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潔,王智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手麻科,重慶400014)
前饋控制在兒童先天性心臟手術護理中的應用
張晶潔,王智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手麻科,重慶400014)
目的探討前饋控制在兒童先天性心臟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該方式用于兒科手術護理提供依據。方法以2013年1~12月在該院進行心臟手術患兒24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分級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前饋控制護理和常規手術室護理。比較兩組患兒護理缺陷發生率和手術醫生滿意度,統計護理缺陷原因并進行分析。結果手術護理缺陷共計發生41例,占總例數的17.8%(41/240)。觀察組復雜先天性心臟病護理缺陷發生率及簡單先天性心臟病護理缺陷發生率[3.3%(4/120)、1.7%(2/120)]明顯低于對照組[21.7%(26/120)、7.5%(9/12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醫生滿意度[93.3%(112/120)]高于對照組[71.7%(86/1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前饋控制的理論和方法來加強手術室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降低患兒手術風險,提高手術醫生的滿意度,是改進護理質量的有效途徑。
護理工作/組織和管理;心臟缺損,先天性/外科學;兒童;前饋控制
前饋控制是指在管理工作開始之前,對管理工作所產生的后果進行預測,并采取預防措施,使可能出現的偏差在事前就得到避免,是一種能有效降低損失而帶有預防性的控制方式[1]。運用前饋控制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可以把各種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實施護理措施之前,從而達到護理安全的目的[2]。建立和落實前饋控制管理,可使護理管理者在護理缺陷發生前進行預測,并采取預防措施,保證護理安全,顯著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3-4]。手術室是一個高風險的科室,手術護理質量是確保手術安全的重要前提,防范護理缺陷是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關鍵。對此,本院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患兒采用前饋控制護理,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1~12月入本院手術的240例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患兒為研究對象,年齡0~1歲。按照手術分級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0例。觀察組患兒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7 d至1歲,平均(0.63±0.11)歲;復雜先天性心臟病55例,普通先天性心臟病65例。對照組患兒中男 68例,女52例;年齡10 d至1歲,平均(0.58±0.13)歲;復雜先天性心臟病58例,普通先天性心臟病62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疾病構成比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其中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大動脈錯位(TGA)、右室雙出口(DORV)、完全性房室間隔通道(CAVC)、主動脈弓離斷(IAA);普通先天性心臟病包括房間隔缺損(ASD)、室間隔缺損(VSD)、動脈導管未閉(PDA),卵圓孔未閉(PFO)。
1.2 方法 觀察組患兒給予前饋控制護理,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統計并比較兩組手術患兒護理缺陷發生率和手術醫生滿意度,并對護理缺陷發生原因進行分析。

表1 兩組患兒疾病構成比較[n(%)]
1.2.1 前饋控制內容 (1)成立護理安全小組,每月開展護理安全小組會議,回顧性分析護理缺陷發生的原因;(2)定期業務學習,加強自身護理知識和技能,選派成員外出學習和參加學術交流會議;(3)提高風險和法律意識,組織學習手術室的相關法規,增強護理人員責任和法律意識,知曉相關權利義務;(4)增強團隊間合作,優化配備護理人員結構,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監督,防范護理缺陷,共同提高自身能力;(5)定期考核護理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2.2 護理缺陷包括 (1)手術物品準備不足或不符合要求(手術用品準備不準確、持物鉗夾持不緊密、手術用刀剪針不銳利、結扎線韌性不良);(2)設備、儀器、器械使用不佳(術前未排除器械故障導致術中無法使用、電刀電極固定不牢、保溫毯未提前預熱);(3)宣教不到位(家屬未熟知手術流程注意事項導致未按時給患兒禁食、禁飲及更換手術衣,家屬未熟知手術時間導致未按時在病房等候,家屬術前過分焦慮不安);(4)護理記錄書寫不及時或漏項(護理記錄漏記、錯記,記錄不準確、未及時記錄、保存不完善);(5)交接不清(交復蘇室時各種引流管、留置針數量清點不清,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交接含糊);(6)清點物品不清(術前、術中、術后清點手術物品有誤,術中使用的紗布及引流條標記不清,未能做到心中有數);(7)護送不當(家屬術前心情緊張,患兒不能正確回答問題導致接錯患兒或送錯手術間);(8)消毒隔離不嚴(未按要求檢查手術包是否完好、消毒時間、消毒效果及時效、手術室未按要求消毒)。
1.2.3 手術醫生的滿意度 (1)手術醫生對手術器械是否滿意(術中使用的刀、剪、針等手術用品符合手術要求);(2)手術體位是否滿意(患兒體位符合手術要求且利于手術操作);(3)手術配合是否滿意(術前、術中及術后清楚手術流程準確配合操作,手術用品準備完好,鋪巾、消毒及手術用品傳遞準確)。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護理缺陷發生情況及分類 手術護理缺陷共計發生41例,占總例數的17.8%(41/240),最常見不良事件為手術物品準備不足或不符合要求[24.39%(10/41)]、物品清點不清[24.39%(10/41)]和護理書寫不及時、漏項[19.51%(8/41)],占護理缺陷總發生率的68.29%(28/41)。手術護理缺陷分類見表2。
2.2 兩組患兒護理缺陷發生率和醫生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復雜先天性心臟病護理缺陷發生率及簡單先天性心臟病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醫生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護理缺陷原因統計結果 護理缺陷發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責任心不強[21.95%(9/41)]、工作情緒不佳和注意力不集中[19.51%(8/41)]、未認真執行制度和護理規范[14.63%(6/41)],占總護理缺陷發生的56.10%(23/41)。見表4。

