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男
1924年徐志摩在上海的一家私人會所邀請大文豪泰戈爾先生,泰戈爾是一位忠實的雪茄客,兩人共享之時,泰戈爾問徐志摩:“中國話中,cigar有沒有名字呢?徐志摩答:cigar之燃灰白如雪,cigar之煙草卷如茄,就叫雪茄吧!”兩位文壇巨匠的一次笑談賜予了cigar一個如此美妙的名字。
在北京某雪茄供應商那里,看著成熟男士互相微笑頷首,半天鮮有交流,但氣氛融洽。這就是品嘗雪茄者之間的常態。任何人都不會嚴肅地同你講述吸雪茄的感覺,仿佛那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茄煙繚繞之下,恍惚間覺得貴族雖不復存,但貴族精神尚存。
享受著一種品味
一根雪茄,也許可以喚起你的很多思緒,或許是秋日雨后森林的氣息,或許是杳蹤如煙的往事也說不定,雖然想起來都是一派輕松模樣。當初根據古巴人的卷煙習慣利用棕櫚葉卷起煙草的那兩名水手也許都沒有想到,漂洋過海后的雪茄,經歷了滄海桑田,早已遠遠超出創造者賦予它的價值。名利場上的人們更喜歡把它當做身份、權力的象征。古巴的那些英雄們,總能牢牢地握住他們手中的權杖,甚至讓歷屆美國總統們都懂得,大多數時候,美元也拿雪茄無可奈何。
20世紀50年代,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執政期間,在白宮舉行的國家和私人宴請中,男士和女士們經常是分開進行的。女士們由第一夫人領著在紅廳品嘗咖啡和卷煙。這一傳統源自20世紀30年代,當時,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諾第一次在此用咖啡和卷煙招待客人。而男人們將退至綠廳,由總統領著享用飲料和雪茄。
在現代的幾位總統中,有幾位任期內沉迷于吸食雪茄。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約翰肯尼迪就已受其父約瑟夫肯尼迪的影響成為雪茄迷。就任總統后,肯尼迪青睞吸食細短嬌小的皇冠雪茄。說到肯尼迪與雪茄,不能不提一個坊間故事:話說在簽署古巴貿易禁令前,肯尼迪命令其新聞秘書皮埃爾薩林格去外面尋找盡可能多的烏普曼小皇冠雪茄。薩林格把找到的1200支該品牌雪茄全部買下后,肯尼迪馬上在禁令上簽了字。
其實不止美國歷屆總統,很多國家領導人與其他領導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喜歡有板有眼地品吸雪茄:和一切大政治家一樣,毛澤東有不少持續終生的固執嗜好,如抽煙。即便條件艱苦的抗戰時期,彈藥藥品都短缺,毛澤東的煙卻始終沒斷過。用他的話說,他是吃百家飯,抽百家煙。解放后,毛澤東身體不好,工作人員曾勸其戒煙。但他的煙癮實在太大,即使飽受病痛之苦,他也無法不抽煙。1968年,毛澤東主席患重感冒,病中煙癮發作,一抽煙便咳嗽不止,李先念向毛澤東主席推薦了雪茄,主席吸過后,咳嗽立即緩解,說道:“此煙既過癮,又不咳嗽,真是太妙了。”
千個雪茄客,就有千種好雪茄
常會有人這樣問我:什么雪茄好?貴的好還是名牌好?我建議先嘗雪茄者品過再定:馬克吐溫寫過一篇名為《關于雪茄》的文章。在這篇文中,他說判斷雪茄的好壞沒有什么客觀標準,自己認為好就行,有一千個雪茄客,就有一千種最好的雪茄。這一點也和品味葡萄酒的標準暗合。而這位老雪茄客在70歲生日宴會時,向到場的朋友談他長壽的秘訣則提及如此:“抽雪茄,一次不能超過一支。”
誠然,雪茄不像香煙,拿出來就點,急迫嘬食,抽完就扔。享受一支好的雪茄,需要剪去雪茄帽、享受之前有強烈的儀式感,這種儀式能漸漸地把你從日常俗務中拉出來,回到讓自己完全舒適放松的本真狀態。這過程既不能太快,也不能抽得過慢,享受雪茄的瞬間為一個小時左右,那是傳奇的一個小時。在我們的人生當中這永遠是一個個的瞬間,但我鐘情這些一個一個的瞬間,它給我一個省悟與憧憬的機會。
就這樣,選一支雪茄,拿出時間,平復思緒,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