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同煤集團二醫院骨科, 山西 大同 037031)
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療效果觀察①
王建峰
(同煤集團二醫院骨科, 山西 大同 037031)
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支架應用于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0-04~2012-04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資料進行研究。其中62例患者給予單邊外固定支架手術治療,18例患者給予環形外固定支架手術治療。觀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并在患者出院后進行1~2年的隨訪,觀察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療后的恢復情況。結果:手術后76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率為95.0%。平均愈合時間為5.9±2.7個月。其余4名骨折不愈合患者行內固定加植骨術后骨折愈合。經隨訪統計,治療的優良率為86.2%,均無嚴重感染并發癥。結論: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療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操作簡便易行,骨折固定性高,能夠減少軟組織損傷,加快創面和骨折愈合,避免感染并發癥。
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療效果
脛腓骨是人體發生骨折的常見部位,其發生率約為13.7%[1]。而脛腓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所致,其骨折后往往會合并皮膚及軟組織的嚴重損傷,造成開放性骨折。如果骨折后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導致骨組織感染壞死,引起骨髓炎。因此,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治療方法很重要,本文就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手術治療展效果展開研究。
1.1 一般資料
將于2010-04~2012-04一年內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該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為8~72歲,平均39.7±8.6歲。所有患者按照anderson-Gustilo開放性骨折分類法進行分型,有Ⅱ型59例,Ⅲ型21例。脛腓骨多段骨折者8例,近端骨折者23例,中段骨折者29例,遠端骨折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后8h內進行治療。其中62例患者給予單邊外固定支架手術,18例患者給予環形外固定支架手術。
1.2 手術方法
患者術前給予硬膜外麻醉,于C臂透視下進行骨折部位的復位固定手術治療。
先對創面及骨折斷面進行徹底清創,清除污染物及已失活組織,用新潔爾滅溶液及無菌生理鹽水消毒清洗創面,整個手術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對于骨折時合并有血管神經破損的患者,在完成血管和神經的修復后再進行骨修復。對骨折部位整合復位后,用事先設計好的外固定支架進行釘固。對于多段骨折者,先對相鄰兩端骨折部位進行打針釘固,再依次選擇骨折段,設計好力線,對骨頭進行整合復位,打釘釘固,變多段骨折為單一骨折。對于大段游離骨,回植復位后用加壓螺釘或可吸收縫線對其做限內固位后打釘固定。對于近關節端骨折,選擇做超關節固定。打釘部位應遠離病灶區至少6~10cm,每段骨折段至少需要釘固兩顆螺紋釘,且每顆螺紋釘的距離需保持3cm以上,螺紋釘釘固時需穿過對側的骨皮質才能牢固固定。對骨折部位的創面皮膚和軟組織進行整齊無張力的縫合,損傷面積過大時進行游離腓腸肌皮瓣轉移。對于創傷面積過大,污染嚴重的創面,可在釘固手術完成后行二期修復手術。外固定支架不易離皮膚過近,至少保持1.5cm的距離,便于創面修復和換藥。
手術完成后,內置硅膠引流管引流。對患者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做抗感染治療。在針道內滴注75%酒精溶液,保持針道的清潔無污染。隨時注意患者骨折部位的皮膚,皮瓣,引流管,支架固定的情況。保證外固定支架各關節鎖緊,防止因松動造成骨折移位。患者在術后第2天可進行踝關節,膝關節無負重功能活動,術后第5周如骨折部位固定恢復良好,可進行拄拐負重活動,如恢復不完全,只能進行無負重功能性活動。
統計患者的骨折愈合例數,愈合時間。在患者出院后進行1~2年的隨訪,統計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療效判定指標
