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朔
【摘要】隨著人們對情感及其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的提高,當代鋼琴教學從情感層面,來探討鋼琴教學的規律,揭示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價值,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鋼琴教學;情感;功能
情感是一種心理現象, 情感是作為情緒、感情等心理現象的總體稱呼。心理學中, 對情感的定義有3 種:(1)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2)情感是對象和現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3)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與自己需要的關系的反映。多數心理學家普遍認為:(1)情感是個體對刺激事件的反映而產生的個體生存適應和人際交往相互認知的心理活動和心理動機。(2)按社會化程度區分生理社會事件相聯系的情感。劃分為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3)也就是我國所謂的“情的兩端性”,即增力與減力效應。
寓理于情,情自理出,情理結合,是當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教育心理學家麥克默林所指出的:“情感的因素是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礎,同樣也是藝術教育的基礎。”19 世紀中期以來,特別是到60 年代中期,由于受到教育的功利主義的支配。唯理智教育基本上占統治地位,。格式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忽略了情感教學,造成了兩者的分離。當代鋼琴教學從情感層面,來探討鋼琴教學的規律, 揭示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價值,提高教學質量。
一、鋼琴教學中的情感調節
所謂情感調節是情感對個人的認知過程具有組織或瓦解的效能。莫維爾認為情緒是智慧的高級組織者的觀點, 情緒可以指導認知過程、影響推理。基赫尼羅夫提出情緒調節觀:協調思維活動的各種因素同情緒相聯系, 使思維活動具有靈活性、可以重新調整、修正, 避免刻板式和更替現存的定勢。我國認為情感對個體認知過程產生影響, 表現于情感強度和性質兩個方面:(1)葉克斯—道德森定律所揭示的規律:中等強度的情緒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動。(2)愉快情緒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動。鋼琴教學一般的認知活動不同,要求學生在較短時間里攝取、加工、儲存大量的音樂信息,并掌握鋼琴演奏技能,這是對活動、學習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鋼琴教學采取“一對一”的辦法來解決時間短、信息量大與演奏技能難之間的矛盾,教師始終處于主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果較差。學生在鋼琴學習時的情緒興奮性,利于鋼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如何提高興奮性,以達到適中的程度成了鋼琴教學的難點之一。比如,在鋼琴教學中,可時常采取討論式的集體課方式:可以讓學生互相觀摩、互相評議;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就鋼琴學習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這種活潑的授課方式,可以充分發揮情感的調節功能,提高學生對鋼琴作品及演奏技法的鑒別力和判斷力,一方面促進教師與學生見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則讓學生的學習形成一種由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創新不斷提高的良性循環。
二、鋼琴教學中的情感動力
情感動力是指情感對人的行為活動具有增力或減力的效能。以往我們只認為動機能推動人的行為, 情感是在行為滿足或不滿足需要時產生的,對行為沒有作用。經研究證明, 情感不啻是伴隨人類實踐活動所產生的一種體驗,直接施予實踐活動巨大的影響。心理學很重視情感的這種功能。利珀明確提出情感本身就是動機的觀點。認為情緒性動機在指導行為上的效果,同有生理基礎的動機一樣。湯姆金斯把情感視為第一性動機,生物的內驅力只有經過情感體系的放大才具有動機作用。新皮亞杰學派提出人發展的整合模式:情緒、情感與邏輯思維過程相互作用,會產生情緒緯度,強調情感性動力功能運用在鋼琴教學,能有效強化學生。鋼琴教學活動中產生消極影響通常是學生用意志來調節,然而實踐證明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充分發揮情感動力功能,才能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鋼琴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充分利用鋼琴教學中各種欣賞的環節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培養學生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弗·鮑良克所指出,情緒調節著學生對教學的態度和積極性,即教學對他們有吸引力還是引起反感,情緒感受還決定學生在教學中是注意、集中、有興趣,滿意、積極、精神振奮,還是冷淡、消極、散漫,不滿足、壓抑。學習鋼琴更要付出艱辛的汗水,更需要明確的學習動機和情緒情感推動作用,依靠情感動力作用。
三、鋼琴教學中的情感感染
情感感染這一功能運用在鋼琴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在學習鋼琴過程中的思維和行動的有機結合,可以促使人在興趣和關心的驅策下進行智力的加工活動。具體體現在:(1)音樂教育以審美對象去激發人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而獲得心理滿足、情感共鳴,陶冶情操。鋼琴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進行感受和表現鋼琴音樂的情感的實踐活動。并使學生將自身生活體驗與音樂情感結合起來,在生活中,不斷豐富和積累情感與相應的音樂語言、音樂情感的表現方式。(2)鋼琴作品對學生的情感感染狀態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四、鋼琴教學中的情感信息
情感信息是指情感通過表情外顯而具有傳遞信息的能力。包括面部、言語和體態表情。表情在先天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發展,具有下列特征:先天性、人類共性、習慣性、可控性。鋼琴教學中,運用情感信息功能,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解讀教學當中各信息的內涵,和教師主體評價方面的信息;可以使教師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切實提高教學效果。體現在兩個方面:(1)教師在進行音樂作品處理時,運用言語表情、體態和豐富的表情,可以使教學顯得格外生動,使學生迅速地體會音樂的意境、觸鍵的要求,同時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更容易領會作品的藝術內涵,更準確地掌握作品的風格。(2)運用恰當的表情,能更好讓學生明白教學意圖。使學生正確把握學習方向,激發學生的精神力量。心理學中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正是由于充分發揮了情感信息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語言中、眼神里流露出來的期望之情而產生共鳴的現象。
五、結束語
我們論述了情感功能及其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在鋼琴教學中,這些功能所發揮的各種作用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構成了一個復雜的教學情感回路的動態網絡。如何認識和利用這一網絡,把握情感的教學功能,優化鋼琴教學效果,提高鋼琴教學質量,成了提高鋼琴教學效率的的綜合問題。情感功能的運用是融科學性、藝術性、教育性為一體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了現代鋼琴教學前進的方向, 需要不斷地從理論上加以研究, 從實踐上加以探索。
參考文獻
[1]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目的[C].P29.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