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微博爆料,一大媽開著警車在練車場練倒庫。有記者調查后發現,涉事車輛系禮泉縣司法局史德司法所的警車。對此,史德司法所所長剛開始稱自己當天去車輛檢測站處理糾紛時,車被朋友開到檢測站隔壁的練車場,后改口稱朋友去車上拿東西時把車開走了。開警車進行練車,首先就給人一種很“霸氣”的感覺,而車輛責任人的回應前后矛盾也充分說明這是在“公車私用”。公車之所以出現在練車場,正是這位司法所長在背后“保駕護航”,“公車私用”背后是權力在作祟,只有進一步深化問責制度,真正形成一種常態有力的監管機制作為保障,才能控制這類事件發生。
陜西丹鳳縣園林綠化管理所3名員工入職2年多,同事居然沒有見過他們上班,3人工資卻照領不誤,其中1人為丹鳳縣林業局局長的愛人。對此,園林綠化管理所稱,3人長期值夜班,不用向單位報到。這種情況,相信誰都明白“吃空餉”已是鐵證。對于管理所的回應,不知有沒有考慮到局長的感受,夫人長期夜班,明擺著是讓局長守空房嗎?再說單位同事好幾年沒見過,這地下工作做得可夠隱蔽、夠保密,不知其他地方的園林綠化單位有沒有類似的夜班崗位?這個崗位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更不知現在有多少“吃空餉”的人仍然以“長期值夜班”的形式繼續“潛伏”著,看來,清理“吃空餉”是一場長期的工作,不能畢其功于一役,那些“潛伏”深的不會被輕易清理干凈。
交通部近日曬"家底",向全社會公布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稱去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總收入3652億元,支出總額4313億元,合計虧損661億元。其實國際慣例將公路定義為一種公共產品,并且全世界的公路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那是否意味著巨量虧損呢?即使在中國,收費公路據說只占全部公路總里程數的3.6%,不收費的公路更多,虧損不知道是661億元的多少倍。即便承認全國收費公路一年虧損了661億元之巨,人們還不禁要問,為什么虧損如此之巨?就算整體虧損,也不成其為此類公路收費的理由。
丹鳳縣投資修建的公共租賃房項目,建成后卻經裝修變成了鐵峪鋪鎮政府的辦公場所。鐵峪鋪鎮鎮長吳喜說,以前的政府辦公場所是“因公”被拆除了,但新的辦公樓沒有修建,“閑置不用也是浪費”。被拆除的政府辦公樓,為何沒有及時修建?難道是在有意來“瓜分”這塊安居工程的“蛋糕”嗎?再說,既然是臨時租來辦公的,為什么還要裝修呢?安居工程都是單元樓,你現在把單間改成“政務大廳”,工程也不小,這難道不是極大的浪費?由此,當局者這“閑置不用也是浪費”一說,又該從何談起呢?可見這種托詞不僅反映出了當地政府部門不作為或懶作為的工作作風,還折射出了當地“四風”頑疾的影子,更是將其錯位權力觀暴露得淋漓盡致。
近日南京市首次實行公務車限行,30%的公務用車被要求封存。網友希望,能將封存停駛的公車車牌號“曬”出來,而南京市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方案中并沒有要求封存公車車牌號要網上公示,對停駛的公車數量也“不方便發布”。南京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表示將對公車封存進行嚴密監督,并聯合交警展開檢查。這一監督路徑顯然并未跳出內部監督窠臼,拋開監督效率不談,這種監督的成本也值得商榷。而選擇性地按照文件規定執行封存標準,以“不方便公布”的外交辭令式口吻拒絕公眾的監督訴求,這樣的保守態度,在公車改革新政亟待落實的背景下,早已超出對于單個活動的表態,而指向于整個公車改革的兌現誠意。須知,公車改革新政頒布已近半年,摸底并公開公車數量與號牌,已是一項務必盡快為之的基礎工作,若誠心改革,何不借此順勢公示呢?

耗資1.1億元的廣州市黨員干部法紀教育基地即將開工,將用于黨員法紀和廉政教育。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