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半島皇宮酒店不僅可炫耀極端分子余威尚存,也可繼續給當地居民施加心理壓力,使之不敢和索馬里政府及國際機構合作,更能最大程度地制造國際影響。
2015年7月26日,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中國大使館所在的半島皇宮酒店遭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至少造成15人遇難。經中國外交部核實確認,中國大使館1名武警罹難,3名武警受傷。
聯合國安理會7月28日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將非洲聯盟(非盟)駐索馬里特派團任期延長至2016年5月30日。安理會決議繼續授權部署非盟駐索馬里特派團(以下簡稱非索特派團),以打擊“青年黨”,推動索馬里政治進程,維護索馬里穩定。該特派團兵力至多為22126人。
極端組織“索馬里青年黨”宣稱制造了這起襲擊事件,并稱此舉旨在報復非盟駐索馬里特派團(簡稱非索特派團)和索馬里政府軍近期對該組織實施的圍剿。
這是“索馬里青年黨”近期發動的系列襲擊事件之一。7月18日,“索馬里青年黨”就在摩加迪沙南部襲擊了索馬里國會議員阿卜杜拉西,當場將其打死。此次遭受襲擊的半島皇宮酒店,在2012年時就曾經遭到過“索馬里青年黨”的自殺式炸彈襲擊。當時,索馬里總統馬哈茂德正在酒店內辦公,但并沒有受傷。
為什么發生在此時此刻
半島皇宮酒店是飽經戰火的摩加迪沙為數不多的地標性建筑。該酒店設施完善,交通方便,成為許多重要機構的首選辦公場地。爆炸案發生前,這座酒店里集中了中國、卡塔爾、肯尼亞、阿聯酋等多個國家大使館,多家國際知名傳媒機構辦事處。這里也是索馬里政要及其家屬經常光顧的所在,不僅因為官方或非官方外事活動經常在這里舉辦,也因為不少索馬里政府官員常常下榻于此。
在某種程度上,在摩加迪沙率先恢復“正常生活”的半島皇宮酒店成為當地“新時代的里程碑”。摧毀它不僅可炫耀極端分子余威尚存,也可繼續給當地居民施加心理壓力,使之不敢和索馬里政府及國際機構合作。
不僅如此,此次襲擊恐怕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襲擊發生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在進行其東非之旅,這次訪問幾乎時時處處和索馬里有關:訪問的第一站是肯尼亞,是索馬里前“過渡政府”的所在地;第二站埃塞俄比亞是非索特派團派往索馬里打擊“索馬里青年黨”勢力的非盟軍隊主力。7月25日,奧巴馬意氣風發地在肯尼亞卡薩拉尼體育場發表公開演說。這所體育場同樣曾用于拘押“青年黨”戰俘。在演講中,他自信地表示,“索馬里青年黨”在索馬里的活動能力業已減弱。
幾小時后,“索馬里青年黨”就在摩加迪沙接連進行兩次恐怖襲擊,殺死1名國會議員、1名為索馬里總統服務的律師及其保鏢。而驚天動地的半島皇宮酒店大爆炸,則發生在奧巴馬卡薩拉尼演講后不到24小時。很顯然,此舉足以讓奧巴馬感到尷尬。
新華社前駐內羅畢非洲總分社記者邰背平認為,“青年黨”發動的基本是“無差別”襲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并沒有特殊的針對性。眼下正值奧巴馬訪問非洲,索“青年黨”此時針對摩加迪沙守備森嚴的半島酒店發動襲擊,可能是意在最大程度地制造國際影響。
“索馬里青年黨” 是個什么黨
“索馬里青年黨”可以說是索馬里內戰的產物。自1991年索馬里陷入內戰后,無政府狀態給了恐怖勢力以崛起的機會。憑借與阿拉伯半島僅隔狹窄紅海的舟楫之利,源源不斷地從也門等地獲得“基地”組織人員、物資、裝備和組織、經驗等方面的指導,“伊斯蘭法院聯盟”(ICU)一度坐大,并在2006年控制首都摩加迪沙。當年,他們嚴禁全國娛樂,甚至在世界杯期間槍殺收看衛星轉播的球迷,令全世界嘩然。
2006年底,在美國支持下,埃塞俄比亞軍隊介入索馬里內戰,占領摩加迪沙,ICU失敗后陷入分裂。其中強硬派分裂為“索馬里青年黨”和索馬里伊斯蘭黨。前者當時以索馬里港口城市基斯馬尤為大本營,后者活動在索馬里中南部。2009年,“索馬里青年黨”攻入摩加迪沙市區,并多次進逼總統府。
這兩支極端勢力變本加厲地推行原教旨主義,禁絕藝術、音樂,禁止收看足球轉播,推行嚴刑峻法,試圖逼迫索馬里人在“不參加圣戰就處死”的高壓下成為自己的炮灰。2011年6月,非洲聯盟派遣非盟聯軍8000人(后增兵至22000人)進入索馬里。在幾個月內,先是將其武裝逐出摩加迪沙,繼而又收復了其大本營基斯馬尤。
不甘心失敗的“索馬里青年黨”隨后發動了“非對稱攻擊”,借鑒“基地”組織的自殺襲擊手段,并將襲擊范圍擴大到周邊國家。2012年至2013年,它相繼對肯尼亞、吉布提、烏干達、埃塞俄比亞境內的多個目標發動襲擊。其中影響最大的,是2013年9月21日震驚世界的肯尼亞內羅畢市中心西門商場襲擊事件。這次恐怖襲擊導致72人死亡,約200人受傷。
“索馬里青年黨”的卷土重來,迫使國際社會再度加大對索馬里的投入。美國和法國聯手,試圖通過發動無人機“定點清除”;非盟則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持續向索馬里增兵,并在近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國際社會該怎么做
自2008年起,美國將“索馬里青年黨”列入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名單。此后,為避免重演1991年在索馬里發生的“黑鷹墜落”事件,美軍一直采取“高來高去”的戰法——使用直升機、無人機和巡航導彈攻擊“索馬里青年黨”目標,而士兵絕不“上岸”。自2008年至今,這種戰法的確消滅了許多該組織頭目。幾乎每一次,美國政府都宣稱取得“決定性勝利”。但在“索馬里青年黨”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僅靠定點清除消滅不了恐怖主義。
索馬里襟帶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望紅海,地緣政治地位至關重要。如果這里被恐怖勢力占據,就會構成西起大西洋、東至東南亞的“恐怖鏈條”。反之,則會形成商賈往來不絕的“和平之環”。
事實證明,不論美國津津樂道的無人機襲擊,還是各國鍥而不舍的海上護航,都不足以從根本上改善索馬里的安全局勢。相反,非索特派團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笨辦法”,輔以戰后恢復重建的和平感召,才是最終解決索馬里問題的出路。由于非洲各國財力有限,非索特派團在兵力投放、后勤保障等方面一直存在相當多的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戰斗力,國際社會應從某些不切實際的“宏大戰略”中回歸現實,踏踏實實地給非索特派團“輸血補氣”。就目前而言,這是確保各國在該地區戰略利益安全的最有效途徑。
(《南方周末》2015.7.30陳在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