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中國的規定往往達到歐洲標準。但就像中國的道路交通一樣,對規則的遵守是另一回事,在中國的道路上,通常實施的是叢林法則。天津事故后,中國再也不能對規則漫不經心。
外媒表示,在天津爆炸事故發生之前,據最新的全球宜居城市的報告顯示,天津在中國內地排名第二,如今看來似乎頗具諷刺。由此,中國在爆炸事故中反思的同時,也開始了一些改變。
政府官員主動攬責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8月16日報道,中國媒體當天紛紛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天津大爆炸的新的講話內容。
習近平批評天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再次暴露安全生產領域存在突出問題,血的教訓極其深刻,必須牢牢記取。
韓國《每日經濟》稱,習近平在事故發生后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強化救援并查明事故原因。8月15日他再次作出批示,要求各級黨和政府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有分析認為,隨著中國制造業有可能展開大規模的安全整頓,未來經濟增長可能繼續放緩。
此前在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以后,中國就曾兩年不再審批新的核電項目。
有媒體還關注李克強徹查事故原因的表態。報道稱,他在事故救援指揮部召開會議時強調,這次事故“傷亡重大,教訓極其慘痛”。國務院立即成立事故調查組,要徹查事故原因,依法嚴格追責、嚴厲問責、嚴肅查處。
此外,李克強在天津期間,還要求公開透明、權威充分地發布相關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讓群眾第一時間了解實情。
之后的8月19日,天津市委代書記、市長、天津港“8·12”大爆炸救災總指揮黃興國首次出席天津市發布會,承認對事故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9日稱,對于是否有領導會因爆炸事件引咎辭職,黃興國稱將“根據事實客觀公正處理”。他還誓言:“對這個事故,造成事故的涉事企業和相關人員,我們市委市政府的態度是,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他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們都要一查到底,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決不袒護,決不姑息。我向你們保證。”
《紐約時報》稱,市長在電視上公開表示承擔責任是政府應對這場災難態度的一個轉折信號。
富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關心安全和環保
天津特大爆炸事故發生后,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展現了對參加救火的消防員的敬仰之情。在許多人看來,他們已成為中國新的英雄。
“天津消防員改變中國”,德國全球新聞網8月16日表示,中國消防部門之前并不特別引人注目。天津大爆炸讓整個中國關注安全工作,未來,中國消防技術和消防培訓將會有一個新的開始。
天津港的爆炸值得中國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爆炸引起中國反思”,德國新聞電視臺16日稱,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科技迅猛發展。但在安全措施上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現在,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關心安全和環保。
日本《外交學者》稱,這起事故讓人們提出有關儲存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的地點的安全程序和規定,中國人開始質疑現實中的安全生產政策。天津爆炸事故發生后,中國更加仔細審視安全生產規定。
實際上,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令當年規劃較為合理的化工企業日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顯性障礙和隱形威脅。過去30年里,中國快速的城市化進程,讓那些曾經與城市保留一定距離的化工項目逐漸和城市融合。在安全生產監管者的眼中,這種擴張導致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風險正在不斷增加。
至今,在中國內地的沿江、沿河地帶,重化工業項目星羅棋布,它們幾乎全部建設于上世紀50、60年代。在那個避免戰爭風險的時代下,大量重化工業開展轉向中西部,史稱“三線建設”。
最近幾年化工行業戰線太長、擴張速度太快。去年國家出臺《石油石化行業振興規劃》后,出現了比較著急的傾向,“雖然說是‘又好又快,實際上是‘快字當頭。”“快”的另一面是選址的倉促,城市迅速開始向工業區靠近。規模越來越大的化工項目,越來越稠密的城鎮人口密度,對應的卻是城市規劃不完善以及安全標準的滯后,化工企業與周邊城市社區的安全防護距離開始變得近在咫尺。這意味著,一個個被居民們喻為“定時炸彈”的工廠開始出現在身邊。
德國《柏林日報》8月18日評論說,實際上,中國的規定往往達到歐洲標準。但就像中國的道路交通一樣,對規則的遵守是另一回事,在中國的道路上,通常實施的是叢林法則。天津事故后,中國再也不能對規則漫不經心。
“隨著中國變得更加發達,中國公民期望更好的管理標準”,美媒報道稱,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發生事故和災難的概率自然就會高。天津化學品倉庫發生爆炸只是中國2015年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災難事故的最新一起。這些事故震驚整個國家,也促進公眾對安全標準的關切。
如今,國家標準委員會正在重新修訂石油化工行業安全防護標準。另一方面,城市的整體功能分區、行業長遠發展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城市發展與化工企業擴張之間的矛盾。
反思經濟增長代價
外媒稱,“8·12”事故的深層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經濟迅猛增長令中國人付出了太過高昂的代價,人為災難尤為明顯。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研究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解釋說:“許多災難,其原因無疑是對安全法規的藐視態度。這是國際市場競爭帶來的另一面。為保持中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商品成本低廉-中國商人不得不在各方面節省開支。令人遺憾的是,連基本安全規則也要省去。”
馬斯洛夫認為,裙帶關系也是原因之一,除收錢外,監管部門也因裙帶及其他關系對違反安全法規的現象視而不見。
“中國報道天津爆炸事件中的官商關系細節”。《紐約時報》稱,市長在電視上公開表示承擔責任是政府應對這場災難態度的一個轉折信號。在經過幾天的沉默后,政府開始公布涉事公司的信息,并且暗示其中存在貪腐問題。
法新社稱,天津市當局8月19日首次承認爆炸當事公司與天津前官員之間有關系。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在8月19日的記者會上承認,瑞海公司董事長叫于學偉,曾任中化天津公司的副總經理,占股55%,公司的另一名董事叫董社軒,是原天津港公安局局長董培軍的兒子,占股比例45%。香港《南華早報》則稱,董培軍與津門落馬的“首虎”武長順交好。
該報另一篇報道還稱,在中紀委宣布安監總局負責人、天津原副市長楊棟梁因“涉嫌嚴重違法亂紀”被調查后,8月19日他的兒子據報也在天津被有關部門帶走接受調查。
對人們關注的到底誰讓瑞海公司通過了安評審核的問題,天津副市長何樹山8月19日介紹稱,瑞海公司的安評是委托一個名叫中濱海盛的第三方機構來評估和制作的,“按照規定,第三方安全評價機構甲級資質由國家安監總局來核發”。何樹山還公開指責,“現在目前為止,我們發現(該機構)還沒有向社會公開這個安評報告。政府將立即責成這個企業,盡快地向社會公開安評報告”。
“天津爆炸:中國高檢介入調查涉瀆職等罪”,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已派人介入調查天津港“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所涉瀆職等職務犯罪。
8月1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撰文指出,天津港危險化學品爆炸事故的發生不論是人為原因還是自然原因,嚴重的后果還是反映了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嚴重不足甚至監管失職、瀆職。他指出,通過很多事故的發生,可以發現,在環境影響評價和安全生產評價工作有重大瑕疵……對于安全距離,為了商業利益,予以壓縮;對于監測數據,予以緩報和瞞報;對于不該調整的規劃,予以調整。在此次天津港爆炸事件中,這些現象或多或少地存在。文章建議,因通過制度建設,放開公眾參與的范圍,加強公眾參與的深度。在國家完成經濟轉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后,建立公眾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制度,讓司法監督行政權力,防止行政權力被腐敗分子濫用。
(《環球時報》2015.8.17、澎湃新聞網2015.8.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