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金品+徐少云
因為有愛,才會厚愛;因為厚愛,才會高看。教育孩子,高看孩子,不僅是為了孩子,更是彰顯了教師的愛心和情懷!
我在菜園的東頭和西頭各種了一株吊瓜,東頭的這株靠路邊,為了不影響行人,我特意搭了個簡易的瓜架,即便如此,還會被粗心的路人踩到。西頭的那株靠近河邊,可以自由生長。到了結瓜的時候,西頭的吊瓜開花早但結果很少,一季下來也就是六七個,而東頭這株結了四十多個瓜。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高看一眼,厚愛三分”這句話,才豁然開朗。
我們是在教師的嚴管中成長起來的,在教育中教師往往秉承“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思想,踐行“嚴是愛,松是害”的理念,但很多時候事與愿違。教師很多時候在“嚴厲”與“賞識”中徘徊。不破不立,既然賞識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我們為何不大膽地摒棄嚴厲,扛起賞識的“大旗”,堅持不懈地踐行下去呢?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里的“良言”,不一定是“忠言”,一定是贊語。記得我上班不久,由于一個班級的班主任生病住院,學校安排我中途接手該班級,成了“后班主任”。最讓前班主任頭疼的是,班級有個叫錢錢的孩子,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每天都遲到),每次犯錯,教師批評他,他都會接受但卻不改正。
我接班的第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當時不知道是他)來得很早(距上課近一個小時,學校還沒有一個學生來)。看到我,笑嘻嘻地說,“你就是我們的新班主任嗎?這么高啊!”我也笑著對他說,“是的,你叫什么名字?”“嘿嘿……”他沒有說。當時我的心里就清楚了,因為學習好的同學或班級干部,是不會避諱新班主任知道自己的名字的。我猜想他在班級的表現肯定不好。借此,我對他講,既然我們來得這么早,干脆打掃打掃教室吧。他先是一愣,而后爽快地答應了。他干活很認真,也很賣力。我們邊干邊聊。我問他吃過飯沒有,他也支支吾吾。在第一個同學來之前,我們完成了打掃,我邀他到辦公室洗手,到食堂吃飯,他憨厚地答道:“不用了,不用了。”說完一溜煙地跑了。
早自習下課時,我到班級巡視。班長對我說,只有錢錢沒有來上早輔導。我環視了整個班級,沒有發現早上的“他”。莫非他就是錢錢?這時一位同學氣喘吁吁地跑到班級門口,“報告!”我一看,正是早上的“他”。全班同學都在笑,他不看大家,也在笑。“請進!請進!”我答道。他又是一愣。這時班長站起來說,“老師,我們班有規定,凡是遲到的同學,必須在教室門前站一節課”。錢錢剛邁進來的腳又怯生生地縮了回去,整個人頓時變得像霜打的茄子。我冷靜了一下,也讓班里同學冷靜下來。
“同學們,今天的教室干凈嗎?”我問道。“干凈!”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請今天教室值日的同學站起來。”我說完,6名同學站了起來。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他們,他們有的洋洋自得,有的莫名其妙,有的低下了頭……“老師,我們今天到教室時就這么干凈,我們沒有打掃。”應該是這個組的組長回答道。我笑了,“是的,是有人在你們來校之前就打掃好了!”我這么一說,大家更奇怪了。
“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這么高尚,這么勤勞,又是這么地歡迎我呢?”我笑著問道。同學們嘰嘰喳喳說起來:肯定是班長,應該是學習委員吧,應該是勞動委員……議論了幾分鐘,都得到當事人的否定。同學們疑惑地望著我,“會是誰呢?”
“你們應該猜到吧?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我笑著提醒道。
“是老師!是老師自己!”有位同學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叫了起來。其他同學向我投來了敬意的眼神。
我搖了搖頭,很幽默地說:“NO,NO!”
疑惑又一次籠罩在同學們的臉上。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同學們,不能讓世俗蒙蔽了雙眼,不能讓表象影響了判斷,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是我們學習過的哲學原理嘛。”我發表了這幾句感慨,并走到門前,將錢錢同學拉到講臺前。
是他啊?不會吧?老師在開玩笑……同學們竊竊私語。
錢錢同學不好意思地低著頭,像是犯錯誤被老師批評的樣子。
“各位同學,錢錢同學今天來得很早,將教室打掃得很干凈,為大家提供了干凈、整潔的環境,我們是不是應該表示感謝啊?”我說完,帶頭鼓掌。
錢錢同學臉都紅了,站在那里不停地搓手。
“請錢錢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我說完,他飛快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來。
這以后很多天,錢錢都來的很早,我也有意識地早來,和他一起打掃教室或整理桌凳,我也會帶點兒包子、牛奶之類的早餐和他一起吃。剛開始,他推托自己吃過了,后來就自然了。
他告訴我,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爸爸常年外出做工,他平時和奶奶一起住。早上奶奶起得晚,很多時候他不吃早飯就來上學了……他也表示愿意融入班級,但很多同學和教師都認為自己是壞孩子,一旦表現很好,大家都會笑話他。
我告訴他,你是很優秀的,懂得尊敬長輩,雖然奶奶做飯會遲,但你寧愿不吃飯也不怪奶奶……人的存在不是為了別人的評價,而是有尊嚴地活著,不要怕別人笑話!
有時候,周末我會邀請他幫我做事,有時候也會在路過他家時詢問一下他是否在家,漸漸地,他認真起來了,自信起來了。雖然畢業后沒有繼續升學,而是開了家飯館,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但是他活得有尊嚴。他也會不時地發個短信給我,算是報個平安。
我常常在想,什么是教育?都說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其實我始終覺得教育就是心靈的溝通,就是激發人性的善,讓人有尊嚴地生活而已。
高看一眼,不是無原則的濫表揚,而是要發現學生身上真正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進而幫助他正確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最后成就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簡單。我的孩子經常回家對我講,自己寫錯了一個單詞,一課內容被教師罰抄5遍。寫對的十幾個單詞,教師視而不見,卻對一個錯的如此情有獨鐘。由此看出,高看一眼沒有那么簡單。
厚愛三分,才是問題的關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作為教師,不能僅僅做個“人”,更重要的是要做愛別人孩子的“神”。學校要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激發教師人性中“善”的一面,千萬不能被金錢蒙蔽了雙眼。有償家教就是師德教育中的“惡瘤”,有償家教讓少數教師喪失了做教師的資本,從而成了金錢的奴隸。因此,有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能夠無欲望地愛孩子,這才是真愛。
如何愛孩子呢?曾有一項針對學生的調查:世界上最美妙、最動聽的聲音是什么?很多學生的回答竟是聽到自己的名字從教師的口中說出來。因此,愛孩子首先要從記住孩子的姓名開始,這是對他們最起碼的尊重和愛。記住學生的名字,學生便會覺得教師在乎他、關心他、高看他。其次,愛孩子就要深入了解、分析每個孩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就是如此。有的孩子需要的是教師言語上的贊揚,有的孩子需要的是教師注視的眼神,有的孩子需要的是與教師真心的交談……愛沒有統一的模板。最后,愛孩子要做到對教師職業有敬重心。教師的終極目標是“為萬世開太平”,應該樹立“學生第一”的意識。教師是既為人又為己的事業,要有一點理想主義的情懷,有一種“傻子”的精神。
因為有愛,才會厚愛;因為厚愛,才會高看。教育孩子,高看孩子,不僅是為了孩子,更是彰顯了教師的愛心和情懷!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中等專業學校)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