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摘 要: 采用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結合傳統教學的模式,對中藥制劑分析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通過學生課后反饋和問卷調查表明,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了協作溝通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中藥制劑分析 教學改革 案例教學法 PBL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
中藥制劑分析是高職高專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是研究和發展藥品全面質量控制的“方法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對保證人民群眾使用安全、高品質、有效和質量穩定的藥品有重要意義。此門課程是以基礎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中藥提取與分離技術、中藥鑒定技術、中藥制劑技術等課程的知識為基礎,注重其在現代中藥制劑質量控制中的應用,著重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學生理論基礎、實訓場地及實訓條件的時間和空間上的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其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中藥制劑分析學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上多采用傳統式教學,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方式,忽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造成學習效率低、動手能力弱,束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因此,筆者在2013級和2014級中藥制藥專業的學生的中藥制劑分析學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教學和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模式,對中藥制劑分析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改革。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1-2]主要是指首先學生掌握了相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之上,在教師的精心指導和策劃安排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標準,應用典型案例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和分析,再通過學生的自我獨立思考和團體協作繼續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案例或問題的能力。因為中藥制劑分析的綜合性強,知識體系龐雜,知識點繁多、瑣碎,涉及多學科及各學科知識的相互關聯性,所以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應用案例教學法[3-4],采用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討論并實踐,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協作溝通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討論明目地黃丸的含量測定方法,該處方中含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等12味藥材,根據功能主治,可選擇熟地黃中地黃素作為質量控制指標,也可選擇山茱萸中熊果酸作質量控制指標,可選擇山藥中薯蕷皂苷作為質量控制指標,還可選擇多指標成分來控制質量。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答與辯,師生共同討論,逐一糾錯并加以總結,這種開放式互動討論式教學往往比教師單純口授更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因此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更具有針對性,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增強教學效果。
2.問題式教學法
問題式教學法[5-6](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依托、以探究問題為導向的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PBL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主動思考和協作解決問題,從而學習并掌握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
中藥制劑分析學是中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差、學習效果不理想。通過PBL教學法使學生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實際操作過程的理解[7]。比如,在講授《中藥制劑質量標準研究》這一內容時,首先為學生列舉在我國發生的中藥制劑不良反應事件[8]:第一,有生產廠家將川木通誤用成具有腎毒性作用的馬兜鈴酸的關木通,從而導致臨床上發生腎損傷和腎衰竭的現象;其次,魚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7種中藥注射劑引法的嚴重不良反應,在臨床上產生了嚴重過敏性休克、呼吸困難、剝脫性皮炎等,過敏性休克患者中有死亡病例,由于這些中藥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而被國家藥監局叫停,而受到影響的藥品生產企業達200家左右。最后,“復方蘆薈膠囊”事件,據報道“復方蘆薈膠囊”中重金屬汞含量超過英國國家藥品標準11.7萬倍而被禁止出售。由此,將問題逐一引出:是什么原因導致以上不良反應的發生?如何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現在的藥品是如何進行生產的?還存在哪些不足?應該如何規避問題的發生?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將班級同學分成五六人一組,先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提出初步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制訂出完善的藥品質量標準方案,再組織教師參與組內討論,各小組同學和指導教師共同討論本組的方案。討論結束時,由指導教師對每組匯報的方案進行點評,做到及時指出錯誤、提出正確的觀點并加以總結。
3.多媒體教學法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教學內容制作成課件,適當地融合文字、圖像、動畫及聲音等相關素材,給學生以直觀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將多媒體課程的靈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優勢體現到教學過程中[9-10]。
中藥質量檢驗是中藥學中的一項核心技能,對于實驗操作的標準和規范有著嚴格的要求,但由于中藥分析實驗內容較多而課時有限,本教研室積極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11-12],將中藥制劑分析中的各種實驗操作制作成微課上傳至我校網絡教學平臺,便于學生線上或線下下載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對上課的內容加以預習,從而增加實驗教學時間并加深實驗規范操作的印象。
除此以外,還可以配合分析儀器實物教學,通過多媒體展示分析儀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比如在講到第五章《中藥制劑的含量測定》這一內容時,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對樣品進行檢測,那么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高效液相色譜儀的工作原理以Flash動畫的形式給同學展示,模擬儀器由自檢到樣品檢測的全過程,然后調節色譜條件,在工作站上顯示高效液相色譜峰。同理,在中藥制劑分析課程上涉及的其他儀器,例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紅外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質譜儀等都可以用Flash動畫進行仿真操作,在上課時一邊講解一邊放映,使抽象、復雜、枯燥的內容變得簡單、直觀,這樣更直接地了解了分析儀器的工作過程,加深了記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使用和掌握儀器,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
4.結語
中藥制劑分析學是一門應用性及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通過采用傳統教學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方式,對中藥制劑分析這門課程進行改革,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創新思維,進一步掌握中藥制劑質量研究的現代科學方法和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分工和合作,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促使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中藥制劑分析學的教學過程中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通過學生的課后反饋及和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考核結果相比較表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能全面強化學生的自學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中藥制劑分析教學中,通過傳統教學與多種教學相結合的實踐可以推動教學改革,同時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使教學效果得到明顯強化。多種教學法作為傳統教學法的改革,可以培養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該教學模式應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習平.案例教學法在“應用中藥學”教學中的應用[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10):2510-2511.
[2]陳虹.案例教學法在衛生法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6):73.
[3]舒勝.高職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實踐與探索[J].高職論叢,2011(03):52.
[4]張俊河,董衛華,王芳,等.案例教學法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2):139.
[5]秦冬梅,陳韓英,王新兵,等.PBL教學法在中藥藥劑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4,15(32):57-59.
[6]賈永艷,祝俠麗,黃海英,等.PBL教學法在《中藥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12,3(33):81-82.
[7]李學濤,程嵐,呂佳,等.中藥藥劑學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4):106-107.
[8]張梅,宋芳芳,雷曉莉,等.PBL和傳統教育相結合在中藥制劑分析教學中的應用[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4(1):19-20.
[9]查道成.多媒體技術在《中藥藥劑學》教學中的利弊[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9):74-93.
[10]楊小虎.多媒體教學若干問題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3).
[11]梁建云.多媒體技術在藥理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7).
[12]甘蓉.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比較[J].時代農機,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