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剛
摘要:近二十年來,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放經營到精細管理的歷史性巨變;在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及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主要依靠利差的生存模式面臨著挑戰;中間業務作為現代商業銀行的重要標志之一,逐漸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本文通過分析新興城市商業銀行近五年的中間業務盈利分析,探索中間業務組成結構的發展變化,揭示影響中間業務收入的相關因素,為新興城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 中間業務; 盈利分析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商業銀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外金融機構入駐國內的比例越來越高,這 無疑給經濟發達區域的城市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壓力。近年來,在互聯網金融、經濟新常態以及利率市場化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利差收益迅速減少;與傳統業務相比,中間業務具有收入相對穩定、成本較低、分散風險、提高流動性以及實現高效經營的特點,逐漸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中間業務發展的情況也成為衡量一家商業銀行是否現代化的標準之一。
1979年,中國銀行首次開展信托、租賃等中間業務,標志著我國中間業務發展的開始;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得到了全面的開展。中間業務最基本的性質就是商業銀行在辦理中間業務的時候不直接作為信用活動的一方出現,即并不直接以債權人或債務人的身份參與,這是中間業務同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最根本的區別。
城市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商業銀行重要組成部分,而中間業務的發展最為迫切;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達到了98%以上,在利率市場化的今天,本身的生存就是一場考驗。SZ銀行成立于2010年,位于全國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區域,成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資產規模已經由原來的540.26億元達到2013.20億元,增長近4倍,是2014年江浙滬地區資產規模超2000億的6家城市商業銀行之一;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增長近10倍。
一、SZ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分析
(一)、中間業務收入對比分析
根據六家城市商業銀行的2014年年報所公布數據,對中間業務收入情況進行分析。上海銀行在2014年中間業務收入達到了39.47億元,在江浙滬六家城市商業銀行中穩居第一,比江蘇銀行高出11.45億元,是SZ銀行2014年中間業務收入的近7倍,占上海銀行當年營業收入的14.05%。相應地,上海銀行營業額收入達到了280.98億元。相對于上海銀行,SZ銀行在2014年中間業務收入上只達到了5.54億元,整體的營業額也在55.67億元。
上海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有優勢主要在客戶市場細化、業務創新等方面得到了發展。南京銀行在中間業務收入低于寧波銀行5.31億元,而營業收入卻高于寧波銀行6.35億元。而SZ銀行則以最高的中間業務增長率占據首位,2011到2014年SZ銀行的中間業務年增長率一直領先,其中在2012年達到了275.49%的歷史最高增長記錄。說明SZ銀行在中間業務收入方面在2014年有所提升,但是在中間業務凈收入額方面還有待提高,需要進一步積累資本,拓寬中間業務收入渠道,以多元化發展方式進一步提升中間業務盈利能力。
(二)、中間業務收入結構分析
SZ銀行中間業務結構不斷充實,2012年以前只有結算類、銀行卡、代理類業務規模較為明顯,在2013年投融資業務和咨詢類業務也初具規模,至2014年代理業務和投融資業務分別達到了222.13%、244.89%。對中間業務收入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占中間業務收入的81.04%。
1.結算類業務
從業務種類發展來看,代理類業務不斷增長,近兩年投融資類業務也達到了53.85%和101.31%的增長率,銀行卡類業務也呈現出了上漲態勢。SZ銀行在結算類中間業務收入在2014年有所降低,在2011至2013年連續3年遞增,并在2013年達到66.94%最高記錄;SZ銀行近四年主要的成果是將國際結算業務從小做大,積極拓展國際結算及匯兌業務,通過拓展代理行渠道,搭建境內外業務平臺,將國際業務中間業務收入不斷提升;主要的途徑是有:代理行網絡不斷擴大;加深同業互訪交流,拓展業務合作渠道;穩固已有代理行合作基礎平臺,豐富合作業務產品種類;推進業務系統平臺優化等
2.銀行卡類業務
SZ銀行銀行卡類中間業務收入由原來的18.64百萬元增長到目前的32.56百萬元,相比2011年增長了74.68%,這其中特色業務是蘇州市社會保障·市民卡(以下簡稱市民卡)。
3. 代理類業務
2011-2014年SZ銀行代理類業務中間業務收入額自7.9百萬元增長到2014年的222.13百萬元,較2011年增長率達到了2711.77%,代理業務在4年的時間實現的跨越式的增長,至2014年理財保有量達到303億元,實現理財從零起步到突破300億規模的成就。
