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蓉
山西經濟日報社,山西太原 03000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和各項功能的不斷完善,充分利用新技術,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至高點,已經成為媒體大戰的主要方式。傳統媒體尤其是紙質媒體的暫時衰落,也成為不爭的事實:出版時間導致信息滯后;再有經驗再敬業的編輯記者,也抵擋不住“網絡裁縫”的“剪刀”和速度;不斷增加的印刷費、新聞紙費用,讓很多紙媒經營成本增加。
如何深刻領悟數字化時代媒體生存形態和報網關系?如何構建可行的媒體融合運營模式,實現媒介融合的革命性突破?是擺在所有媒體人面前的問題。
目前,傳統媒體轉型、媒介融合、報網互動成為業界討論的熱點。特別是《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更是加速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之路。作為山西省唯一的一張經濟類報紙,筆者所供職的《山西經濟日報》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和探索,也不斷摸索出一些媒介融合方面的經驗。
傳統媒體在報網互動方面,必須立足紙媒的實際情況,充分融合報紙、雜志、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多種傳播載體和傳播手段,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微電影、微雜志等多種傳播形式,將以往傳統媒體的線性傳播模式優化升級為全方位、多載體、互動式、立體化、動態化、連續化的全媒體互動模式,實現新聞生產的流程再造,是紙媒和新興媒體融合的最佳方式。
以山西經濟日報社在2015年初舉辦的“山西十大經濟新聞”、“山西省年度經濟人物評選活動”為例,可以看出,報網互動是媒體融合的第一步。“山西十大經濟新聞”的評選活動一直由山西經濟日報獨家策劃并發起,從1987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8屆,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起初的單純在傳統平面報紙上刊發消息,配發評論,循序漸進,到后來由于市場所需,引進企業冠名與參與,在2011年全面引深主題,“精彩山西 榮譽盛典”出爐。此活動已不可否認地成為該報與時俱進的特色品牌活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2015年報社上層決定借助此活動要邁出報網融合第一步。改一直以來同活動由報紙牽頭,確定今年以山西經濟網(山西經濟日報社管網)策劃主辦,《山西經濟日報》、山西經濟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共同發布。活動舉辦之前,微博、微信利用其快速、廣泛的傳播特點將短訊發布出去;山西經濟網設立活動投票專業,受眾可通過PC終端網絡投票、移動客戶端短信投票、網絡留言等多種方式參與評選活動;《山西經濟日報》、山西經濟網活動專頁對活動詳情、72位企業家候選人信息進行發布。
在整個活動及報道過程中,報社的每一位參與人員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搜集者,圖片、視頻、文字相互滲透,通過各種信息資源的整合,線上線下深層次、全方位、不分彼此的“一體化操作”,形成了全媒體互動的模式,實現了新聞生產的流程再造。
由此看來,筆者認為,所謂的流程再造,就是將信息資源整合,就是不同媒介在傳播過程中的融合、創新、互補、互動。報紙、互聯網等新媒體在信息采集、制作、傳播過程中全方位的資源整合、交叉、滲透、合作。而各媒體的采編中心是保證其完成的終端。采編人員采訪、收集回來的圖文、音頻、視頻等資源在綜合信息終端進行內容設計和生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編輯人員在信息終端分別選取適合各自載體的內容,最終多種媒介將產品進行組合后的同步傳播,實現內容的互補互動互聯,形成強勢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
在數字化時代和新的媒體生態環境下,新聞性報道已經不再是平面媒體的專長,很多傳統媒體已經走向受眾細分的專業化發展方向,很多紙媒開始專攻原創和深度報道。《山西經濟日報》長期以經濟類深度報道見長,這是特色,更是優勢。同時,報社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專門成立新媒體部,開設山西經濟網及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為媒體融合與發展探路。
正是因為山西經濟日報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做山西最好的經濟類大報”辦報理念,有著一批具有高度專業經濟知識和新聞知識的記者編輯,能夠及時、敏銳捕捉生活中的經濟大事,寫出了一大批具有獨特性、廣度和深度具有唯一性的經濟新聞報道,諸多報道引領著山西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與指導性,因而奠定了報社在山西省內的報業地位,因而才能帶來各種媒體融合活動的成功舉辦。
所以,新媒體的出現只是新聞傳播載體的更新與多樣化,內容為王的傳播屬性不會改變。高品質內容作為一個媒體發展的重要要素不會改變。無論到什么時候,媒體都需要堅守“內容為王”的傳播法則,把重點放在優化、升級內容上,可以將“內容產品化,產品服務化”,但不能違背內容引導輿論的原則。
3以互聯網思維拓展新經營范式
流程融合和內容融合都只是媒體融合的一個方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更為關鍵的還是經營方式的融合與創新,即發行、廣告、財務、人事等多方面融合,這就需要傳統媒體運用互聯網思維創建新的經營發展模式。
傳統媒體的互聯網思維就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受眾、對新聞產品價值鏈乃至整個媒體生態環境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事實上,眾多傳統媒體在探索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已經在逐步運用互聯網思維改變其經營模式。傳統媒體逐步把受眾(讀者)變成用戶,將新聞(內容)變成產品,為用戶提供專業的產品化服務。與此同時,變傳統的線性傳播為立體式互動服務,受眾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反饋信息,媒體再根據受眾反饋信息,運用大數據分析后,為受眾(用戶)提供深層次多角度的服務。
山西經濟日報社在轉型過程中也做出了多種嘗試。在2012年報社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山西經報傳媒公司,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并取得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在2014年度山西省“十大經濟新聞評選活動”舉辦期間,山西經報傳媒公司將活動招商細則通過互聯網發布之后,就有省內幾家企業主動與該公司取得聯系,表示愿意參與活動冠名、獎杯制作,并愿意開展后續合作。同時,“山西省十大經濟人物”評選也完全采用商業化評選方式進行,山西經濟網公布候選人信息之后,受眾自行通過網絡投票、手機短信投票等方式對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予以支持,投票方式均為有償投票。
由此看來,媒體融合的過程,其實也是媒體單位企業化、傳媒產業商業化的過程,這是不可避免的市場發展趨勢。轉企改制后的傳統媒體,首先面臨的就是融資難題。如何拓寬發展渠道,推動媒體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也是傳統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課題。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可以向商業網站學習,建立市場化的用人機制、科學有效的采編體系,改變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經濟新聞與經濟人物的評選,報網互動,多種平臺同步發布,山西經濟日報社在媒體融合方面邁出了探索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