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捷
摘要:本文對保險資金的外部監管因素進行了分析,包括資本市場發展狀況、金融創新、市場的開放程度和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并從監管主體角度分析了外部監管的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保險資金,外部監管,監管主體
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業發展的“兩個輪子”之一,對保險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的重要利潤來源。由于保險資金來源的特殊性,要求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必須安全高效,這不僅需要保險公司內部加強管理,對保險公司外部的監管部門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外部監管部門通過一系列政策、法規和相關制度對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渠道、投資方式和投資比例、資產負債匹配情況、償付能力等進行現場監管和日常監管,監督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情況和收益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要求保險公司對其資金運用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整改,以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收益人的利益,合理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性,保證突發性巨災賠付,推動本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合理引導資金流向,促進經濟發展。下面就對影響保險資金外部監管的幾個因素及監管主體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資本市場發展狀況
一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其保險資金運用監管的規定。在發達工業國家如美國,其資本市場歷史悠久,相應的監管法律體系、組織機構成熟,所以在這些國家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規定中,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也較為廣泛,包括了股票、各種債券甚至期貨等一些高風險的投資品種。在一些新型工業國家如韓國,由于受到1997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進行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建立了統一的金融監管機構,加強了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在我國,資本市場是在金融自由化逐步推進的歷史背景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不可避免的遺留著金融抑制的痕跡,也表現出一個新興市場的特點,是一個典型的發育不完全的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缺陷十分明顯,體現在:一是信息披露制度被不良操作行為扭曲,市場機制失靈;二是市場分割嚴重,市場流動性低;三是市場非機構化,投資機構不規范等。這些使保險監管部門為了保障資金的安全性,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對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和比例進行了比較嚴格和謹慎的規定。
二、金融創新
進入21世紀,世界范圍內金融體制改革的核心是金融一體化,即銀行、保險和證券的相互融通。在國家宏觀層面上,美國曾是最典型的實行金融企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國家,通過1933年的銀行法《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確定了此項制度。但美國于1999年廢除了1933年的銀行法,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提議終止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分業經營。在1999年,日本也進行了旨在銀行、保險、證券一體化的金融改革。在企業微觀層面上,幾年前由荷蘭銀行、荷蘭郵政銀行、荷蘭保險公司合并組成的荷蘭國際集團,在1997年7月宣布出資22億美元收購美國依阿華公平保險公司,1998年4月美國花旗銀行與美國著名的旅行者保險公司合并。世界金融業經營向全能化轉變和發展,業務綜合化、多樣化的跨國金融公司將在世界范圍內都能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其競爭力和經營實力遠非分業經營的專業化金融公司所能比擬。這些金融創新為現代保險資金的運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也對現代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
這種以金融一體化、混業經營為特征的金融創新引起了金融監管的改革。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美、英、日為首的保險發達國家更是走在了改革的前列。英國保險監管體制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集中監管,意識集銀行、證券、保險監管為一體,成立單一的監管部門;二是集金融監管和金融服務于一體;日本的改革除了增加市場的開放程度并鼓勵兼并重組外,最主要的改革在于通過1996年4月頒布的《保險業法》,對保險公司公開披露經營信息義務作了強制性規定;而諸多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后統治美國金融業60多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中關于銀行、證券和保險嚴格分業經營的規定徹底廢除,對美國現有的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監管模式作了重大調整,使美國進入銀行、證券、保險混業經營的新時代。因為保險資金運用的創新正是金融一體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些保險監管的變革中都涉及了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問題。
三、市場的開放程度
這里的市場開放程度主要是指保險市場的開放程度和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保險市場開放程度越高,本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公司的競爭越激烈,就會促使一國的保險監管政策與國際趨勢接軌,否則本國與進入本國的外資保險公司適用的保險投資政策不同,就會使國內外保險公司處于不同的競爭起跑線上,對本國保險業發展不利。
另外,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對保險資金運用監管的影響也十分重大。如果一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不高,在保險資金運用監管上就會增加對保險資金海外投資渠道的監管;另一方面,一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越高,國際金融風險波及到國內金融市場的風險就越大,保險監管部門對待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就越謹慎、越嚴格。
四、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
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于一國的保險投資監管將產生重大影響。以歐盟為例,大多數的歐盟成員國都有針對本國保險資金在其他歐盟成員國運用的特別規定,以體現其對區域經濟體成員的一體化政策。作為經濟共同體,歐盟也頒布了歐盟成員國在保險資金運用方面的統一原則。另外,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使得國際性的資金來往更加頻繁、跨國性的投資更加活躍。這一方面擴大了保險投資途徑,使保險資金運用國的收益性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間;但在另一方面,國際性投資加大了這種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跨國的投資行為也為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具體到我國的情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保險資金進行海外投資提供了大環境上的條件,但是這種跨國投資途徑的誕生,也促使我國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門考慮設立相關的法規來監督我國保險公司在海外的投資行為。
五、監管主體
保監會、銀監會、證監會三大金融監管部門是保險資金運用的外部監管機構,應密切合作,嚴格監管,共筑防范風險、保障資金安全的防線。
監管機構應以風險控制為前提,以確保公司償付能力為中心,對保險投資各渠道最高比例和投資組合制定指導性規則。例如:股市風險比國債和銀行存款的風險要大,因此保險資金在股市上的比例不能太高。保險公司入市的比例要根據自身的資金實力、信譽狀態、經營管理水平確定,對直接入市的資金占保險總資產的比例做出相應的規定,以便將股市的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再根據股市投資效果和風險狀況逐步增減比例,以到達理想狀況。監管機構應對保險資金直接市后的投資工具(如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等)的選擇作出比例限制,規定風險較大的投資工具所占總投資的比例,以有效地控制風險。
監管機構要發揮輿論監督的功能,加強保險資金投資狀況的信息披露。保險公司必須定期如實公布投資組合情況及其他財務指標,以方便監管部門掌握保險資金投資的風險狀況,監督投資資金是否違背相關政策,監管部門在發現問題時可以采取處罰保險公司等措施抑制風險的進一步擴張。
監管機構要進一步完善保險資金運用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時保險監管也應遵循依法監管、公平監管、公開監管的原則,建立高效運行的監管制度。
參考文獻:
1.盧宇平,楊城,謝巨.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后的風險內控和外部監管[J].金融經濟.2005(2).
2.張全.有關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24).
3.張揚,郝臣,等.保險公司治理特殊性分析—三家上市保險公司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2,5(4).
4.Vilmos F.Misangyi and Abhijith G.Acharya.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A Configurational Examin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