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亭
雖然,偶爾還能看到她憂郁的表情以及不合時宜的執拗;雖然,她還不夠整潔明快;雖然,她還有點不善言辭。但是我看到了她的一些轉變:她不再游離于同學活動之外,她不再懼怕教師,并時常展現笑容……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我欣賞泰戈爾的這句詩,因為我欣賞一種只在乎過程而不求回報的人生態度。作為一名教師,一位班主任,我慶幸自己從事的職業,更慶幸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時間的四季輪回中,不管天晴天陰,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能聽到生命拔節、花朵綻放的聲音,那是多么有意義的人生啊。
送走高三畢業生,我又迎來了新一屆高中學生,同時也擔任班主任。在教師們的密切配合下,各項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很短的時間內,年級的各項工作都穩定了下來。在日常管理與教學中,我又一次愛上了我的學生們,他們活潑、純凈、善良、勤奮,讓我每天都有新的感受。
班級里有這樣一位女生,每天課間、中午,還有晚自習前她都在教室自習,上課時全神貫注,有一點不明白的都特別急切地問老師。她的學習成績還不錯,歷次考試中都能名列年級前20名。她熱愛勞動,每周的大掃除都特別積極,不怕苦不怕累,老師要求做什么她從不找借口偷懶……然而這位女生,卻有著坎坷的童年,正經歷著挫折的少年,但她仍不屈不撓,微笑著、生活著、進取著。
第一次見到她,我就覺得她不太干凈利落。開學第一周就發現她的桌里亂糟糟地塞滿了書,甚至座位底下也放著書。當時是夏天,隱約間能聞到她身上有一點點味兒。第一周結束后,周五晚上她打來電話,說是所有的書都落在了27路公共汽車上,問我怎么辦。我趕緊通過查號臺找到27路車站電話,幸運的是物品已經被交到了車站。經過這件事后,我更覺得她是個邋遢毛躁的姑娘。
她不太擅長人際交往。第一次來辦公室問問題時,她站在我的身后,我要扭著脖子才能看到她。講題過程中,她似乎理解得很慢,我反復講她還是不明白。看到她手足無措的樣子,我提醒自己要有耐心,慢慢來,但是她依然特別緊張。她和其他教師的相處也不是很好,雖然喜歡找各種題目向老師提問,但交流時又特別膽怯。由于精神高度緊張,老師的講解她理解得特別慢,說話也顛三倒四,讓人著急。老師們經常鼓勵她要大方、勇敢,慢慢磨合中她和一些老師的關系漸漸走近了。但是,只要老師批評她哪里做得不夠好,她就覺得老師不“喜歡”她。由于過于執拗,性格略顯古怪,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很少,與班里學生逐漸疏遠。
了解她的經歷,是在一次困難生補助報名時。當時她沒有報名,但我看到她用的文具、吃的飯菜都不太好,所以單獨找她了解情況。起初她有點兒抗拒,又有點兒欲言又止。我沒有催她,而是在晚自習前約她聊天,慢慢地,她打開了心扉,告訴了我她家的一些情況。聽了她的敘述,我終于理解了她曾經的表現。
出生時,由于是超生的女兒,父母就把她送給了別人。養父母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在她4歲時養父不知道什么原因自殺了。養母再婚后又生了一個弟弟,但是不幸夭折。養母過于悲傷,幾年后也去世了。第二個養父再婚后,第二個養母也帶來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她跟這家不僅沒有血緣親情,也沒有養育親情。無奈之下,第一個養母的姐姐告訴她去找她的親生父母。14歲時,她找到了親生父母。所幸她的親生父母接納了這個女兒,并且繼續供她上學。
她含著眼淚說特別想念養母,覺得養母對她特別好。但是很快又擦干眼淚,說:“我的親爸媽挺好的。家里條件不是很好,但也繼續供我上學。”我動情地說:“好孩子,你真的很懂事兒,也懂得感恩,你今后一定會越來越幸福的。”她靦腆地說:“我希望將來能成為李老師那樣的人。”
她所說的李老師,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李老師剛參加工作,漂亮、溫柔,課也講得好,很多同學都喜歡她。在和她聊天過程中,她也提到了她的初中老師,說初中老師一直照顧她、鼓勵她接納自己的親生父母,不要心存埋怨。所以她現在也特別想念那位初中老師。
