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蓮,毛業娜
(南岸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重慶400061)
中藥足浴聯合神經血管治療儀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
周仕蓮,毛業娜
(南岸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重慶400061)
目的觀察中藥足浴聯合紅外/紅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重慶市南岸區中西醫結合醫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DPN院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泡腳與神經血管儀激光聯合治療,治療4周后,對比分析兩組的臨床療效及感覺閾值(VPT)。結果所有患者治療后周圍神經病變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PT測定值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采用中藥足浴聯合紅外/紅光治療DPN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震動覺閾值,應大力臨床推廣。
中草藥;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發癥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下而出現的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和(或)體征,由多種致病因素參與DPN的發生與發展。其中DPN是該病最主要的并發癥之一,DPN的發病率最高達到90%[1-4]。通常表現的臨床癥狀包括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等,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5-7]。本研究通過使用胰島素和(或)降糖藥,再將中藥足浴與神經血管治療儀激光聯合治療,中藥足浴通過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泡足,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下肢末梢循環,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將重慶市南岸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DPN患者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35~75歲,平均(57.25±9.48)歲,糖尿病史10~20年,平均(15.13±4.22)年,DPN 4~10年,平均(5.25±4.38)年。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足部皮膚有破損者不進入該組)中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齡(54.48±9.57)歲;對照組中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齡(56.47±9.4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入選標準為 (1)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有以下任一合并情況的患者:①神經系統檢查有明顯深、淺感覺減退,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②四肢末端對稱性感覺障礙,如針刺樣疼痛,發涼或手套、肢端麻木、自發性燒灼樣、襪套樣感覺異常;③采用神經傳導速度檢測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有明顯下降的情況;④DPN已經停止使用藥物2周以上的患者;⑤肝、腎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均已停用DPN藥物2周以上的其他治療,且已排除其他因素所致周圍神經病變。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飲食指導、健康教育、適當運動、控制血糖,降壓、調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中藥足浴和紅外/紅光治療,中藥浴足采用“足浴1號”自擬方:沒藥10 g、黃柏10 g、苦參15 g、川芎15 g、銀花藤10 g、丹參15 g、乳香10 g、沒藥10 g,全部做成粉劑。足浴方法:在浴盆盆底放入塑料袋,加入藥粉,加40~50℃熱水2 000 mL混勻,水溫控制在38~40℃時進行足浴。紅外/紅光治療采用邁能紅外/紅光治療儀MPET-800(北京藍訊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每天1次,每次30 min,分上、下午交換,1周為1個療程,總療程為4周。操作方法:(1)根據病變范圍選擇使用電擊板數量(共有8個),用一次性塑料保鮮膜或醫用一次性薄膜手套包裹好選定的電擊板(一般選擇4~6個),固定于患者下肢三陰經和三陽經的主要穴位上,防止交叉感染。(2)調節溫感度(共有10個檔),以患者感覺溫熱為宜(一般選擇6~8檔),防止燙傷。治療前后分別觀察兩組患者的周圍神經病變癥狀,并檢測感覺閾值(VPT),根據主要癥狀和VPT測定結果判定療效。VPT檢測采用數字震動覺閾值檢測儀Sensinometer A(北京藍訊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方法:患者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下,把數字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儀的震動鈕放在患者的大拇趾背側的基底部,把頻率調在128 Hz,將電流強度由弱到強慢慢調整,振幅就會逐漸增加,直到患者被感知,之后選患者的伏特數就是震動覺閾值,再重復檢查1次,2次檢查的平均值為最終數值5。
1.2.2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好轉,VPT測定表示震動感覺正常值或減少10 V以上;有效:臨床癥狀已經減少,VPT測定表示震動感覺值較前減少5 V以上;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減輕甚至加重,VPT測定表示震動感覺值較前減少不足5V。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所有患者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PT測定值比較 兩組患者的治療后VPT測定值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VPT測定值比較(±s,V)

表2 治療前后VPT測定值比較(±s,V)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1。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n 治療前 治療后25 25 17.5±5.0 17.0±4.1 11.5±3.5a10.5±3.0a
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和致殘原因[8]。目前DPN的發病機制還尚不明確,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結果,但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血糖,其中還可能有細胞因子異常、氧化應激、免疫因素、代謝紊亂,血管損傷,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等。多數學者認為高血糖引發的代謝異常與微血管病變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微循環發生障礙,致使周圍神經缺氧,是DPN發生的重要原因[3]。采用單藥治療DPN效果不明顯,在中醫屬于“痹癥”范疇,查閱醫學古籍中記載,消渴患者有“四肢痿弱”、“消渴日久,單間手足麻木,肢涼如冰”[9],意思是說,如果一旦消渴時間較長,就會產生陰虛煩躁、氣陰虧損、血行凝滯及脈道阻滯等疾病,可能會引起肢體乏力、麻木、疼痛[10]。
采用中醫外治的方法(外治法無創傷)不僅費用相對較低,而且能降低患者的疼痛,傳統上較常用的有外洗、外敷、外搽、足部按摩等方法[11]。在此基礎上加用中醫外治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癥狀,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神經傳導速度,而且還達到治療DPN的目的[12]。神經血管治療儀是利用紅外線(880 nm)和紅光(640 nm)2種激光的優點,通過紅外線熱輻射和紅光的穿透性作用,對人體患病部位進行物理照射,能使機體內皮細胞和血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釋放一氧化氮,游離的一氧化氮被機體細胞吸收并促進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炎、鎮痛及促進組織再生。本方法通過中藥足浴(外洗)聯合神經血管治療儀激光治療DPN,在熱能的作用下,通過皮膚、毛孔及足三陰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和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吸收藥物,刺激血管和神經,引起肢端血管擴張,使血絡輸布全身發揮作用,微循環和神經病變改善。將中藥足浴與神經血管治療儀激光聯合治療DPN 4周后,患者主要癥狀和VPT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且治療組總有效率(88.0%)明顯較高對照組(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中藥足浴與神經血管治療儀激光聯合治療DPN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孟慶賀,陳繼玲.博可保聯合中藥泡足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0,22(8):675-676.
[2]張治波,李俊華.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9):15.
[3]張敬一,史國兵,徐博,等.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4,31(8):643-648.
[4]盧益麗.通心絡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7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4,49(12):926.
[5]崔淼.中藥足浴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0):80.
[6]王亞麗,趙泉霖.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2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1):25-26.
[7]嚴瑋瑛,趙瑞玲.穴位貼敷聯合溫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24):4511-4512.
[8]廖二元.內分泌代謝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375.
[9]丁泳.中藥外洗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0例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1,23(10):140-141.
[10]王文英,簡小兵,戴蓮儀.羌活外洗方熏洗治療糖尿病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1,33(10):15-16.
[11]陸芝蘭.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8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9):159-160.
[12]林任,趙燦.中藥熏洗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1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4,20(7):103-10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34
:B
:1009-5519(2015)14-2178-03
2015-04-24)
周仕蓮(1970-),女,重慶永川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工作;E-mail:2537174659@qq.com。
毛業娜(E-mail:4518127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