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王正中,龐海玲,冉 華,吳惠萍,馮翠萍,楊秀梅,劉亞玲
(黔江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重慶409000)
基層醫院冠心病監護病房專科護士培養模式的研究
王志娟,王正中,龐海玲,冉 華,吳惠萍,馮翠萍,楊秀梅,劉亞玲
(黔江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重慶409000)
目的探討基層醫院冠心病監護病房(CCU)專科護士培養模式。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對26名在心血管內科從事護理工作滿2年的執業護士進行CCU專科方面的系統培訓。聘請院內外專家給予理論授課6個月240學時,之后在CCU和ICU各輪轉3個月,由該CCU和ICU臨床教師1∶2帶教,1年后進行效果評價。結果培訓后,CCU專科護士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CCU病房質量評分、特一級護理評分、護理安全評分、消毒隔離評分及護理文書評分均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CCU專科護士在基層醫院的培訓模式具有可行性,CCU專科護士的綜合素質和CCU護理質量均明顯提高,但護士的護理科研能力相對薄弱,應根據需求開展有效可行的護理科研規范化培訓。
冠心病重癥監護病房;護士;在職培訓;護理質量審核;護理工作/組織和管理
冠心病監護病房(CCU)是由心血管內科獨立設立出的診療單元,也稱為心臟病加護病房,由于其特殊地位,要求有特殊的診療環境支撐和人文關懷規范。因其擁有先進儀器設備和規范的診療程序,集中了具有豐富心臟急救經驗的心內科醫生和經過了專門訓練的護士,CCU的收治患者診療范疇如今已包括所有的心血管病急重癥患者[1]。CCU對心臟急、重癥患者實施集中的治療、護理和管理,使危重心臟病患者得以及時、正確的診治,病死率已明顯下降。因此CCU要求醫生和護士不僅要具有相當的醫學知識,還要掌握各種監測技術及嫻熟的急救能力。在我國目前尚無完善的CCU專科醫師和護士培訓體系,因此在職繼續教育尤其必要[2]。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對26名心血管內科護士進行了CCU專科方面的系統化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參加培訓的人員均為在心血管內科從事護理工作滿2年以上的執業護士,其中本院18人,院外護士8人,共計26人。均為女性;年齡22~42歲,平均(28.6±5.3)歲;主管護師2人,護師10人,護士14人;本科6人,大專16人,中專4人。
1.2 方法
1.2.1 成立課題小組 由10人組成,由心血管內科護士長擔任課題組組長,其主要任務是確定研究主題,選擇專家,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統計分析等。
1.2.2 遴選專家 本研究選取在本院心血管內科醫療、心血管內科護理、ICU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管理和科研管理等幾個領域的專家19名。
1.2.3 培訓方法 (1)成立由心血管內科護士長為組長的專科教學小組,并與其他成員共同制訂CCU專科護士培訓的計劃、評定和考核標準。(2)教材:選擇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CCU臨床與護理》及中華護理學會和香港危重病學護士學會共同組織編寫而成《危重癥護理專業規范化培訓教程》為主要教材。此外,自編《CCU專科護士培訓班學習手冊》。(3)培養模式:在每周二及周四晚上進行理論授課,每周40學時,6個月完成共240學時的理論課學習。著力于培養護士CCU重癥監護思維能力、護理管理及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理論課培訓結束后,進入6個月的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學員2人一組,ICU輪轉3個月,CCU輪轉3個月。在實踐階段采取1∶2的帶教比例,即1名教師帶教2名受培訓護士,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接軌。
1.2.4 課程設置
1.2.4.1 公共理論課 包括護理教育學、循證護理學、護理健康評估技能、醫患溝通與交流、臨床護理管理學、教學基礎、文獻檢索、英文文獻閱讀指導、科研設計及論文寫作、醫學統計學、國內外護理新進展等。
1.2.4.2 專業理論課 內容包括CCU工作范圍、特點、發展趨勢,心臟解剖、心電圖知識,心血管常見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療方法,護理常規,常見用藥和搶救藥品的藥理知識,心血管介入治療各時期的護理常規,手術方法,最新進展,常見并發癥處理等。
1.2.4.3 臨床實踐 CCU各種儀器(心電監護儀、輸液泵、呼吸機、除顫儀、心電圖機等)的工作原理和觀察應用,搶救技術及護理,心血管介入圍術期觀察及護理等。
1.2.4.4 護理教育 心血管內科患者健康教育,冠心病隨訪管理,個案管理等。
1.2.4.5 考核答辯 要求學員完成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后,結合工作崗位,完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護理宣傳、轉診、健康教育活動策劃、個案護理、護理研究相關綜述和工作規劃等結業報告,參加結業答辯考核,專家對學員的報告做現場評審。
1.2.5 效果評價方法 (1)綜合能力考評。分為理論考核和臨床操作技能考核。理論考核:共有4次,理論授課結束時考核1次;輪轉科室出科前考核1次(共2次,分別為ICU輪轉出科前和CCU輪轉出科前);理論和輪轉全部培訓結束進行1次總考核。臨床操作技能考核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入科考核、階段測評考核和出科考核,由臨床專科護士組成的考核小組根據相關技術操作流程規范進行,滿分為100分。(2)護理質量評價。每月護理部組織由護士長和護理骨干組成的質量管理委員會根據相關質量標準分組對各科室進行護理質量的綜合考核,包括病房質量、特一級護理、護理安全管理、消毒隔離質量、護理文件書寫質量等進行評分,進行培訓前(2013年3~4月)、培訓后(2014年3~4月)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培訓前后CC U專科護士護理理論、操作成績比較 培訓后,CCU專科護士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均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CCU專科護士護理理論、操作成績比較(±s,分)

