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大學校園的教育形式,校園環境模式都出現了新的特點,由此也給校園環境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理想的校園環境,不僅要有布局合理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要有與之匹配的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景觀小品,使校園的每一處每一景都是文化的載體。本文針對目前校園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應對校園景觀設計,特別是大學校園景觀小品發展的新趨勢,總結概括了各元素的適應性設計方法和原則,探討雕塑這種藝術應用手法在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并提出對校園環境新特點的適應性設計的觀點。通過大學校園景觀元素--景觀小品的適應性要素系統設計及其主要表現形式的研究,以探尋適應不同時代校園環境發展需要的正確的設計概念和策略。其中,應著重強調校園藝術品設計對校園文化氛圍構建的重要性,以期對當今的校園景觀的營造提出參考。
關鍵詞:大學校園;景觀小品;雕塑
現在,各高校景觀小品均展現出一種大幅雷同性與識別性欠佳的狀態。校園內的雕塑、假山、景石、林藝、噴泉、亭臺、長廊、石階、花架和園橋,豐富了學校景觀,在表現學校文化內涵方面也比較容易把握,是設計師們常用的形式。如今在景觀園林建設的大潮下,景觀小品雖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卻失去了原有的景觀小品所塑造的特定場所感和環境氛圍。誠然,一個景觀小品很不起眼,但對整個校園的氣氛和校園環境的點綴裝飾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校園中的小品應該與整個學校的環境相協調,體現校園的文化氛圍,并且要與周圍現代化的教學樓相呼應。
景觀園林小品是指園林中供休息、裝飾、照明、展示和為園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室外藝術品。一般沒有內部空間,體量小巧,色彩單純,造型別致。眾所周知,當代的大學校園越來越向郊外發展,涌現出很多的大學城、教育園等,形成了更加現代化、科技化的校園建設。就中原地區的河南大學來說,本部校園樹木茂盛,郁郁蔥蔥,古老的教學樓經過多年風雨的洗禮,更加凸顯了大學里的文化氣息。學校中的景觀小品,如石凳,石桌,雕塑,報亭等無一不體現著整個校園的魅力。無論是綠萍茵茵的草坡上,還是鋪滿鵝卵石的橋邊小道上,都能感受到深深的文化氣息和學習氛圍。整體規劃和細部設計都是從實用性角度出發,以人的行為規律與審美標準為基點,創造快捷、高效、舒適、優美的校園環境。
校園里的景觀小品設計還對校園中流動的人群起導向作用,通過對景觀小品的合理空間配置,有效地組織了人流的疏散和密集。如在開闊處布置景觀小品可使人員駐足,而在狹窄的路邊卻不布置,使人流能及時分流。
一、優美環境的創造
當代校園景觀小品設計應結合該校地理位置的氣候、地形、環境等特點,創造出優美怡人的校園景觀。其設計的主旨不僅僅是傳遞美學上的信息,還應表達人的活動內容、活動規律,展現出該校與眾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另外,校園景觀小品空間形態的豐富性和宜人性也應貫穿在整個校園從宏觀的空間形態到微觀的細部處理的各個環節之中。
二、注重交流空間的創造
這里的交流空間包括校園中的流通路線、宿舍樓與宿舍樓之間的公共空間、室內及露天活動場所和校園環境中的私密空間等。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老師與老師之間良好的交流溝通有助于整個校園和諧氛圍的建立,合理設計的交流空間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以上三種關系的發展,所以在校園景觀小品設計方面,交流空間的創造也很重要。
三、實用功能及技術上的要求
高校校園景觀小品絕大多數有實用意義,因此除滿足視覺欣賞和情感交流外,還要符合實用功能及技術上的要求。功能意義一般集中體現在設施小品上,它與師生的活動息息相關,只要是“人”所使用的產品,就應在功能要求上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加以考慮,建立人與小品之間的和諧關系,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保護人的健康。
良好的校園環境對于生活在其中的學生、教師、職工都起著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重要作用。具有人性化關懷的校園景觀小品不僅僅是一個景觀設計師的水平體現,還是人類社會行為模式與情感的需要。小品無論大小,它們都是大學校園共享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景觀小品不只是作為一個空間景觀、藝術作品或者裝飾功能存在,它們以靈活多變的形態、氣質和表情,與師生進行情感交流,激起浮想聯翩,讓人能夠時時刻刻地感受到校園環境的自然、寧靜和溫馨,創造“人景共生”的人文生態意境。校園景觀小品具有趣味性,簡單的說,就是情調、趣味、情趣,能夠引起人們愉快的情緒的,使人感到有趣味、有新意、有變化又不落俗套的玩味性景觀小品。國內很多地區高校因受“綠化就是種樹”的誤解影響,只顧種樹,不顧景觀。這些做法造成了校園景觀小品的簡單、規整千篇一律的面貌,缺乏趣味性。而今想要走出這種狀態,就必須要注意在設計中采用一些具有自由活潑、富于變化的處理手法,以增加趣味。校園中藝術小品的設置要與周圍的環境協調統一,例如與建筑物、植物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校園景觀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優秀的校園藝術小品可以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校園文化的交流,提高學校的品位,反映校園的內涵和特點,充分展現校園獨特的人文精神和自身特色。同時它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通過校園藝術小品,可以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教育,營造高雅的藝術氛圍,引導廣大學生向真、善、美發展成長,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和審美修養,使校園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搖籃。
我認為復制,模仿和重復都不是藝術,所以任何一所高校的校園景觀小品設計,都需要具有高等教育景觀環境的共性,更要突出反映自己特有的個性,結合自身歷史文脈,繼承并延續。例如四川美術學院的陶罐藝術,表達了該校與眾不同的藝術類院校特色的個性。 校園景觀小品要結合具體的地貌特征、氣候條件等客觀因素,在不破壞原有的基地生態環境上,結合各式植物造景為主,充分發揮利用植物的配置功能,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態設計原則,盡可能的創造出春華爛漫、夏陰濃郁、秋色斑斕、冬景蒼翠的美景。
大學校園景觀小品不僅僅是單一的物質形態,而且有深層的校園文化寓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個性。大學校園景觀小品依據它所傳達特定的文化內涵來確定空間位置,使之適得其所。大學校園景觀小品不但要體現自身形態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而且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融合,塑造完美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環境氛圍,體現出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成為校園景觀中最能感染師生的特色景觀。
參考文獻:
[1] 金敏華.淺析大學校園景觀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07,(4)
[2]玉玉 滿意. 淺談校園中的園林景觀小品[J].時代教育,NO.7
[3]黃凱 王運. 淺談高校校園景觀小品的設計[J].中國地質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009,(1)
[4]邱裕. 雕塑在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DESIGN FOR CHINA 2010
[5]何人可. 高等學校校園規劃設計[J]. 世界建筑導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