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民,趙洪陽,范立君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膽汁中CEA和CA199水平對診斷膽囊癌的臨床意義①
楊彥民,趙洪陽,范立君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目的:在對膽囊癌的臨床研究中,探討在膽汁中CEA和CA199水平所提示的臨床意義。方法:將膽囊癌組和觀察組患者的膽汁和血清樣本統一采用ELISA分別檢測CA199和CEA,將檢測結果數值用SPA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①膽囊癌組血清CE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膽囊癌組膽汁CEA水平較對照組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膽囊癌組膽汁CEA水平明顯高于血清CEA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膽囊癌組血清CA199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膽囊癌組膽汁CA199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膽囊癌組膽汁CA199水平明顯高于血清CA199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膽汁中CA199、CEA水平較血清水平差異顯著,表達更敏感,隨著膽囊癌分期越晚濃度越高,且以CA199顯著。結論:①膽汁中CEA、CA199水平對于診斷膽囊癌價值優于血清。②膽囊癌患者膽汁CEA和CA199呈正相關趨勢。③膽囊癌分期越晚,膽汁中CA199、CEA水平越高。
膽囊癌;膽囊良性病變;膽汁;CEA;CA199
膽囊癌是膽道最常見的惡性病變,近幾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發病率人群以女性多見,其病因與膽結石有相關性,常發生于膽囊的底部和體部,其早期常無明顯臨床特點直至后期,常與膽囊切除送病理科做病理檢查時發現但為時已晚[1],不僅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經濟負擔和給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而且給治療帶來了不利影響,其確診后切除率較低,且放化療效果不理想,預后也較差[2]。由此可見,在膽囊癌的預后評估中,早期診斷和治療顯得最為重要。 膽囊癌的診斷指標主要有:①B超可顯示膽囊壁增厚不均勻,回聲不均,腫瘤的部位、性質、大小,也可對膽囊癌的進展進行動態追蹤,診斷率高達90%,為影像學檢查的首選;CT顯示腫物突入腔內或膽囊被腫物占據,膽囊壁不均勻增厚,增強掃描改變明顯,但它對早期膽囊癌的診斷不敏感[3],僅作為B超的補充診斷。②臨床表現:早期無特異性表現,如侵及漿膜或膽囊床時則可引起右上腹痛并向肩背部放射的定位癥狀。 腫瘤標記物如CA125、甲胎蛋白(AFP)、CEA、CA199等越來越頻繁地用于診斷惡性腫瘤,其是由腫瘤自身合成并釋放或機體對腫瘤外來物質產生免疫反應而產生,生理情況下不產生或表達量極少[4]。進行膽囊癌血清腫瘤標記物檢測時CEA、CA199表達相對較多,但均無特異性且敏感性差[5],對膽囊癌早期診斷價值不大,故尋找敏感、簡便實用及很好地反應預后的臨床診斷指標成為關于膽囊癌醫學議題的一大熱點。故本實驗采用手術過程中細針抽取膽汁測定其CEA、CA199濃度以尋求更有價值的診斷方法。
1.1 研究對象和標本
選取2012-10~2013-12在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和消化內科住院治療,行B超、CT、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三維超聲顯像、內鏡超聲等影響學檢查,給予手術、腹腔鏡等治療,并于術中抽取膽汁進行腫瘤標記物檢測,切取腫瘤樣本送病理進行病理學檢查,除外膽囊以外其他器官病變,確診為膽囊癌的患者30例(包括I期7例、Ⅱ期14例、Ⅲ期9例),膽囊結石30例,膽囊息肉30例。
對照組:膽囊良性病變包括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 實驗組:膽囊癌。
1.2 主要試劑、儀器及來源
人CEA(癌胚抗原)及CA199酶聯免疫分析試劑(Sigma公司);恒溫水浴箱(佳木斯大學遺傳學教研室);低速離心機(佳木斯大學遺傳學教研室)。
1.3 樣本采取
1.3.1 血液樣本采取:患者均與術前空腹采血留血備用,立即置于-20℃冰箱進行冷凍。
1.3.2 膽汁樣本采取:與術中細針抽取膽汁留樣,同樣立即置于-20℃冰箱進行冷凍。一部分膽汁進行膽汁脫落細胞學檢查輔助診斷,一部分進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1.4 ELISA實驗步驟
