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荃
卸妝后的愛情是怎樣的面目?
情感蝸牛,外表駑鈍內心卑怯
沃倫巴菲特是天生的生意人,生于美國中西部富裕家庭,6歲開始在鄰里賣可樂;9歲在高爾夫球場兜售二手球;11歲課余去父親辦公室和大人們“聊”股市;高中時,他的“事業”包括兜售珍稀郵票、租賃彈子機等,年收入比學校老師還高。然而,這個極富商業頭腦的少年,卻生就一張娃娃臉,且體質羸弱。他自信練達的外表下,隱藏著情感上的卑怯,尤其羞于交往同齡女孩。巴菲特與父親關系良好,而母親脾氣陰晴不定,經常因為一點小錯將孩子們罵得體無完膚。生長在母權的陰影下,巴菲特好似一只情感蝸牛,外表駑鈍,內心卑怯。
蘇絲是巴菲特的大學同學,她美麗活潑受歡迎,也深得巴菲特的愛慕。雖然巴菲特自知機會不大,也知道蘇絲有個非常要好的男友約翰,但他還是積極結交她的家人,常陪她的父母去看球賽或參加其他活動。
有一年圣誕節,巴菲特受邀去蘇絲家吃晚餐。飯后,他拿出剛學會的烏克麗麗琴,連彈帶鬧地成功娛樂了眾人,只可惜蘇絲匆匆聽完一曲,就趕著出門與約翰約會。
然而那晚,蘇絲和約翰又因小事爭吵,不歡而散。蘇絲回到家,發現巴菲特依然在很愉快地和她家人同樂,絲毫沒有因她的匆匆告別而動氣,不禁深受感動,“以前我以為你不過是個紈绔子弟,其實你誠懇善良、勤奮能干,完全沒有富家子的奢華傲慢,我很欣賞你,不過遺憾,我對你沒有跟約翰的那種感覺。”
巴菲特回答說:“親愛的蘇絲,請聽我解釋另一不同觀點,也許你跟約翰一開始比較有感覺,但你倆交往多久了?兩年?三年?結果總是吵吵合合,可見比較有感覺并不那么重要。就像有些公司起頭轟轟烈烈,但不能持久,而有些公司最初差強人意,卻細水長流慢慢茁壯,就像我們之間。這不是我信口胡說,這里面有個非常科學的理論,根據研究……”不管什么事,巴菲特都喜歡拿商業理論來長篇分析,蘇絲總是笑著抱怨一聲。可是,今天她突然看見他厚重鏡片下那懇切渴望的眼神,感受到他吊兒郎當外表下隱含的孤寂深情。蘇絲意外地感到內心柔情激蕩。
半年后,巴菲特向蘇絲求婚,盡管她對巴菲特的感情還是不同于對約翰的那種熱情,但她最終接受了他的求婚。
無法割舍,糾結痛苦的一段婚姻
婚后生活還算愉快,巴菲特是個定時上下班的中規中矩先生,生活上卻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他只做自己喜愛之事:投資賺錢與橋牌。他不吃蔬菜,不運動,不分擔任何家事。
蘇絲常常晚飯后闖進書房,坐在巴菲特腿上撒嬌。雖然他親熱地吻她叫“寶貝”,但她可以看得出,他那茫然的雙眼后充斥著一腦子的財經數據。如果她不起身,他決不會主動開口,但她知道他多想回到讀至一半的財經報告。
過了二十年,巴菲特漸漸嶄露頭角,從一個中西部的富有投資者,晉升為全國知名要人。新聞媒體美名他為遠離華爾街的財經先知,紐約、華盛頓的名流政要開始矚目結交他。
上世紀70年代初,巴菲特因為投資,結識了報業名人凱薩琳葛蘭姆,并很快從她報社的投資者變身為親信財經顧問,而凱薩琳則帶領他周游她熟悉主宰的上流社會。報紙三天兩頭刊載兩人形影不離的照片,緋聞開始流傳。
