灌注知識的回收站,而是學生個性得以展示的廣闊天地。事實證明,創設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利于學生發現知識、探索奧秘、從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
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教“圣賢書”,而應竭盡所能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建立愉悅的表象,優化認知過程,掌握語文知識,陶冶情操,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去體驗。要靈活地創造各種生動活潑的、學生樂于參與的教學情境,努力創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享受充分的思想馳騁的自由空間。
二、注重情感投入,激發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它對推動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果有重要作用。作為語文教師,就要千方百計地利用各種手段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教師有意識地發揮情感效應,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使學生從內心感到語文教師的可親、可敬,從而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只要讓學生喜歡語文老師,就能有效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學到了新知,又間接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品質。
三、培養問題意識,發揮主體作用
“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疑惑是學生探求新知的開始和動力。課堂教學中有效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師生交流互動最主要的途徑是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善于科學合理地設計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的問題,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答疑釋難,讓學生敢于回答問題,允許答錯問題,允許學生向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徜徉于語文課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既能夠啟發學生思維,活躍思想,主動積極地去探求知識的奧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實施愉快教育,體現語文本真
快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狀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生命需求,它使人對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激情。語文教學就是要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種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使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讓學生在師生融洽、合作氣氛中生動活潑、主動地求得全面發展,并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充分體驗克服困難而取得成功的快樂。
語文學習是充滿情趣、快樂的,不論是鑒賞文學作品,還是寫作實踐,都是觸及到人的靈魂和精神世界的一種體驗與享受。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師生都會被作品中的人情、人性所感染,共同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帶來的人生真味,情感在共鳴中產生升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度過每一節課。
語文課是富有靈氣的,語文課堂是最具活力的。綻放生命光彩的語文課堂是一種和諧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傳播著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情感信息,進行著心靈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只要實現了愉快教學,就能擺脫和扭轉學生“厭學”的思想,使學生從過去單純地接受老師現成知識轉向在老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
在和諧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同呼吸共快樂,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成為快樂的學習者。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有了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的引導點撥恰到好處,這樣的和諧課堂必然產生快樂語文。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