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 岳,彭正媛
1.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甘肅蘭州 730020 2.成都神鳥數據咨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20
我國健康期刊出版的現狀與問題
——以蘭州市郵政流通的健康類期刊為例
闕 岳1,彭正媛2
1.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甘肅蘭州 730020 2.成都神鳥數據咨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20
受眾健康意識的增強,擴大了健康期刊的市場容量。不可避免地出現健康期刊良莠不齊的現狀。健康期刊里混雜著缺乏科學、甚或虛假的健康信息。同時,健康期刊的出版地域不均,少有西部地區出版的健康期刊,出現健康信息受眾分層不均等問題。
健康傳播;期刊研究;蘭州市
目前期刊零售市場有兩類醫學健康領域期刊,一類主要是針對醫務領域工作人員閱讀和學習、專業性較強的期刊;一類是向非醫務工作人員推廣和普及生活健康常識的期刊。期刊出版業把后者統稱為健康類期刊。健康類期刊受眾面廣,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由此,怎樣運用期刊這樣一種傳播媒介合理有效地傳播健康知識、促進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成為學界關注的話題。
我國第一本健康類期刊的出現因緣于科普類期刊。1948年,《大眾醫學》在上海創刊,它是中國辦刊歷史最為悠久的健康類期刊。60多年來,《大眾醫學》見證了我國健康傳播和健康教育事業發展的歷程。
1981年,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衛生報刊座談會。據會議統計,當時我國已經有12種衛生科普類報紙和5種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衛生科普類期刊,此外還有220余種內部發行的衛生報刊。[1]1986年,全國已有19種公開發行的健康類期刊,發行量幾乎都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攀升。如《大眾醫學》在1986年的發行量達到58萬冊,創刊于1983年的《家庭醫生》發行量則達到105萬冊,創刊于1980年的《健康之友》達到43萬冊。[1]進入90年代,許多傳統的健康類期刊發行量出現了逐年下滑的趨勢。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一種新型的的時尚消費型健康期刊出現,如2000年創刊于深圳的《時尚健康》,是國內第一種面向女性提供全方位心理及生理健康資訊的健康類期刊。一些健康類期刊逐漸向時尚消費化的辦刊方向轉型,如創刊于1980年的《健康之友》在1997年改版,同樣轉型的健康類期刊還有于1993年創刊的《健康世界》,在2003年順應市場潮流改版以后,突出時尚信息內容、提供綜合的健康生活資訊、引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受眾的健康消費。
現在,科普類健康期刊整體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受眾市場更加細分,期刊內容涵蓋廣泛,如醫學醫藥類、養生保健類、飲食衛生類、心理健康類、美容健身類、婚育健康類、中老年保健類等。
筆者對蘭州市在2012年通過中國郵政報刊訂閱信息進行收集和統計,發現郵政系統流通的健康類期刊總計有76種。對這76種期刊的地域分布進行考量,獲得了我國目前健康類期刊出版地域分布的總體規律:東部地區共計出版健康期刊53種,中部地區出版健康期刊18種,西部地區出版健康期刊5種。根據統計信息,出版健康期刊種數排名前十的省市有:北京最多,有出版的健康期刊25種;第二位是廣東省,有5種;上海,天津,遼寧,吉林,湖南等5省市各有4種;江蘇,浙江,湖北3省各有3種。沒有出版健康期刊的省份和自治區除福建和江西之外,其余均集中在西部地區,有內蒙古、甘肅、青海、云南、貴州、西藏和寧夏。
從定價的角度來考察,在這76種健康類期刊中,5元以下(含5元)的健康類期刊有26種,約占總數的34%;5~10元(含10元)的健康類期刊有39種,約占總數的51%;10-15元(含15元)的健康類期刊有8種,約占總數的11%;15元以上的健康類期刊有3種,約占總數的4%。從發行的頻率來看,月刊有69種,半月刊有3種,雙月刊有4種。
綜上所述,現有公開出版發行的健康類期刊不僅在出版的地域分布上存在明顯差異,在定價范圍上也不盡相同。目前全國期刊零售市場的健康類期刊主要以定價5~10元、東部地區出版的健康類期刊為主體。
3.1 刊名和內容的同質性過高
目前出版發行的健康類期刊,刊名和內容的同質性較高,讓受眾在記憶時出現偏差。如《家庭醫生》、《家庭醫學》、《家庭醫藥》等刊名相似度高,容易讓受眾在購買時出現刊名混淆的狀況。在內容設置上也是如此。幾乎每一份健康類期刊都設有“心理健康”、“科學用藥”、“健康飲食”、“美容美體”、“中醫養生”等欄目,使受眾更容易被相似的刊物分流。同時,期刊大多停留在舊有的話題領域,對長期閱讀健康期刊的讀者來說,
降低了其購買和閱讀的興趣。
3.2 健康信息缺乏科學性
健康信息是健康類期刊生存發展的根基。《大眾醫學》曾經做過一項讀者調查,針對受眾關注的期刊性質作了4672份調查。數據顯示:實用性為63%,科學性為58%,知識性為37%,而新聞性、娛樂性僅為6%和3%。[2]這些數據透露出受眾關注健康期刊的生活實用性和信息科學性。因此,健康期刊的內容若出現表述不準確和說法不一致的現象,會給受眾帶來困惑的同時,也會引發受眾對健康類期刊的信任危機。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偽專家通過健康類期刊傳播虛假的健康信息以謀取私利,向渴望獲得健康知識的受眾講授錯誤的健康保健理念和方法,給社會造成危害的同時也損害了健康類期刊的發展。
3.3 欠缺健康信息的受眾分層意識
我國健康類期刊的出版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上海等地區,幾乎沒有在西部地區出版的健康期刊。這種局面產生的一項嚴重后果是掩蓋和阻礙了西部地區受眾對健康信息的需求,也局限了受眾對健康信息的消費能力。同時我們也會注意到,目前也缺乏針對特定人群創辦的健康期刊。特定人群由于環境和經濟等因素的制約,缺乏適當的健康保健知識,面臨一定的健康風險。這類人群是健康期刊潛在的受眾群體。同時,從健康傳播的角度來看,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受眾也沒有得到健康類期刊的足夠重視。
3.4 期刊內容庸俗化
一些健康類期刊為了謀求生存、博得市場關注,選擇從健康類期刊轉變內容低俗的市井讀物。筆者在訪談中曾多次聽報刊銷售人員說起不少案例。如《家庭醫生》本來是一份傳統的健康類期刊,銷量一直很好,但是當健康信息被所謂“情感類”的文章替代后,最終失去了固有的受眾。2012年,《家庭醫生》的郵政訂購量很低,一些報刊亭也停售這一期刊。這種現象應該引起健康類期刊創辦者和編輯人員的深思。
[1]朱慶生,等.中國健康教育五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
[2]賈永興.醫學科普期刊可持續發展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03(5).
G2
A
1674-6708(2015)137-0030-01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地區健康教育傳播與衛生公平研究”(10YJC860036)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