與此同時,蘇絲這邊也有了狀況。婚后最初的十幾年,蘇絲常伴隨巴菲特參加社交活動,她生性外向、活潑,什么場合都如魚得水。但她真正的興趣在藝術,前衛自由的文藝人士才是她氣味相投的友伴。孩子長大離家后,蘇絲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圈,不再伴隨巴菲特,她投身慈善文藝活動,資助潦倒的文藝人士,并嘗試在餐廳登臺演唱。在當地,熱情慷慨的蘇絲是大家擁戴依賴的“主母”,在親友圈素有“個人紅十字會”美名。然而,蘇絲其實并不快樂。當了巴菲特二十多年的妻子、母親兼管家后,嚙咬她心底多年的不足,已擴張為全面的中年危機。
一次單飛旅行中,蘇絲在機場巧遇舊情人約翰。一夜情后她愧疚地緊急剎車,但因此更了解到自己的空虛。她跟密友訴說苦悶:“我需要澎湃熱情,而巴菲特的澎湃熱情已經給了事業。巴菲特有我、有事業,而我只有他,公平嗎?常常我覺得仿佛身陷泥淖,再這樣下去肯定會發瘋!我寧可不要億萬財富,換取一點自由去發展想要的人生。”
如今,巴菲特的緋聞更讓蘇絲憤怒,她覺得好像被當眾羞辱。但另一方面,她又感到解脫。一晚酒后半醺,蘇絲寫信給凱薩琳,告訴她自己不在意巴菲特跟她發生超友誼關系,請不要心存芥蒂,影響友誼。之后蘇絲去華盛頓,依然下榻凱薩琳家。兩人友善如昔,都絕口不提那封“同意書”。
終于,蘇絲跟巴菲特要求在舊金山買棟個人公寓,說打算陪伴定居在那里的親友,并企圖重振她荒廢的演唱事業。“你不是要離開我吧?”巴菲特一臉惶恐。蘇絲保證她不是離開,她覺得需要一點時間思考,“如果我繼續留下來,只會更不快樂,連帶把你也弄得不快樂。”
委屈隱忍,不得已下最好的安排
蘇絲搬到舊金山后,巴菲特每晚都打電話去,問她何時回家。因愧疚擔心,她托許多朋友就近關照巴菲特的生活,其中一名是三十出頭的東歐裔女子愛司。愛司貧苦出身,在餐廳當小廚,并偶爾兼差到府烹飪。
沒想到一年后,愛司就搬進了曾屬于蘇絲的家。蘇絲當然想過兩人會變得親密,卻無心理準備讓別的女人取代她在巴菲特心中的地位。然而,蘇絲的天性總是友愛而非仇視,能繼續與凱薩琳為友,難道不能大方擁抱愛司?蘇絲邀愛司來舊金山小住,帶她游覽,又送她許多禮物,謝謝她照顧巴菲特。
許多人懷疑愛司可能的淘金動機,但她搬入后,除了辭去工作,一如往常。她打理家務,跟從前一樣剪報紙上的商品折扣券,買拍賣特價品,逛街尋找二手衣飾。愛司與巴菲特很相像:都內向不喜社交出游,且愛司比有“鐵公雞”之名的巴菲特更節儉。
一年一年過去,三人平靜低調地維持現狀,沒人提出離開。在大部分盛大場合,蘇絲仍以巴菲特太太身份參加,偶爾愛司也公開露面。私底下,蘇絲與愛司各據一方,但年節與度假時則如一家人團聚。
許多人好奇,愛司這樣身份不明地委屈自己,卻又跟從前一樣節儉,所為何來?愛司說:“我從小節儉慣了,喜歡這樣,沒理由改變。我剛去照顧巴菲特時,他每晚打電話給蘇絲,一晚掛上電話后痛哭著跟我說,他愛她太久了,不知道怎么倒退到不愛她!我很感動,他這么有錢,找什么女人不容易?但他沒有。他只要一個合得來的女人,照顧他,讓他能專心做事。我能夠也愿意當那個女人,只要他也同樣愛我。他有良心情義,有沒有婚姻關系,都不會虧待我。”
2004年,蘇絲在與口腔癌奮戰一年后去世。兩年后,巴菲特與愛司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家庭婚禮,新郎76歲,新娘60歲。
愛情故事大都歌頌熱戀時的蕩氣回腸、生死相許,因為二八年華的愛情燦美動人。然而,往往在愛河無法永浴、勞燕必須分飛的中年幻滅后,才反而更能看清楚愛情卸了妝后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