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學法在國內外都相當盛行,在教學法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對邵陽學院音樂系2011級音樂學5班為《曲式與作品分析》的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情況進行調查,通過對使用前、使用中以及使用后的情況進行比較,探索案例教學法的優勢與長處,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曲式與作品分析》;應用調查
一、案例教學法的涵義
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選取一個典型的“案例”為載體,教師通過提問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圍繞案例展開分析、討論交流從而掌握知識的方法,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行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發言,使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從“學會”走向“會學”。這種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創造了師生平等融洽的教學環境。
二、2011級音樂學5班基本情況
邵陽學院音樂系2011級音樂學5班原35人,來自湖南、江蘇、安徽、福建等全國各地。由于各省的高考程度和模式不同,對理論基礎考查和重視程度也不盡相同,學生的基礎也呈現出差異。35人中,湖南學生9人,占26%,基礎扎實;江蘇學生7人,占20%,基礎較好;安徽、湖北學生共9人,占26%,基礎相對弱一點;其余省份如甘肅、福建、山東等省份的學生共10人,占28%,基礎最為薄弱??偟膩碚f,湖南籍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較好,而福建籍學生由于高考前未著重學習樂理而較差,呈現出階梯狀的布局。經過大學兩年的學習,理論成績的分布有所變化。很多同學通過努力學習提高了《樂理》、《和聲學》的成績,但是也有一些原本基礎較好的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出現成績下降的現象,放松、懈怠學習,對理論課提不起興趣。至2013年7月《和聲學》結業時,該班35人的平均成績為74分,優秀5人,良好7人,大都集中在中等、及格的階段,2人不及格。
三、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情況調查
(一)案例教學法使用前的情況調查
2013年9月,我開始教授該班的《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在案例教學法使用之前對該班情況進行了摸底。經歷了休學、留級之后該班共32人,學習氛圍已經比較弱,很多同學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一副“得過且過”的消極心態,尤其是《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隨著理論學習難度的加大,音樂知識運用的綜合性加強以及教學手段和方式的陳舊單一,許多原本基礎較好的學生也開始感覺吃力,漸漸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和步伐;而那些基礎原本就弱的學生更是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了。整個班級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期考成績呈現“一邊倒”的分布形態,及格率下降,不及格達到了37℅(僅指卷面成績),只有少部分學生優良。既將不認真的學生顯示出來又凸顯了教學水平的低下,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二)案例教學法使用中的情況調查
大三第二學期,我用案例教學的模式進行教授。將全班同學分成6個小組,第一、二組各6人,其他四組均為5人。每組選取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管理本組成員。并要求各組成員要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由于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以復三部曲式等大型結構為主,具有很強的完整性,為我選取典型的作品“案例”打下了基礎。首先我根據本課教學目標,選取適當的教學案例,讓學生事先為這個案例作品制作相關知識的PPT課件,通過播放PPT課件增加學生的知識面;然后圍繞著作品進行提問,同學們先獨立分析,再進行小組討論,討論之后由一名同學作代表闡述本組的結論。接下來由教師組織全班討論,全班討論是在分組討論歸納的基礎上就某些共同性問題或分歧意見進行比較、探討,各組抒發己見并提出自己的依據;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評比,就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鼓勵,對有創新性的觀點和想法予以肯定,并通過給平時成績加分的形式予以獎勵。在此基礎上,要求全班同學對所學的樂曲進行音響的背誦,從而增加和累積音樂作品并提高聽辨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上課變得非常主動,無論是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還是準確性都有很大的進步。多媒體音響的播放增加了學生的感性體驗,案例教學的探討模式加強了學生曲式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和能動性,通過師生之間的互相激勵與批評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案例教學法使用后的情況調查
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革,增加了學生對《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的興趣和關注。學生上課非常認真積極,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課外作業,都能夠按時優質優量的完成。通過案例教學模式,既可以使老師準確掌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準備。又通過反饋及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案例教學法的使用提高了學生曲式作品分析的能力,也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強化其曲式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考試成績。較之前一學期相比,該學期成績明顯提高,最顯著的就是及格率提高了近30%;不及格率則下降了近10%。在2015年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該班的胡敏玲、晁佳琪同學以優異的成績分別考取了貴州師范大學和河北大學的音樂專業;劉文敏同學則以總分358第二名的優勢通過福建師范大學的初試,其中《音樂分析》得129分。這在整個音樂系的其他班級中是極少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四、總結
(一)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以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為始終,能夠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高漲的學習熱情。它創造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易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對學習的被動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積極學。
(二)有助于提高《曲式與作品分析》的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注入式”的教學方式沉悶乏味,教學效果不容樂觀。案例教學模式的建立,學生圍繞一個案例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師再進行歸納和總結。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討論、交流將理論知識生動化、形象化,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品分析能力
案例教學以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為始終,而問題的解決要求獨立思考,開動腦筋,展開理性思維。以問題來啟動思維,以理論來指導思維,最后以思維來推出合理的結論。通過這一方法,學生能夠逐漸掌握學習方法,善學、會學、活學,從而提高學生的作品分析、遷移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勇,段君瑋.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8).
[2] 張兵.案例教學在運籌學教學中的運用[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03).
[3] 高為杰,陳丹布.曲式分析基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謝秋菊(1980.9-),女,漢,湖南耒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作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