將樣本從冰箱中取出,復溫;離心,取上清液;標準品的制備;工作液的制備;將ELISA試劑盒中預先包埋有單克隆抗體96孔微量滴定板置于室溫下,用移液器將樣本加入其中;將微量滴定板置于搖床上;用自動洗板機洗液進行處理;避光,孵化;每個微量孔中加入100μL的終止液終止反應,每個孔設置兩個復孔;將96孔微量滴定板置于Anthos2010/HT酶標儀中測量吸光度;濃度換算。
1.5 結果分析
可用肉眼進行大體觀察:反應孔更深的顏色,陽性程度更強。無色為陰性或顏色較暗。每個標準樣本、實驗組、對照組的OD值(有色物質量)等于兩負孔OD(有色物質量)值平均值減去兩空白孔OD值的平均值。根據已知配置好的標準品的OD值進行標準曲線的繪制,根據所繪制的標準曲線算得所測樣本OD值相對應的CEA、CA199蛋白濃度。
1.6 統計學方法

2.1 各組間CA199和CEA的濃度比較
比較膽囊癌組與對照組,膽囊癌組膽汁CA199及CEA濃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各組間膽汁CEA、CA199含量均高于血清中含量,差異有統計學差異。膽囊癌組膽汁和血清中CEA、CA199濃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極顯著統計學差異。兩兩比較結果:膽囊息肉與膽囊結石組比較膽汁及血清中CEA、CA199均無統計學差異。各組間膽汁CEA、CA199水平均高于血清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表1 實驗組及對照組測量指標
注:t1、P1為膽汁CA199與血清CA199比較,t2、P2為膽汁CEA與血清CEA之比,P3為各組間的比較。
2.2 膽囊癌各期的CA199、CEA水平比較
膽囊癌Ⅰ期,Ⅱ期,Ⅲ期患者膽汁中CA199 、CEA及血清CA199、CEA比較,膽汁中CA199、CEA水平對于膽囊癌的診斷由于血清,隨著膽囊癌分期越晚膽汁中CA199、CEA濃度越高,以CA199顯著。

表2 膽囊癌各期的CA19-9和CEA水平
注:與膽囊癌I期比較,*P<0.05。
2.3 CA199與CEA的相關性分析
膽囊癌組膽汁CEA和CA199呈正相關(r=7.382,P<0.01),血清CEA和CA199未見相關性。對照組(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汁和血清的CEA和CA199均未見相關性。
研究發現70%~90%的膽囊癌患者伴有膽囊結石[6],但膽囊結石引起膽囊癌的發生率卻很低[7]。目前尚沒有針對膽囊癌的特異性血清學指標,所以腫瘤的標志物檢測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開發。本實驗旨在研究膽囊癌患者體內CA199與CEA水平,進一步探討二者與膽囊癌的關系,尋求診斷膽囊癌價值相對較高的指標。
研究測定了大量正常人的血清CA199水平,其濃度與年齡和性別無關[8]。CA199存在于不僅腫瘤患者,而且存在于正常人中,但腫瘤性疾病中,尤其在消化道腫瘤患者其水平顯著升高,但在不同臟器的含量不同。在同一臟器的腫瘤中CA199水平與疾病的病理類型有關[9]。目前尚無一種腫瘤標志物是絕對特異的,如CA199不僅在腫瘤性疾病中升高,甚至某些消化系統良性病變時,如胃腸炎癥時,其水平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不同個體之間升高程度不盡相同,這就給腫瘤的診斷帶來了干擾。故目前常聯合檢查多種指標來提高腫瘤的診出率。
Bast于1989創立檢測方法以來,CEA就被廣泛應用與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檢測。CEA是消化系統惡性疾病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在胃癌中CEA陽性率可達40%[10]。一般情況下,血清CEA水平與腫瘤的分期呈正相關,而且與癌瘤大小、組織類型及轉移程度有關,但與腫瘤的部位無關[11]。Hirohashi等[12]研究發現,癌胚抗原與膽囊癌和膽管癌預后呈顯著負相關。
本實驗研究發現,膽囊癌中CA199和CE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膽囊結石、膽囊息肉),通過對檢測膽汁和血清中二者水平得知,其含量在膽汁中顯著,究其原因,與二者均可由腫瘤細胞合成、分泌,在肝臟代謝,故膽汁中水平高于血清。所以檢測膽汁中CA199、CEA水平可以提高膽囊癌的診斷率。雖然檢測膽汁腫瘤標記物可提高膽囊癌的診斷率,但操作起來比較復雜,而且其中干擾因素較多,比如肝臟的的降解,需對膽汁進行特殊處理,故該法未作為臨床常規檢測,但其優越的價值仍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本實驗的研究對象中,多于手術過程中收集膽汁樣本。
目前診斷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診斷常用影像學檢測為主,大量文獻表面,在惡性腫瘤早期,當影像學檢測無陽性結果時,血清中存在的腫瘤標記物已有不同程度升高[13]。所以測定早期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對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以及預后,具有很高的價值,但大多消化性腫瘤缺乏特異性血清學指標。本實驗發現,膽囊癌患者膽汁、血清CA199、CEA均高于良性病變組,其中以CA199升高明顯,其濃度為(45.91±17.21)U/mL,提示膽囊癌細胞也參與分泌CEA和CA199,且分泌量遠高于膽囊良性病變組,其中以CA199的分泌量為高,相關分析發現,CA199與CEA呈顯著正相關。對入選的膽囊癌患者按病理分期,分為I、II、III期,進一步分析各期之間差異發現,隨著膽囊癌分期越晚,膽汁CA199和CEA水平呈升高趨勢,以CA199明顯(P<0.05)。由于消化道的組織類型相似性,一種因子通常可被多種器官和組織分泌,故單獨檢測某指標對疾病的診斷常缺乏特異性。
