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錫鋼
摘 要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應貫徹就業為導向,實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作為建筑工程類專業的綜合型課程,教學中應立足課崗證融合,以實際工程項目為教學載體,推行教學做合一、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采用駕證式考核的課程評價體系,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
關鍵詞 課崗證融合;項目化教學;駕證式考核;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6-0098-03
1 引言
《浙江省高校課堂教學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6)》
明確指出,要推進高校創新課堂教學,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增強課堂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發揮課堂教書育人的作用,為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現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最終提升崗位技能與崗位適應力。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工程現場組織與管理工作,能利用流水施工及網絡計劃的基本知識,編制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具有施工現場質量、安全、進度等管理能力。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是建筑工程類專業就業的重要支撐課程,如何整合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與手段,優化考核評價體系,實施課崗證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落腳點。
2 課堂教學改革舉措
優化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模塊 如表1所示,依據建筑工程技術崗位能力需求及專業培養目標,模塊化整合教學內容,包括建筑施工組織基礎知識模塊、施工現場管理模塊、施工組織設計模塊、技術標編制(軟件)模塊。
模塊一著力于建筑工程施工組織的基礎知識,以進度管理為紐帶,突出流水施工與網絡計劃,配套實訓項目:一是運用流水施工原理編制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度計劃;二是運用網絡計劃技術編制工程進度計劃。
模塊二體現施工現場的安全、環境、質量及信息管理,與建造師考證接軌。
模塊三圍繞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展開,通過分析解讀典型工程實際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文件。
模塊四突出軟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將手工編制與軟件編制有效結合。
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崗位能力目標、職業資格考試有機結合,教學內容融合施工現場管理崗位考試內容及造價員、建造師考證的基本知識。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更新課堂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項目導向、任務驅動開展教學,教學做一體化。課程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施工現場參觀、案例教學、軟件教學、視頻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手段,通過技能比武、競賽培訓、專題講座、網絡資源的應用等途徑增強教學效果。
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關注學生個人能力訓練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模塊一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組討論法開展教學,通過案例項目的流水施工及網絡計劃參數計算、橫道圖及網絡圖繪制,激發學生積極動手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模塊二以任務引領為主,提早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寢室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資源分工準備有關質量、安全及環境方面的實際素材制作PPT材料,推舉寢室成員進行匯報,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依據匯報內容、PPT制作質量及匯報質量進行點評,肯定成功的方面,指出存在的不足及改進的措施。每一個寢室指定一個成員現場記名,對各寢室成果進行評價,寢室長對寢室內部成員按貢獻大小分配得分。
模塊三采用項目案例教學法,通過精選的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分析施工組織設計主要內容,重點分析施工平面布置圖(一圖)、施工方案(一案)、施工進度計劃表(一表),強調實際工程編制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及編制的注意事項等。
模塊四以項目為導向,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手工操作與軟件操作相結合,計算項目管理參數、編制施工進度計劃,布置施工平面圖,最后完成技術標設計,使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有實質的提高。
構建項目化課程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是一份綜合性文件,涉及知識面廣,耗時多,單純作為本課程的實訓任務,要求偏高。通過一圖貫穿方式完成,即利用建筑施工技術實訓完成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實訓完成的工程量,編制進度計劃,設計施工平面圖,最后完成一份完整的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在完成本課程實訓任務的同時,讓學生在專業大背景下融會貫通專業知識,增強學生職業綜合能力。
優化考核評價體系 探索注重過程、注重綜合的駕證式教學評價體系,階段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相結合,知識能力考核與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兼顧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成績作為課程成績的組成部分。
課程應知考核檢查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施階段考核。階段考核一以卷面考試的方式進行,涉及模塊一部分,考試題型包括填空、單選、多選、參數計劃、橫道圖繪制、網絡圖繪制,考試內容與建造師、造價員接軌。階段考核二與綜合考核采用網絡在線考試方式進行,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判斷、填空。形成性成績包括學生以寢室為單位完成的PPT材料及匯報質量等。
應會考核作為駕證式考核的操作部分,是對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系統考核,考核學生項目結構分解、流水節拍計算、流水搭接等進度計劃安排,組織機構、施工方案等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編制綜合能力。
3 改革成效
通過課堂改革,課程內容體系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明確,“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模塊化教學得到證實,以實訓基地為依托,“教、學、做”一體化以及注重過程考核評價的駕證式考試得到有效推行。
課崗證融合 從事現場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崗位,必須以質量、進度、安全、成本、環境管理為核心,全面、全員、全過程管理,四控兩管一協調是造價員、建造師實務考試的主要對象,本課程課堂教學較好地體現了課崗證賽的融合。
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學”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到了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意識、學習能力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提高。
教學資源建設 1)校企合作開發的本課程模塊化教材已經投入使用;2)課崗證融合的試題庫已經投入使用,并且得到了不斷的完善;3)實訓工程項目的圖紙資料等教學資料豐富完善。
學生評價 通過對班級學生的問卷調查,學生普遍認可分組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及效果,認為很多文字的條條框框,通過自己收集資料,制作PPT匯報,既培養了自己的資料收集、分析、整理能力,也提高了PPT制作的能力、表達能力,可以培養寢室成員的團隊合作及競爭意識。
4 結論
建筑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改革永無止境。高職院校只有緊貼市場需求,加大企業調研力度,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加強學習過程的監督指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羅亞瓊,張義坤,劉利莎.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23):
63-64.
[2]柴美娟.基于CDIO模式的建筑安裝設備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70-72.
[3]林祥禮.現場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研究[D].北京:中國石油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