根據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AO)制定的療效標準進行判定:治療后骨折愈合,患肢長度與健肢長度無差異,無成角及旋轉畸形,踝關節活動功能正常,無跛行者療效為優;治療后骨折愈合,患肢長度與健肢長度相差≤2cm,成角及旋轉畸形在10~15°,踝關節活動與健側相比小于10°,無跛行者療效為良;治療后骨折愈合,患肢長度與健肢長度相差>2cm,成角及旋轉畸形在15~25°,踝關節活動與健側相比>20°,快走有跛行者療效為一般;治療后骨折不愈合,患肢長度與健肢長度相差>2cm,成角及旋轉畸形在大于25°,踝關節僵硬,功能喪失,出現骨髓感染,需再次手術為無效。
手術后有76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率為95.0%。愈合時間為3~10個月,平均愈合時間為(5.9±2.7)個月。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的時間為10~16個月,平均拆除時間為(12.1±3.2)個月。其余4例骨折不愈合患者經外固定支架治療無效,拆除外固定支架1個月時,行內固定加植骨術后骨折愈合。
治療中出現創面和軟組織小面積感染的患者有6例,針道感染者有4例,經靜脈滴注抗生素后治愈,無無嚴重感染并發癥發生。
經過1~2年對患者的隨訪統計,患者的恢復和支架固定情況良好,有3例患者鋼針出現松動,及時到醫院重新固定后對骨折恢復不產生影響。療效為優的患者29例(36.2%),療效為良的患者40例(50.0%),療效一般的7例(8.8%),無效4例(5.0%)。治療的優良率為86.2%。見表1。

表1 患者的療效評分水平
脛腓部開放性骨折時往往合并皮膚及骨部軟組織的嚴重損傷,因此,如何選擇有效的骨折復位固定方法,減少進一步的軟組織傷害,且不影響到骨折斷面的血運是避免骨折部位髓腔感染,加快骨折愈合的關鍵。
脛腓部骨折不同的治療方法都遵循“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三大原則[2]。傳統骨折復位法采用手法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牽引,外用石膏或夾板進行固定,此法簡單易行,而且不會對骨折的軟組織造成傷害,但是外固定物容易松動,固定不牢固,易造成骨折移位,另外,對于皮膚及軟組織損傷的開放性骨折,不利于傷口換藥,容易造成傷口的感染。采用內固定法治療脛腓部骨折時,雖然對骨折部位固定牢靠,但是內固定時需要剝離大量的軟組織和骨膜,會對軟組織造成進一步損傷,影響骨折部位血運,不利于骨折的愈合生長。特別是對于創面嚴重的Ⅲ型骨折,內固定法可能會使軟組織缺損嚴重,污染擴散,造成嚴重感染[3]。
運用外固定支架治療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則能有效避免以上兩種方法的缺點。它盡可能采用微創原則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不會造成軟組織的二次損傷,避免內固定法中對骨膜的剝離,能夠加快骨折愈合[4,5]。在對傷口進行縫合時此法能夠減輕創面張力,有利于創面縫合和愈合。外固定支架對骨折部位的縱向加壓和縱向延伸優勢能夠加快骨痂形成,刺激骨骼生長,防止骨骼重疊移位,加快骨組織的生長。外固定支架不會對傷口的換藥產生影響。另外,其特有的穩定性使患者在手術早期即能進行關節功能性活動,防止關節和肌肉黏連,萎縮[6]。在應用外固定支架時,要特別注意保持針道的清潔干燥,不要清除針道內產生的保護性硬痂。對支架各關節和螺釘要密切關注,防止松動造成固定不穩。
從研究結果以及外固定支架的優勢分析可知,將外固定支架應用于嚴重脛腓骨骨折,能夠提高骨折固定的穩定性,減輕手術損傷,加快骨折愈合,防止感染并發癥。
[1]李永軍,王廣超,呂志剛.應用外固定支架治療嚴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J]. 中國實用醫藥,2013,05:71-72
[2]黃忠耀,黃江,趙輝,等.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76例臨床分析[J]. 廣西醫學,2013,08:1102-1103
[3]劉海,徐明君.開放性脛腓骨骨折84例治療體會[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0,23(5):85-86
[4]李偉東,李長德,王建業.VSD+外固定架治療Gustilo ⅢB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臨床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1):72
[5]李玉滿,趙洪斌,侯旭東.單臂外固定支架在B超引導定位下治療肢體骨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2,25(4):19
[6]王福成,解云川,魏巍.AO外固定架治療重度開放性脛腓骨多段骨折的臨床體會[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5,28(4):32
王建峰(1971~)男,山西天鎮人,學士,主治醫師。
R683.42
B
1008-0104(2015)01-0159-02
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