我被深深觸動了,仿佛看到一朵脆弱的小花,在重石之下依然努力地成長,不屈不撓地呼喚著陽光。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孩子,遠比想象中更堅強、更勇敢,他們迎風怒放,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洗禮和錘煉。
了解情況后,我覺得她的主要問題是自卑。她希望用考試成績證明自己的優秀,卻忽略了和同學的友好交往;她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卻誤會教師對她的教導;她反復強調父母對她很好,是因為她不敢任性地隨意抱怨。最后,我確定了教育對策—不輕視、不放棄,用自己的敬業和愛心換取孩子的信任,讓她能夠和周圍的人友善相處。
她跟我說過喜歡李老師,我說自己也喜歡李老師,并且告訴她,每個人都喜歡溫柔、和氣、友善之人。如果你發現別人有你喜歡的優點,自己也要努力這樣做,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愿意和自己交往。同時我也把她的情況悄悄告訴了李老師,我們商議后決定多和她交流。同事們對李老師的付出很欽佩,也對該生表現出了更多的關愛和鼓勵。
她的堅強只是外在的,她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堅強,怕別人知道自己孤獨,怕受傷害,用外表的堅強包裹內心的脆弱,封閉自己的心門,不讓別人去觸碰。我認識到這些,沒有讓其他學生知道她的經歷,而是悄悄地和她聊天,告訴她學習以外的一些生活常識。我們默契地“藏”著她的家庭秘密,在課余時間聊她的學習和困擾,夢想和希望。
進一步了解后我發現,對同學表現出的格格不入,是源于她的自卑心理。她認為自己的經歷和別人不一樣,擔心同學的嘲笑;對教師,她表現出的畏懼和無所適從,也是如此。其實她學習成績非常好,長相也不錯,正值青春年少,應該快樂、張揚。我知道,她也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賞。所以,我經常在課堂上讓她回答問題,回答正確時,給予肯定和贊賞,回答不正確時,耐心地解釋原因。我還讓她擔任了課代表,讓她幫助同學解決作業問題。主題班會展示課上,我也特意為她安排了任務,要求她和其他同學共同設計班會流程……慢慢地,她融入同學當中。
對她來說,最大的困難不是零用錢少,不是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而是心靈和情感受到的創傷。所以我平時經常和她溝通,了解她的思想動態,更嚴格地要求她。她和我親近了,老師們指出她的錯誤后,她也能輕松地接受,調皮一笑后趕緊改正了。
一次閑聊時,她再次提到她的初中老師,并且說感覺我和那位老師很像,都很關心她。我突然想到一句話,“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我很想告訴那位初中班主任:放心吧,你曾經做過的事兒,我們會接過來。
有時候我想,是我改變她更多,還是她改變我更多。可以說,我們都改變了。我更加感恩了,與她相比,我還有什么資格去抱怨生活;我更加勤奮了,十幾歲的小姑娘尚且懂得要靠自己的勤奮改變現狀,我還有什么借口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我更加細心了,也許我的身邊,就有需要我多加關注的小孩;我更加冷靜了,我是教師,教師給學生的愛,既要有母性的愛,也要有父性的愛,既要愛每個學生,更要愛學生整體,既要有能力給他們點亮目標,又要有能力引領他們奮然前行。
雖然,偶爾還能看到她憂郁的表情以及不合時宜的執拗;雖然,她還不夠整潔明快;雖然,她還有點兒不善言辭。但是,我看到了她的一些轉變:她不再游離于同學活動之外,她不再懼怕教師,并時常展現笑容……
我相信,如此頑強、如此樂觀、如此勤奮的她,生命之花必然絢麗綻放!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言傳身教,靜待花開!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房山
中學)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