表2 手術護理缺陷分類

表3 兩組患兒護理缺陷發生率及醫生滿意度比較[n(%)]

表4 手術護理缺陷發生原因
3.1 實施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前饋控制的意義 實施前饋控制能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有效降低護理風險[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護理缺陷明顯降低,醫生滿意度顯著增加,證明前饋控制可有效控制護理缺陷的發生。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使用器械物品較多,加之兒童在各個年齡段生理、心理的不同特點,手術配合有一定的共性操作。在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中,實施前饋控制,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對手術的要求、醫生的個人習慣,手術常用器械、物品,操作方式等進行評估,能滿足不同手術的需求,讓手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得心應手,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進一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保證患兒的安全。前饋控制對先天性心臟病圍術期的特殊臨床進程有預見能力并積極干預或改變治療策略等,這些將最大程度提升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生存質量[6]。
3.2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護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缺陷中,手術物品準備不足或不符合要求的現象及物品清點不清最多。手術護理缺陷發生的原因中,責任心不強、工作情緒不佳和注意力不集中及未認真執行制度和操作規程是重點突出的問題。做好前饋控制能有效對這些問題進行控制。術前應對可能知識缺乏面臨的問題進行充分準備;在手術過程中,注重團隊合作,并進行溝通、交流的技巧訓練。倡導在工作中發揮團結互助精神,同事之間常提醒、多幫助,相互監督,彌補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防范護理差錯[7]。通過引用團隊心理安全建設的概念,從提高認識,加強全體成員的團隊意識、提倡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創建和諧團隊、營造全員參與的氛圍[8]。本研究數據顯示,前饋控制可以將手術護理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使手術室護理管理從單純被動處理差錯與事故的事后管理模式逐步向預警、防范、干預的管理模式轉變,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
3.3 運用前饋控制的理論和方法來加強兒童手術室的安全管理 運用前饋理論,根據手術室工作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制訂出相應的制度,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9]。在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護理中實施前饋控制,可以在患兒手術前就制訂詳盡周密的手術護理計劃,對圍術期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患兒的生理、病理、心理、手術方式、手術器材和設備等事先進行全面、綜合的評估;并根據護理規范,制定相應措施,避免在問題發生時或發生后才進行處理,使手術時間延長,影響手術進程,降低手術質量,造成護理缺陷。加強護理管理是預防和減少護理缺陷,確保護理安全的有效措施[10]。作為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更新觀念,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術中主動配合,防止差錯事故發生,提高手術護理質量。
3.4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實施前饋控制面臨的問題 前饋控制是一種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方法。實施前饋控制優點∶(1)在兒童手術室護理中可以防患于未然,以避免事后控制對已鑄成的差錯無能為力的弊端,做到有備無患。(2)在兒童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前饋控制,不易造成面對面的直接沖突,減少醫護、醫患和護患之間的矛盾,易于被接受并付諸實施。但是,前饋控制也存在不足之處,如術前對患兒的了解僅來源于病歷資料和家屬,與患兒接觸時間短,而手術患兒的病情發展是動態的,特別是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病情的變化更是復雜,不好預測,最終對次日手術患兒情況不能進行充分、全面的評估。由于對事前控制因素無全面認識,信息的不全導致制訂的計劃發生一定的偏差。
綜上所述,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進行前饋控制存在一些問題,但該方法仍是一種事前控制的安全措施。對手術患兒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預判,能把護理缺陷“扼殺”在萌芽狀態。本研究顯示,實施前饋控制后,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護理缺陷明顯降低,護理質量顯著提高,同時醫生滿意度顯著增加,降低了手術風險,切實保障了患兒的手術安全,值得兒科臨床推廣。
[1]周加玲,王志成.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0,39(13)∶1764-1766.
[2]彭曉雙,張爽秋.前饋控制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1995(3/4)∶40-41.
[3]謝瑋娜,何麗云,于美華,等.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缺陷中的運用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40-142.
[4]譚愛娥.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2)∶338-339.
[5]劉麗霞,樊克勤,張晨,等.前饋控制對降低手術部位切口感染發生率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9)∶3624-3626.
[6]何萍萍,唐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圍手術期管理與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3)∶204-206.
[7]朱月琴.透過SHEL模式看護理安全[J].齊魯護理雜志∶外科護理,2008,14(3)∶83-84.
[8]王悅.手術室團隊心理安全管理的探討[J].天津護理,2011,19(4)∶222-223.
[9]刁國宣,藺習鳳,柴靜.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與安全隱患的防范[J].重慶醫學,2008,37(7)∶773-774.
[10]馬桂清.加強護理管理預防和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J].臨床醫學,2010,30(9)∶125-12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3.044
:B
:1009-5519(2015)13-2035-03
∶2015-03-26)
∶2013~2014年度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國衛辦醫涵[2013]544號)。
∶張晶潔(1971-),女,河南鄭州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臨床教學和兒童心胸外科手術護理工作;E-mail∶jingjiezha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