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建
【摘要】聲樂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掌握一些方法技巧,去正確輔導和幫組學生解決這些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從正確的呼吸、喉嚨的打開、咬字用力的正確位置、共鳴調節四個論點出發,旨在探討中學聲樂教學中如何解決脖子僵硬的問題。
【關鍵詞】吸氣;位置;喉嚨;技能
在音樂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樂器技能等能力之外,還要培養學生在聲樂歌唱方面能力,比如發聲技巧、喉嚨關閉技巧等。我們常常會發現學生在練習唱歌的時候,特別是在練習高音時,通常會出現什么喉頭不穩定、脖子太僵硬了,聲音發白而且很干燥等種種狀況。倘若我們不及時給學生矯正,一段時間以后可能會造成一系列聲音方面的病變,比如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充血等,甚至還會造成失聲。因此,學習聲樂過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幫學生解決好脖子僵硬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根據筆者多年的聲樂方面的經驗積累,總結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聲樂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筆者認為釀成脖子僵硬這種毛病的原因一般有三種:吐字咬字發音和用力位置不正確、喉嚨沒有充分打開、吸氣位置淺。針對這三類情況我采用了下面四種的解決方法:
一、氣息運用的好壞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歌唱中,要想有好的聲音質量,就必須把氣息運用好。如果氣息運用的不到位,就會找不到腰上橫膈膜支撐的感覺,氣息會亂,一會吸到胸腔,一會腹腔,這樣發音就沒有底氣,造成氣息上浮、不穩、嗓子用力、喉嚨上提、臉紅脖子粗等癥狀。這樣只能會大喊大叫,聲音越喊越緊,越唱越啞。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掌握正確的氣息呢?
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氣息的過程也就是吸氣的通道有哪些,一般情況下是從鼻-上牙齒-上腭-丹田這樣一個過程。要求學生吸氣要深,氣沉丹田,細心解決學生吸氣淺時聳肩、提胸、提氣等毛病。要讓學生知道運用肋間肌、橫膈膜和腹肌的協作來呼吸,要知道一些有效的呼吸方式,如胸式的、肋間肌式的、鎖骨式的、橫隔膜式的、背肌式的和腹式的。指導學生在身體放松前提下,做簡單的歌唱練習,要求學生注意呼吸。一開始讓他們靠墻直立,把頭、肩、背、臀、腿和腳后跟貼靠墻面練習,等身體的姿勢不會塌時再離開墻面練習。以后還要讓學生加強各種呼吸練習,強化呼吸肌肉。
其次,我們要讓學生注意氣息的保持,其目的就是感受腰間的支撐力量。我們應讓學生理解支撐的感覺,支撐不是機械地呼吸在腰間憋氣、不是過分的擴張腰間肌肉。我們可以讓學生掐著老師的腰,或者觸摸老師的腹部,通過我們示范不同的聲音,讓學生對比和感受不同的支撐力量。要想保持氣息,我們還要學生增加幾個呼吸量和持久力相關的聯系,這些練習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肺活量和體質。
再次,我們要讓學生注意呼氣的運用。如何正確的呼氣呢?歌唱時的呼氣和日常生活中的呼氣不一樣,歌唱時呼氣是平穩、均勻、有控制的,是建立在身體放松的前提下的。根據歌唱的需要,我們要讓學生腰間有一種控制氣息的力量,不僅要使身體放松,又保持力量,這樣注意呼與吸之間的關系,呼得徹底才能吸得舒服,充分。同時要注意呼吸的對抗,也就是在呼氣之中保持吸氣的感覺,在吸氣之中保持呼氣的感覺。指導學生唱歌時,我們要把胸腔形象地比作為“氣球”和“風箱”,因為氣球只能呼不能吸,而風箱既能呼又能吸,所以我們要把胸腔當做風箱來運用。
二、喉嚨打開正確與否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在歌唱時如果能將喉嚨完全打開,歌唱者發音就能如魚得水,運用自如。很多同學不知道什么是喉嚨打開、如何打開、打開有哪些技術,正確的喉嚨打開時既有向外擴張,又有使喉結向下的力量,這些都要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在多年的藝術實踐與教學經驗中得出:首先,要了解打開喉嚨的生理肌能;其次,要有正確的打開聲音的概念;再次,是要有打開喉嚨的訓練方法和手段。聲樂教育家貝基先生曾說過,正確地打開喉嚨是感到頸部往四周擴張,要感到喉嚨的的兩側的肌肉發酸,在促使喉結往下放,這才是對的。為了說明這一理論,貝基先生在聲樂課上常常做將兩只手自兩肩像推開兩堵墻一樣向外推這樣的手勢,以示說明這種力量的方向和感覺。
打開喉嚨的手段有很多,我們通常讓學生打哈欠體會打開喉嚨,有時候還讓學生通過胸部的支點去打開喉嚨,有時候讓學生模仿小聲的哭泣或爽朗的大笑來打開喉嚨,歌者可以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選擇地靈活運用。
三、正確咬字發音是解決問題的重點
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氣吸得深,聲音就渾厚有力;如果氣吸淺了,聲音就會有浮漂的感覺,使氣息堆在胸腔,就容易造成卡脖子,咬字發音時脖子青筋暴露,憋得面紅脖子粗。我們要提醒學生咬字時口腔不要張的過大,咬字應該用頭腔、口腔、鼻腔、面罩的力量。在頭腔中找到聲音亮點,用氣息把有亮點的聲音推出,而不是用口腔和喉嚨的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用豐富的經驗指導學生開口音和閉口音要套著唱,字音轉換時整個腔體變化不能太大。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堅持有層次的練習。
四、正確調節共鳴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用面部往鼻子后上方一點咬字,得到有頭腔共鳴、集中明亮的聲音。這種聲音的優點是明亮、集中,位置高。但是這種聲音的缺點是不結實、不渾厚、不垂直、無根基。針對學生發出的這種聲音。我提示學生正確的聲音應體現出象一把撐開的傘。傘頂是通過頭腔共鳴得到的聲音,傘面是通過口腔共鳴得到的聲音,傘把是通過氣入丹田后嘆氣發音而得到的有胸腔共鳴的聲音。而學生的聲音缺少傘把也就是缺少胸腔共鳴。
總之,發音應避免口腔緊、喉部緊、胸腔緊。教師應根據學生發音的個性差異,及時發現問題,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只要學生在演唱方法上有點滴的進步,就應該把熱情的贊美和鼓勵送給他們。只要教師能通過直觀的動作和準確精練、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歌唱的技巧傳遞給學生,就一定能解決脖子僵硬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畢秀麗.中學聲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1(03).
[2]盧公量.中學聲樂教學淺探[J].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6).
[3]梁靚.淺談中學聲樂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成功(教育),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