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成峰 車姝紅
【摘要】我國古代的詩歌形式屬于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表達的形式較多,其中應用歌曲的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傳統音樂的一脈相承,從藝術的領域來看,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最主要宣傳方式。在對傳統的詩歌藝術進行演唱表演的過程中,從風格韻味上盡心全面的探究,也能將傳統意境進行演化,其意味悠長處,也能更好的促進文化的傳播。
【關鍵詞】解放前;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特點
從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發展情況來看,于解放前期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而就我國古詩歌的傳唱形式,以及其古典形式的表達特點,應當從語言特色的本身來進行全面的論述,并根據詩歌自身的表達結構和延長風格進行全面的解析。下面我們從解放前的古詩詞與詩歌表演的特點來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古詩歌的特點風格
戰國古詩詞往往以華美、婉約、壓制的特色自成一體,與傳統的文化形成完美的融合,并在音樂的層次上將文學的層面進行全面的塑造,結合我國的詩歌創作特點來看,主要分為創作、演唱兩個大方向來進行敘述。
(一)創作特色
我國的古詩詞歌曲的主要特點,是從文化以及意境上進行的一種縱深。古詩歌的歌曲文學性意境,在與音樂和詩詞的融合上有著較好的銜接,這主要從文化的藝術創作臨港上有著絕對性的音樂連貫性。從先秦時期開始,詩歌就在音樂中展開了一個較為全面的體現,從生動的韻律以及技巧的層疊結構上,都能更好的促進古詩詞的全面展示,而其中濃郁的韻律美,也能在聲調結構變化上進行全面的展開。在欣賞這一類型的詩歌中,對多元化的音樂韻律,都能夠從這些音樂中進行全面的體現,而清新自然的曲調風格,從音樂的變化中,貫穿曲調的靈活多變,將一種全新的生命力綻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二)演唱特色
中國詩詞的歌曲演唱,主要集中于對某一個時期的背景特色的演繹,從一個角度上來說,這樣一種形式,是基于作者對某一事態變化的一種深層次理解,在掌握了相應的音調以后,根據語言的特色來進行演唱的表達,并在實際的演唱中,將這種特色進行全面的分析。在對傳統的詩詞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從音樂創作的本源進行全面創新,并依據其所注重的意境進行分析,展現出完整的現代體風格詩歌歌曲后,并依據其語言上的魅力進行民風的展現,是傳統詩歌的主要演唱表現特色。而這一傳統形式的風格表現,推動了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進步,并帶著濃厚的中國印記在多個方面得到了證實。
二、古詩詞歌曲的語言性特色和表演風格
我國的古詩詞藝術創作的巔峰時期,應當是在宋朝,當時的古詩詞歌曲創作達到了一個高峰。而在明清時期卻逐漸低迷,逐漸從原有的詩詞歌曲形式變成了戲曲形式,直到解放戰爭前期,與西方文化的聯系,最終形成了具有現有形式的歌曲。然而就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原有民族特色的詩詞形式也在悄然改變 ,從傳統的五聲調式表現,逐漸朝著國際化的形式發展,在推動我國傳統音樂進步的過程中,也想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人民在藝術上的創造力。針對于古詩詞歌曲的語言性特色和表演風格,我們針對下面幾點來進行闡述。
(一)語言特色以及音樂情感上的表現
藝術的創作是從感情的上進行的一種本源的演繹,而從情感的演繹上來說,具有真實情感的音樂本身就是震撼人心的。在進行吐字發音的過程中,掌握好相應的韻律,并根據所要表達的音樂情感以及實際的語言特色進行音樂情感上的特效表現,其與意境的融合,也應當從深埋于歌詞內部的基調進行全面的融合接觸。而借助于傳統的語言表現形式進行的處理中,我們從《我住長江頭》一文來進行分析,其中戀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在表現的過程中,簡單的音樂旋律,卻漸進的將這一結構進行了表達,并以淡雅的聲線將其進行了完美的詮釋。其語言的特色在描繪作品的過程中,以音樂的深厚情感將其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二)語言韻味以及民族文化的體現
聲韻的表現,是我國對文藝表現的一種最主要突出體現,這一音樂特征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將古詩詞的韻味進行了全面的表現,在處理這一特色的過程中,我們從古典的語言魅力上來看,民族文化的表現,也應當以古典語言的魅力結構以及繪畫美感進行全面的解析。音樂的旋律會導致其作品的蒼涼、悲壯等大環境,而演唱則以這一形式將其文風進行了全面的展現,作用更顯著。
(三)樂譜與詞義對演唱的影響
在一段傳統的音樂演奏張,詞義以及樂譜自身的風格氛圍都會直接影響整個表演的基調,我們從古典詩詞的音樂旋律以及曲調結構特點來看,這是將這兩種環境的一種完美融合。而對于中國古詩詞的分析,其演繹的風格,也可以通過內容上將故事的發展本身進行全面的演繹,而這也是古典詩詞在劇情表現中的特點。這不僅僅是在情感上的表現,也是對民族風格的一種體現。
結語
綜上所述,在古詩詞歌曲的表現中,從中國古典的文化形式來看,詩詞歌曲的表現具有很強的時代特色,而這種形式的藝術表現也將具有古典美感的藝術特效進行了演繹。歌詞、曲風、劇情特色,很大程度上都從人們的生活中提煉而來,針對于此,我們在進行研究中,應當從中國古詩詞歌曲的演化進行分析,在傳承中,簡化原有的唱腔方法,完成現階段的藝術傳承改革。
參考文獻
[1]牛鶩飛.簡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特點[J].北方音樂,2015,(4):167-168.
[2]彭紅梅.淺議中國古詩詞歌曲的歌詞特色對演唱風格的影響[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8):89-89,91.
[3]呂延莉.根據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把握其韻味[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4,(6):51-51.
[4]吳啟慧.中國古詩詞歌曲演唱特點及風格研究——以三首古詩詞歌曲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3.
[5]鄭德芳.談談古詩詞歌曲的演唱[J].電影評介,2010,(7):99-100.
作者簡介:管成峰(1980-),男,漢,碩士,山東科技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車姝紅(1982—),女,漢,本科,膠州三中音美組,中學二級,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