(三)、中間業務相關因素對比分析
1.中間業務與資產規模關系分析
2011-2014的6家城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數據以及資產規模變化情況,對資規模增長率及中間業務凈收入增長率進行平均后對比。中間業務收入和資產規模的增長有正向引導關系。
2. 中間業務與網點規模關系分析
南京銀行平均網點中間業務凈收入在2010至2014年一直領先,在2014年達到了每網點中間業務凈收入15.14百萬元。SZ銀行在網點中間業務凈收入均值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在2014年達到了最高值每網點中間業務凈收入3.85百萬,在網點中間業務創收上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可以看到SZ銀行2014年相對2010年增長了近8.17倍,在網點平均業務凈收入上已進步不少。
3. 中間業務與人力資源關系分析
6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年報數據,由于江蘇銀行在人力學歷統計口徑與其它5家城市商業銀行不一致,為真實呈現城市商業銀行人才密度,即本科學歷占職工百分比,本文選取南京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自2012年至2014年的數據與SZ銀行進行對比。
二、SZ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存在問題
雖然SZ銀行在4年的時間里中間業務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與其它5家相對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中間業務收入及占比方面
1、低子差、規模小
江浙滬資產超2000億的城市商業銀行中,中間業務收入最高的為上海銀行達到39.47億元,中間業務收入額占營業額百分比最高的為寧波銀行為16%。對SZ銀行而言,雖然在近4年的發展,中間業務收入有所發展但是與其它5家銀行在收入額度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2、考核指標未常態化
從SZ銀行2010年至2014年中間業務收入歷史數據可以看出,有些業務的增長率在不同的年份出現了突然下降或陡然上升的情況。作為中間業務收入的常態化考核指標,應該在發展過程中強化與靈活掌握,但是這種變化應該使得中間業務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不是相反。
3、利潤中心不明確
從中間業務收入可以看出,SZ銀行與其它城市商業銀行對比,在信用卡業務上還沒有形成規模。
(二) 、中間業務收入結構方面
業務結構單一,SZ銀行與上海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關于中間業務種類做的統計,可以看出結算類業務、銀行卡業務、代理類業務等傳統中間業務四家都有涉及。但是,SZ銀行在擔保及承諾類、證券買賣、電子銀行、托管、及信用卡業務方面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需要進一步的豐富和提升。
(三)、影響中間業務收入因素方面
從SZ銀行歷年的職工人數與其它五家銀行對比來看,一方面缺少相應的先進業務人員,另一方面也缺少相應的技術人員,復合型性人才更為稀少。根據2014年SZ銀行人才占比可以看出人才密度(本科以上學歷占員工人數)為75.60%,在6家城市商業銀行中占比最低。
三、SZ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建議
(一)、鞏固中間業務發展基礎
城市商業銀行“以立足地方為核心、以堅持中小為關鍵、以服務市民為重點”的市場定位,這就要求城市商業銀行要以市民為基礎,服務中心企業;新興城市商業銀行在初期會急劇擴充人才,一方面要做好人才的本土化工作;另一方面要培養新員工創新精神與中間業務發展重要性意識。
(二)、積極引入外資
從目前6家城市商業銀行來看,上海銀行、南京銀行分別引入了外資,這些外資銀行公司的進入對提升整個城市商業銀行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經過資本的注入提升資本充足率,有效降低風險,與國際金融市場一道面對金融浪潮;另一方面,外資的注入不僅帶來資金的增加,還會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
(三)、中間業務階梯式發展
短期內,SZ銀行應該繼續發展理財業務、信用卡業務以及民生相關類中間業務;中期戰略優先發展加強咨詢顧問類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由于需要城市商業銀行高級技術積累才可以勝任,應該放在長期戰略中優先發展。
(四)、促進中間業務多元化發展
針對中間業務成立內部職能機構,使得中間業務真正與資產、負債業務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并建立科學的考評、激勵及管理機制,形成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模式;加強中間業務成本核算管理,制定科學的定價策略和業務發展戰略,積極進行金融創新,調整現有中間業務產品結構,把收費服務集中到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務產品上。
(五)、加強風險管理
隨著中間業務多元化、深層次發展,給城市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對中間業務具體產品制定不同的風險系數和費率系數,全方位量化跟蹤管理中間業務風險。另外,也應該根據市場及產品特點適時調整相關系數指標,加強風險的分析及預測,加強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