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偉 王延濤 劉洪峰

摘要:九十年代以來,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大量勞動力向東南沿海和鄉鎮企業等非農產業流動。近年來,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加之其他眾多原因,農村勞動力不斷剩余,并不斷向非農產業轉移。為了解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原因并尋找對策,本人以訪談的形式對民勤縣的10個村子400戶家庭進行了了解。
關鍵詞:勞動力轉移現狀原因分析對策
一、區域背景
民勤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絲綢之路要道上的綠洲。民勤是農業大縣,長期以來,農業占縣域經濟的主體地位始終無法改變。2011年,農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39.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4.8個百分點;與農業相比,工業發展緩慢,人均工業總產值比人均產值全省第一的金川區低235467.71元。
二、人口變動情況
(一)、轉出總量呈上升趨勢。
2007~2014年民勤縣人口數量變動表單位:萬人
全縣總人口 其中:城鎮常住 農村常住 全縣常住人口 其中: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2007年 31.3 7.32 23.98 30.0 15.87 14.13
2008年 31.5 7.88 23.62 30.2 15.28 14.92
2009年 31.31 7.33 23.98 30.31 15.61 14.7
2010年 27.44 7.73 17.94 24.13 14.06 13.37
2011年 27.47 6.17 17.94 24.11
2013年 24.12
2014年 24.11
數據顯示,自2007年至今全縣總人口及常住人口數都呈下降趨勢,其中男性人口及農村人口的波動幅度相對較大。
(二)、從形式看,向有組織輸轉轉變。
近幾年,政府實行“陽光工程”旨在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至2010年,全縣完成農民工技能培訓4016人,輸轉勞務5.5091萬,其中有組織輸轉2.8763萬。
(三)、從產業分布情況看,集中在二、三產業。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縣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22573人,增長155.54%,其中務工經商44.28%;學習培訓21.27%;其他34.45%。2014年,全縣轉移勞動力進入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分別是0.9%、56.2%、43.0%。
(四)、從流向看,以城鎮轉移和縣外轉移為主。
2014年末,全縣常住人口下降0.04%,非農業人口增長1.61%,城鎮常住人口增長6.94%。省內轉移傾向蘭州、金昌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省外轉移主要向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及國外的沙特、蒙古等地。
移民為主
民勤縣2006年~2014年高校錄取人數單位:人
據民勤縣教育志統計,恢復高考以來,高考綜合錄取率多年保持在56%以上,這些人有80%在縣外實現了就業。
按現行高校招生政策和國家就業指導以及民勤縣實際的教育教學水平,預計未來十年內通過實施教育移民戰略可減少人口4萬以上。
三、原因分析
(一)、生態環境因素
(1)水資源缺乏且開發利用效率低下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陸腹地,屬大陸性溫帶干旱氣候,在民勤北部接近沙漠邊緣地帶年降水量50㎜,年蒸發量2000-2600㎜。流域內可利用水資源量為17.6億m?,按現有人口和耕地計,人均775m?,耕地畝均280m?,低于全省人均1150m?和耕地畝均378m?,屬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
但流域耗水總量已超水資源總量,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達172%,遠超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按現有人口計算,人均用水量1273m?,遠高于全國人均430m?;流域內單方水GDP為3.33元/m?,低于全國16.39元/m?,水資源利用效率偏低。
(2)揚沙、浮塵天氣頻繁
據氣象資料記載:民勤縣自1953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年均沙塵暴26.7次。1981年到2010年,民勤縣區域性沙塵暴年平均次數為17.9次。
中國氣象局蘭州干旱氣象研究所所長李耀輝說,民勤位于西北冷空氣南下東移的必經之地。其地形和豐富的沙塵源,使這里成為中國沙塵暴最多發的地區之一。
石羊河經上中游人口眾多、工農業相對發達地區后,下游水量急劇減少,為生存人們取用地下水。過度開發地下水,使民勤地區成為錐形地勢,目前民勤地區94%的土地被沙化。
(二)、社會心理
據了解,當地有傳統認為子女長大后若仍留在本地,則被認為沒出息。訪談結果顯示,389名戶主表達了對子女未來發展的期望,占總調查人數的97.25%。超過二分之一希望孩子有機會就出去;四分之三以上希望孩子將來無論如何要離開本地,有這兩類期望的合計348人,占全部的89.46%,希望子女“出去以后再回來”的極為少見。可見,希望子女以后在外發展是人們極其普遍的意識。
四、對策
(一)、調整工業結構
1、堅持以“以水定產業、以水定規模、以水布局經濟發展”為指導,借鑒政府的“先富幫后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行業和企業,圍繞清潔能源、礦產資源開發、農副產品的精細加工培育支柱產業,突出優勢產業,使其先行一步,鼓勵其率先發展,使之成為”領頭羊”,帶動整個經濟的全面發展。
2、加強對二、三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由政府財政支持,撥付一部分資金用以保障和支持家庭經營發展。通過確立致富項目,培訓致富技術,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促進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搞活農村的商品流通,活躍農村市場,豐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
(二)調整農業結構、
1、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發展優質高效日光溫室產業,優化種植業內部結構,持續發展有特色的節水種植。在壓減面積的同時,盡可能的保持已形成的優質節水高效作物在區域內的發展,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品質,把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
2、加大畜牧業的投入。畜牧業在整個農業中所占比重較大,在耕地減少的同時,盡可能擴大飼草種植面積,改變傳統的粗養方式,運用現代的畜牧養殖技術,發展現代模式的畜牧業。
(三)、發展勞務經濟
實施生態移民,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區域水資源危機和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首先是教育移民,全面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工作,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升學率,以擴大高校升學和職業技術教育為載體向外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在外實現穩定就業。其次是勞務移民,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創業就業能力,開拓勞務市場,構建多元勞務輸出格局。
參考文獻:
[1]王積鋒.民勤縣人口變化及發展趨勢簡析.民勤縣統計局
[2]王三運.中共民勤縣委.民勤縣人民政府,2012.
[3]王玉琴.民勤縣農業結構調整現狀分析.民勤縣統計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