表1 培訓前后CCU專科護士護理理論、操作成績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階段培訓前培訓后n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26 26 t P --72.3±6.4 88.6±5.3 14.818 <0.01 85.2±5.5 93.5±3.4 3.952 <0.01
2.2 培訓前后CCU護理質量檢查評分比較 培訓后,CCU病房質量評分、特一級護理評分、護理安全評分、消毒隔離評分及護理文書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培訓前后CCU護理質量檢查評分比較(±s,分)

表2 培訓前后CCU護理質量檢查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階段n 病房質量特一級護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護理文書培訓前培訓后26 26 t P --92.1±2.2 97.2±1.4 6.375 <0.01 93.3±2.4 96.6±3.1 4.714 <0.01 91.4±3.1 98.6±0.8 3.130 <0.01 92.5±3.2 98.5±1.2 3.000 <0.01 92.6±2.5 96.7±1.3 3.417 <0.01
3.1 在基層醫院進行心血管內科CCU專科護士培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慶市黔江區地處于重慶市的渝東南地區,山多路險,民族眾多,離主城區較遠。由于醫療條件和水平的限制,CCU護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本院作為渝東南醫療中心,是本地區唯一一所三級甲等醫院,除完成自身的醫療任務外,還擔負著為本地區醫療單位培養人才的重任。本院的心血管內科能開展各種類型的介入診療,CCU病房設備精良,護理人才隊伍結構合理、技術嫻熟,能為患者提供專業、優質的護理,同時帶教護士也具備較豐富的理論授課經驗和臨床帶教能力。為本地區的醫院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僅是醫療工作的需要,也是維護各民族團結的需要。培訓中本院結合本地區的整體水平和開展的業務技術進行課程設置,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修正培訓方案,提高參加培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理論知識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2 系統的CCU專科護士培訓,有利于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本校采取理論結合實踐的培訓模式,理論課學習結束后緊接進入CCU和ICU輪轉,采用理論培訓、實踐訓練與考核一體化管理措施,旨在培養出一批具有較高理論實踐能力、綜合性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CCU專科護士。由表1可知,26名學員在培訓前后,理論和實踐操技能有顯著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從表2可以看出,培訓前后CCU的各項護理質量指標有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3.3 在基層醫院實施CCU專科護士培訓的困難和問題。目前我國還沒有專科護士制度[3],雖然專科護士培訓已被廣大醫院重視,但是護士參加專科培訓并獲合格證后,卻沒有在日常的工作中真正體現專科護士應有的價值。有調查顯示,對于參加培訓的目的,僅有42.5%的學員認為參加培訓后“能夠體現專科護士價值”,包括運用培訓所學進行臨床帶教、理論授課、管理、學術研究等方面,且大部分學員培訓后的薪酬待遇沒有發生變化,僅15.6%的學員認為培訓與晉升職稱、職務等有關。因此,建立完善的專科護士培訓后管理制度,擴大專科護士的工作范疇,提高其薪酬待遇等后續改進都將有力推動培養專科護士的發展[4]。
在基層醫院,CCU人員配置尚未完全按合理的床護比例進行配備,CCU護理人員不足、傳統護理觀念根深蒂固使部分CCU護士對專科護士培訓工作的積極性不高;CCU專科護士培訓后,其上崗、晉升和薪酬待遇提高等方面的仍然處于模糊規定階段。經過培訓后的臨床一線CCU專科護士,雖然在CCU護理工作中充分運用所學,但是由于沒有得到行政部門的正式資格認證,還得不到患者、同行、醫院、社會的完全認可,其專業價值小于實際收入,以上均給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另外,由于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起步較晚,護理人員的第一學歷仍以大專、中專為主[5],特別是在基層醫院,護理人員普遍科研素質不高,在科研設計、文章撰寫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且基層醫院在這方面的師資力量薄弱,導致了護理科研水平較低。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培訓效果,單純依靠任課老師的個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取得多方面的足夠重視,努力申報專科護士的培訓基地,獲得專科護士培訓認證,同時逐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保障教學質量。
[1]國航遠,馬長生,李毅剛,等.CCU手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8-26.
[2]李宜富,董少紅.CCU臨床與護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189-192.
[3]李亞潔,廖曉艷,蔡文智.廣東省護理人才培養的現狀與思索[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9):690-691.
[4]周麗娟,李雪玉,梁英.心血管病專科護士培訓的需求和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5):1185-1187.
[5]沈寧.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3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58
:B
:1009-5519(2015)14-2226-03
2015-05-31)
重慶市黔江區科委科技計劃項目(2013009)。
王志娟(1975-),女,廣西桂林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內科臨床護理及急危重癥臨床護理工作;E-mail:guilinwangz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