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惠
(常州外國語學校,江蘇 常州 213000)
不少學生在作文中頻頻出現一些網絡語言,如“偶班的GGMM決定去操場上給他+U”(我班的哥哥美眉決定去操場上給他加油);“94醬紫,等一會兒再來打打鐵子,MM,886! ”(就是這樣子,過一會兒再來貼帖子,女孩,再見了。)時等。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火星文”。目前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教育界的極大關注,同時引發了社會的極大爭議。
正方:大多數在職教師這樣說,現在學生張口“哇噻”閉口“酷MAN”,讓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學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記、周記里充斥大量類似語言。如果對網絡語言不加以控制,則很可能對傳統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反方:面對教師們的憂慮,很多身處其中的學生不以為然。本班網名為“愛蓮說”的學生對我說,他從小就愛看卡通漫畫、電視劇,現在又迷上了網絡。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語言。那些羅嗦乏味的文字他最討厭,明明一個單詞或者一幅圖片就能說明白的不需要拐彎抹角地表達。
這種現象當然在專家中引起了廣泛爭論。不過大多數專家的意見還是客觀的、一分為二的。
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有關人士透露,是否規范網絡語言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語言是活的、變化的、一直處于發展中的。網絡上冒出的新詞匯主要取決于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語言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后我們可以接受。畢竟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這個網絡時代的反映,同時,能豐富中國語言文字。當然前提是這類語言必須是規范的、有生命力的。
網絡語言為什么如此受網民歡迎,以至于它在網上遍地開花、俯首可拾且越來越豐富多彩呢?先讓我們看看網絡語言的構成。網語構成形式多種多樣,現在流行的“網語”組成方式主要有三類。
B4:before;GF:girlfriend;3Q:thank you.
Zzzz……:表示在睡覺。幾個Z連在一起,把漫畫中描繪人打呼嚕時發出聲音的畫法引入聊天室中。^_^:表示人在微笑。
1.數字諧音。
3166 :“撒優那拉”(日本語),再見;55555~:嗚嗚,哭泣聲;7456:氣死我了。
2.漢語拼音的縮寫。
MM:妹妹,網語又稱美眉;GG:哥哥;PF:佩服。
3.漢字諧音。
班主、斑竹、版竹:聊天站、論壇的管理人員,即版主。“板斧”就是副版主的意思。
大蝦:又稱老鳥。指已經在網上待了很長時間、對網絡非常熟悉的、水平較高的電腦愛好者。“大俠”的諧音,指計算機高手,有戲謔意。
菜鳥:與“大蝦”相對,指網絡新手或電腦初學者。
4.英文諧音。
“whoru”即“who are you”。
還有一些無法歸入上面三類中任何一類的詞語,比如,“灌水”、“水牛”。“灌水”的意思是在論壇上發文章,“水牛”是在論壇上發文章很多的人。這些詞語可能和各地方言特點有關,未能對此進行深入探究。
從以上網絡語言的構成方式可看出,網絡語言有簡潔、方便、形象、生動、趣味的優點,一些本來毫無生氣的東西一經這些詞語的表達,如同獲得了生命一樣,頓時變得生機盎然。因此,它作為一種“新新語言”在學生作文中大量出現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的。
第一,網絡語言可以培養學生寫作熱情。作文是語言的藝術,如果一個人對學習語言不感興趣,則很難想象他會喜歡寫作;如果一個人對運用語言沒有自由,那么很難想象他有寫作興趣。試想,一個人如果只能說別人讓他說的話,別的什么都不能說,那么他還會有說話興趣嗎?
第二,網絡語言可以展現學生寫作個性。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寫作必須用自己的語言,有特色的語言,不能人云亦云,鼓勵學生在語言運用上大膽創新,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拾人牙慧、嚼來無味。讓學生明白個中道理,在遣詞造句上狠下工夫,雖不能“語不驚人誓不休”,但可以給人清新亮麗、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三,網絡語言可以激發學生對寫作語言的鉆研興趣。中學生的好勝心都比較強,在語言運用上也不例外,總想別出心裁,創造出一些與眾不同的用語。然而要真正創造出一個新穎別致的詞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這就需要學生大量閱讀,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品位,才能有所創新、別具一格。
當前網絡盛行狀況下,在學生大量接觸使用網絡的形勢下,對作文教學產生了巨大沖擊,給當前語文作文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
第一,網絡語言的隨意性和形式的摻雜必定造成語言混亂,嚴重影響學生作文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大部分網絡語言缺少規范性和約束性。有些人造網絡詞語時一味追求新奇、便捷而罔顧后果,導致一些“網語”詞不達意、令人費解,甚至造成誤會。網絡語言中的怪字、錯字層出不窮,對日常用語規范造成一定沖擊。這對模仿能力強、辨別能力弱的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
第二,不少網絡語言帶有粗俗性、低級性、戲謔性等不文明用語,嚴重影響學生作文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少數網民在網上存在不道德、不文明、不負責的言論。給一些原本沒有市場、粗俗的詞語提供新的包裝和更便捷的傳播途徑。現在某些低俗、晦澀的網絡語言對主流語言產生消極影響。這類不文明、不規范語言的出現,無疑傷害了正處于價值觀形成期的青少年。
第三,網絡語言過于求新,變化太快,缺乏穩定性,嚴重影響學生作文的真情實感,使大量作文言之無物,流于形式。學生在作文中為了追求語言的個性與創新,往往忽視內容把握。太過功利地模仿,大量追求“新新語言”,必將導致內容空洞,文章缺少真情實感。與我們目前對作文的要求“講真話、抒真情”背道而馳。同時由于網絡語言變化太快,不穩定性直接決定學生的作文只能流于形式,經不起歲月沉淀。那我們寫作文的初衷又到哪兒去了呢?
面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越來越多的不規范網絡語言,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如何應對網絡語言在學生作文中的負面影響呢?根據實踐經驗,我認為教師可試用以下對策。
第一,做一個自我反思、與時俱進的發展型教師。教師應該反思教學方式是否適應學生,是否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作文教學時轉變原有呆板、枯澀的內容,為作文教學注入新鮮血液,選擇一些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主題,將單一化的教育改變成靈活多變的教育。
第二,做一個品位美、傳授美的高尚型教師。學生運用網絡語言到作文寫作中,是學生追求“美”的表達,導致學生語言審美粗俗化,甚至造成語言混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常常用美的范疇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的精辟詞匯、精巧構思和博大精深的思想給學生美的享受。教師甚至可以引用網絡文學里典范的優秀文學與學生共同鑒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第三,做一個崇尚個性、鼓勵創造的創新型教師。青少年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常常讓成年人嘆為觀止。學生在創造網絡語言時表現出了獨特的個性和創造力。雖然其“成果”不一定值得提倡發揚,但在觀其形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正視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因勢利導,將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引導到提高作文寫作技巧上,做到語言文字精美,構思新穎,主題積極健康向上。
語言在發展,也需要規范,規范是用于推動發展的,限制了發展的便不是規范。網絡語言需要規范,規范造詞、規范使用。只有如此,網絡語言才有望在主流語言中謀得一席之地。對于那些真正有生命力的網絡語言,我們是歡迎的,也是提倡的。我想所有語文老師都一樣,都是抱著一顆寬容的心指導學生作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學生的作文與中華民族的語言更具魅力。
[1]張揚.網絡語言對作文教學的積極意義.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05上:23-24.
[2]孫紹榮.淺析網絡語言對語文教育的沖擊及對策[J].英才高職論壇,2006(3):50.
[3]崔干行.語文教學傳承與創新的思考.語文教學通訊,2008.5A: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