測定膽汁CA199和CEA水平不僅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而且有助于分析病理分期,聯合檢測二者,不僅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診斷率,而且有助于膽囊癌分期的評估。但對于臨床工作中遇見CEA或者CA199等升高的個體,還應考慮到其二者不僅僅存在于腫瘤組織中,當存在炎癥、肝功能損害、腎功能不全時,均可引起二者水平升高。相信隨著基礎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包括CEA和CA199等在內的多種腫瘤標記物的認識不斷提高,將在腫瘤治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肖元新,陳廣瑜,王吉吉,等.原發性膽囊癌28例診治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9,15(4):305-306
[2]劉穎斌,吳文廣,全志偉.膽囊癌的靶向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7):553-555
[3]Gallahan WC,Conway JD.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llbladder polyps[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10,39(2): 359-367
[4]Li HY, Zhou SJ, Li M, et al. Diagnosis and cure experience of hepatolithiasis-associated intrahepatic cholangio carcinoma in 66 patient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2,13(2):725-729
[5]張紅云,燕善軍.血清及膽汁中種瘤標志物與膽管癌相關性研究現狀[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1):93-94
[6]Hsing AW, Gao YT, Han TQ, et al. Gallstons and the risk of biliary tract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China[J]. Br J Cancer, 2007, 97(11):1577-1582
[7]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60-561
[8]伊伯元主編.放射免疫分析在醫學中的應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32
[9]丁華,王仁生.腫瘤標志物糖類抗原CA199的臨床應用進展[J].廣西醫學,2004,26(5):692-695
[10]史蕓,王振軍,王斌.癌胚抗原與臨床疾病的關系研究進展[J].中華醫師雜志,2005,(S):434-437
[11]Posner MR, Mayer RJ. The use of serologic tumor markers in gastoinestinal[J].Hematol Oncol Clin Norh Am,1994,8(3):533
[12]Hirohashi K, Uenishi T, Kubo S, et al. Macroscopic type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 carcinoma: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surgical outcomes[J].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2,49(44):326-329
[13]馬紅霞,林瑞峰,王杰.應用ROC曲線評價CA19-9與CEA對消化系統腫瘤的診斷價值[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2,14(1):52-54
楊彥民(1968~)男,黑龍江克東人,碩士,主任醫師。
趙洪陽(1972~)男,吉林白城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E-mail:sdytflj07@163.com。
R735.8
B
1008-0104(2015)01-0106-03
201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