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強 韓悅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的音樂正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繁榮,文化交流日益增加,世界各地的聲樂藝術越過了國界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和相互滲透,所以這兩大唱法的交融和合作已成為新時期音樂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筆者有幸于2014年11月協同我校流行音樂學院老師合作,成功申報了2014年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編號為201410654044,目前該項目尚在研究中,這也讓我對美聲演唱和流行唱法的融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和和更全新的認識。
【關鍵詞】美聲演唱;流行唱法;融合
“美聲唱法”,又叫Bel canto,最早起源于17世紀文藝底蘊濃厚的意大利,其意思是“完美的歌唱”。該唱法聲音連貫,音色圓潤純凈,富于變化,聲部區分嚴謹,重視音區的統一和諧,色彩統一,氣息流暢通順,發聲方法科學,聲音充滿了穿透力,講究運用全身共鳴演唱,是一種歷史悠久且具有科學發聲系統的國際性唱法。而“流行唱法”是產生于黑人中流行的藍調,即“Blues”,迄今為止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流行唱法大多時候體現的是普通大眾內心的聲音和情感,對于呼吸的運用上比較靈活,充滿了活力,故而對演唱者沒有十分特別和固定的約束限制,低音區和中音區盡量使用自然聲音,講究高音低唱,一般以真聲為主,具有普及性、通俗性的特點,表達歌曲的內容聽起來很真實,容易走進聽眾的內心世界,它也是全世界不斷相互交融發展,感染性最強烈、普及性最廣闊的一種演唱方法。我們時常能感受到,無論是美聲唱法還是流行唱法,都是大眾真摯情感的體現,它們都需要建立在科學的發聲基礎之上,也都需要歌唱者深刻的理解到作品的內涵,融入自己的特點,投入的去詮釋作品,再經過反復沉淀將作品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兩種歌唱方法都講究聲音通透,以情動人,滿足不同聽眾的審美情緒和情感需要,我覺得它們并沒有人們所謂的庸俗與高雅之分。而真正能夠演繹好兩種的歌者基本都是以古典美聲為基礎,既要掌握美聲唱法的演唱技巧,又要結合通俗唱法的某些發聲方式 ,既能駕馭技巧較高的古典風格歌曲,又能夠把握流行風格的特征,使兩種唱法交替或綜合運用,在演唱歌曲時也要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輕松游刃于兩種唱法之間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為音樂的發展與創新提供想象的空間。
由此可見,二者在本質上還是“志同道合”的,他們的融合也呈現出越來越強烈的趨勢,這也是聲樂發展的必然性,也提高了歌曲的駕馭能力與藝術的欣賞性,俗話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正好說明了藝術的多樣性和高度的融合性,也滿足了聽眾對音樂多樣化的需求,是應該大力弘揚和宣傳的. 目前據我們了解,國內大多數聲樂學習者及聲樂教育者都只接受過某一種演唱方法的訓練,很少能根據音樂風格的需要來改變之前的演唱狀態,這確實也是一種遺憾。而流行音樂的社會性質和文化特點是具有普遍性、娛樂性,通俗性和時代性的,這也決定了流行演唱中的千變萬化,并沒有恒古不變的模式,而流行音樂作為聲樂藝術中的一部分,它的位置也不會因為定位在流行而降低了,而是應該用美學的眼光來認識和欣賞,并通過美聲的教學觀念來改革和創新流行歌曲的演唱。
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是當今喜聞樂見的演唱方式,如今社會發展和音樂消費日益多樣化,文化與科技的發展也日益繁榮,尤其在音樂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性質,乃至生活品味都隨之發生了變化。特別在音樂藝術的消費方面,人們表現出了數量大,渠道多、速度快、質量高,變化快等特點; 比如美聲歌手與流行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曲,進行共同錄制;還有美聲歌手翻唱經典的流行歌曲,被大眾所喜愛;以及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在風格上和技巧上的相互融合;美聲的合唱團演繹一些經典上口的流行金曲,以別具一格的創新形式展現在大眾面前等等,就我們所認知的歌唱家,比如國內有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勇,女高音歌唱家王莉,國外的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布萊曼以及盲人歌手安德烈波切利等,這些都是被國人乃至世界所公認的高水平的歌唱家和藝術家,他們也在古典和流行領域中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和特點,推出了一系列經典的作品,在這就不一一介紹和說明了,他們也為這兩大唱法的融合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現實依據和實際指導意義。《歌劇魅影》、《貓》、《歌與舞》的主題曲和劇中的歌曲廣為傳唱,莎拉布萊曼也被譽為“歌舞劇皇后”,因為她既能唱美聲也能唱流行歌曲,而且這兩種唱法聽來都很有魅力,因此喜愛她的歌的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可以說莎拉·布萊曼跨越了流行與古典為雅俗所共賞。
綜上所述,不管是美聲唱法還是流行唱法,歌曲都一定要悅耳動聽,讓人覺得有一種不可抵擋的魅力,聽起來秀美玲瓏,兩耳生輝。美聲和通俗作為中國聲樂界的兩大流派,把美聲和流行唱法運用起來進行不同的演繹,這樣的藝術不愧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對于音樂的追求早已跨越了民族、國界和其他一切的限制,是需要求同存異和兼容運用的,“古典也流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聲樂藝術的發展,也對演唱者較準確的演繹聲樂作品非常有利,當今時代的聲樂教育要求美聲與通俗唱法的相互融合,對聲樂教育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