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清
摘要:本文針對高職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現狀,提出了探索實踐教學項目化的建議,并結合高職教育實際,從開展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保障、強化合作辦學和提升實踐教學管理水平等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分類教學;項目化教學;教學管理
自去年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來,中央對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全國各省也就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相繼出臺文件、做出部署,這些都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培養技能人才是國家急需解決的一個大問題,也是旨在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更好的完善和豐富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本文以探索項目化開展實踐教學,以期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一)分類教學研究不深。近幾年,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以作者所在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院為例,有普招生、對口生、單招生、3+2學生等各種生源,生源基礎差異性很大。在具體實施教學中,雖然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或方式,但是需要針對不同生源的把握理論深度、操作訓練強度、學時長短分配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特別是實踐教學,沒有對實踐內容作統一的規劃,不同的專業沒有根據專業方向或目標開設適合本專業的基礎實踐,實踐內容強行一刀切。有的實踐以驗證理論、鞏固課堂知識為主,不僅沒有完整的體系,也缺乏足夠的條件和人力,更缺乏科學的研究。
(二)理論實踐存在脫節。專業學生在參加實踐之前,尤其是高職學生,學生沒有固有的實踐概念,導致在實踐過程中不能和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相聯系,加之學校教學整體計劃的安排,理論課與實踐課相隔時間也比較長,我們學生的遺忘率比較高,使實習有走向形式化的趨向。同時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設備不足和實踐內容沒有科學的目標,一次參加實踐的人數有太多,使教師疲于一對一講解分析,只能用“高音喇叭”沒有針對性的講授,做不到因材施教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項目化實踐教學的設計思想
(一)實踐項目化教學遵循的原則。在實踐教學中,應盡量灌輸高質量的定位觀念,質量越高意味著技術水平越高,越能夠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但需注意高質量并不意味著高成本,在一些行業中,甚至高質量還能導致低成本。一般來說,產品的效益往往取決于生產成本的不斷下降,而在降低生產成本的諸多因素中,工作效率往往更具有效益性。因此,在實踐教學項目中,必須強調質量與競爭力、效率與效益的互補性,這是在實訓教學中應予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之一。
(二)實踐教學項目設計原則。要反映工程技術特點,以“綜合”和“物化”為重點。“綜合”就是將所學的分散的、局部的、典型的基本知識加以集成、組裝、配套形成一個系統;“物化”是指通過工藝技術和經濟效益分析,把集成的系統形成產品。由于實踐教學是圍繞著系統應用、工作過程作為中心任務,因此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方法要不同于其它教學。在“綜合”實際訓練中,使學生把知識和技術滲透到具體的有形的實踐活動中;在“物化”過程中又體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自始至終以“綜合”和“物化”為重點,將“學以致用”貫穿于整個實訓教學全過程。
(三)實踐教學內容的項目化過程。各專業的實訓課針對社會行業、企業、人才市場所認可的符合現代產業要求的主流技術,設計實訓教學項目化。每個訓練項目化都要體現出相關專業的關鍵技術、先進技術。實訓項目要面向校內多個專業,將各個實訓教學項目作為核心點,將社會行業、企業、人才市場所認可的復合性人才培養要求作為線,進行人才培養設計規劃,點點結合形成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訓項目進行科學有效地組合并開展教學。針對不同專業、同一訓練項目設定不同實踐教學目標,專業不同、目標不同、任務不同、標準不同,且考慮參加實訓學生的時間長短、技術水平,以及基礎能力的高低,設計多條實訓流程。每條流程都以相關的基礎能力為切入口,有明確職業技能訓練內容,實訓的考核辦法,各階段的實訓成果。通過項目組合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提供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創意的空間。
三、做好項目化實踐教學軟硬件保障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技能型人才,這就需要雙師型的教師。實踐教學配備的教師,首先要求他們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同時要求他們既善于講課,又應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但是,教師的知識結構總是比社會需求慢半拍。要通過制度設計鼓勵教師“走出去”,同時通過制度將企業的能工巧匠、技術能手“引進來”。與其他院校互通,開闊視野,避免教學內容陳舊,保證教師掌握先進的技術,能及時的把先進的技術知識傳授給學生;鼓勵青年教師在實踐中工作,青年教師有著自身的優勢,扎實的基本功、對新鮮事物敏感、精力充沛、上作熱情高、易于和學生溝通;把老教師的豐富實際經驗和年輕教師的扎實理論功底緊密結合,取長補短。探索建設以學院教師為主體的雙師結構好、雙師素質高的專業教學團隊。
(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要培養技能型人才,離不開社會和企業的參與和支持,因此必須要和行業、企業掛鉤聯合辦學,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形成實踐教學模塊的模擬環境。硬件環境是加大設備投入,將各個專業的同類實踐歸一到一個平臺上,能合則合,節約物力和人力。軟件上是將教師和學生都放到模擬的實踐中鍛煉,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企業,了解社會;讓學生學到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這一點,高職院校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很多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關系,要選派實踐教師到生產一線實際考察和參與生產和技術創新。
(三)加強實踐條件建設。加強院內實訓條件建設,重點建設骨干專業實訓室,提高實訓設備利用率;規范校內實訓基地的日常運行管理,加強實訓室的利用、開放和安全衛生檢查管理,重點做好每年一次的優秀實訓室評估工作;規范校外實習基地管理,探索跨專業大類的共享性實習基地集約化管理運行機制;強化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建立良好的實踐教學運行常態;建立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系統,實施頂崗實習課程化管理。
四、結語
我國現在正面臨著經濟轉型時期,國外大量先進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的引進、先進操作與管理手段的借鑒與實施,都將對技術接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可以以現有的實踐條件為基礎,面向不同專業、不同學科,開發整合出一套適合高職院校特色的實踐教學項目化,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使其與企業無縫對接,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Z].2014-5-2.
[2]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教發[2014]6號)[Z].2014-6-16.
[3]熊柳.唐家州淺談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教師的培養[J].科教導刊,2011,(09).
[4]董美友.淺談高職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界,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