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琴
(巴南區人民醫院普外科,重慶401320)
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與體位性高血壓臨床分析及護理風險防范
付 琴
(巴南區人民醫院普外科,重慶401320)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OH)與體位性高血壓(OHT)病癥的原因,并總結相應的護理防范措施。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血壓測量結果其分為分成OH組(50例)、OHT組(24例)與體位性血壓正常組(ONT組,126例),觀察不同年齡段OH與OHT的發生情況及三組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情況。結果>80歲的高血壓患者OH與OHT的患病率明顯高于65~80歲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OH組與OHT組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高于ONT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OH組與OHT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齡高血壓患者OH與OHT病癥較常見,且多合并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與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需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防范措施。
高血壓;低血壓,直立性;年齡因素;體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癥
在臨床上,體位性低血壓(OH)與體位性高血壓(OHT)多發于老年人群中,且發生率也隨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增長。OH則是指高血壓患者在站立3 min后,其血壓值同平臥時血壓值有顯著下降,約占老年高血壓患者的1/3[1];而OHT是指高血壓患者在站立3 min后,血壓值同平臥位時的血壓值相比較,有顯著升高,約占老年高血壓患者1/10[2]。一旦出現上述2種病癥,將大大增加高血壓患者出現腦卒中、冠心病與糖尿病等病癥的患病率,極大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為此,本研究選取1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具體探討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OH與OHT的特點,并提出相應的護理防范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齡65~89歲,平均(72.00±3.00)歲。納入標準:均滿足“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制定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3]中關于“高血壓”的相關診斷標準;年齡均在65歲以上,能自行配合檢查,能自行站立。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者;長期臥床者;合并嚴重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與心律失常者,惡性腫瘤晚期者;無法配合檢查者。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腦卒中與冠心病、血脂異常等心血管疾病。根據患者血壓測量結果,將其分成OH組(50例)、OHT組(24例)與體位性正常血壓組(ONT組,126例)。OH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66~89歲;OHT組中男20例,女4例,年齡68~89歲;ONT組男80例,女46例,年齡65~80歲。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測量方法 由2名專業護士對所有患者的血壓進行測量,具體步驟為:在患者服用降壓藥物2~3 h后,借助標準立式水銀血壓計測量患者血壓;先引導患者取臥位,在靜息10 min后測量右臂血壓,間隔1 min測量3次取平均值;后引導患者站立,待其雙腳著地站立后測量右臂血壓,間隔1 min測量3次取平均值,詳細記錄患者的血壓水平與癥狀。
1.2.2 診斷標準 (1)OH診斷標準[4]:從臥位轉為立位后3 min,收縮壓(SBP)下降大于或等于20 mm Hg(1 mm Hg= 0.133 kPa),或舒張壓(DBP)下降大于或等于10 mmHg。(2)OHT診斷標準[5]:從臥位轉為立位后3 min,SBP升高大于或等于20mmHg,或DBP升高大于或等于10mmHg。
1.2.3 觀察指標 (1)對不同年齡段患者OH與OHT的患病率進行觀察;(2)對比觀察三組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段患者OH與OHT的患病率比較 >80歲的高血壓患者OH與OHT的患病率均高于65~80歲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患者OH與OHT的患病率比較[n(%)]
2.2 三組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情況比較 OH組與OHT組患者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與腦卒中的患病率顯著高于ONT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OH組與OHT組患者上述疾病患病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情況比較[n(%)]
本研究發現,臨床上高齡高血壓患者更易出現OH與OHT,且該類患者合并血脂異常、腦卒中、冠心病與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ONT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同王萌萌[6]研究結果相似。為此,針對該類患者,臨床上必須加強護理防范,具體結合患者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防范措施。
3.1 日常生活護理 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入院診治過程中,護士不僅需測量其臥位血壓,還需測量其立位血壓,一旦確診為OH或OHT,護士就需詳細向患者講解該病癥發生的原因與相應的應對措施,叮囑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起床之前,先活動四肢以促進血液循環,起床時慢慢轉為半臥位,后轉為坐位,將雙腿下垂,待適應后再緩慢站立,沒有明顯異常情況后方可行走,切記不可起身過快;(2)洗熱水澡時,需在旁準備好小椅子坐著洗澡,洗完后,坐著適應一會兒再站起,因為浴后,機體周圍血管得到擴張,極易使老年人在體位轉變中出現低血壓情況;(3)不可久站,站立時最好每隔幾分鐘活動一下,因老年人肌肉泵功能正逐漸下降,若久站,約500 mL血液將積聚在腿部,造成心臟血液的輸出量不足,循環量減少,出現低血壓情況。同時,護士還需叮囑患者及其家屬,一旦出現視線模糊、惡心與眩暈等情況,需立即坐下或躺下,并及時呼救醫護人員;(4)排便后,不可立即站立,多食用易消化、粗纖維食物,減少便秘,養成定時大便習慣,如有必要,可給予患者緩瀉劑等,促進排便。
3.2 用藥觀察與護理 (1)在患者用藥之前,需測量其臥位與坐位血壓2次,并做好記錄,在用藥過程中,詢問患者在站立時是否有眩暈、黑蒙等癥狀,同時定時測量患者立位血壓,具體結合血壓情況合理調整用藥量,以免出現OH或OHT;(2)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藥,而且在服藥前,護士需告知患者用藥的相關注意事項:對需大量服用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與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的患者,需注意觀察其尿量的變化,觀察其是否乏力、心臟傳導是否正常,定期對其心率與血壓進行測量,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7];而對于服用利尿劑降壓患者,需叮囑其盡量在白天用藥,以減少夜間小便的次數,或是在床邊放置便器;而對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最好不要同時服用α受體阻滯劑與利尿劑;若患者有明顯癥狀,最好于餐后服用降壓藥物,一旦患者出現OH,程度較輕者,可引導其立即坐下或是臥位休息,同時測量其血壓變化情況,情況較重者,則需立即引導其采取頭低足高位,并將其衣領松開,給予低流量吸氧處理,而后告知醫生對癥處理[8]。
3.3 健康宣教 (1)在患者住院期間,護士需確保患者病房環境的清潔,室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引導患者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確保每天睡眠充足,在臥床時,將其頭部稍微抬高,與下肢呈15°~20°,以促進機體腎上腺素釋放,刺激自主神經系統,確保血容量的充足,緩解晨起癥狀[9];(2)給予患者飲食宣教,告知其需要少食多餐,進餐不可過飽,以粗纖維、高維生素且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確保熱量的供應充足;而對于體質瘦弱的患者,需叮囑其多補充蛋白質,以免餐后出現腦卒中或大腦局部缺血情況;(3)告知患者需適當運動,結合個體體質,于起床后1 h或進餐后2 h展開適當運動,如散步、做體操等,時常運動下肢,在站立時,做交叉雙腿運動,經常抬腿,每天約0.5 h,循序漸進,適當增加運動量與運動項目,持之以恒[10]。
[1]林仲秋,張金霞,馮國飛,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與降壓治療的關系[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33(1):14-17.
[2]張筠婷,范書英,王勇.體位性高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診療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院,2012,15(26):2982-2985.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4]劉春.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及體位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措施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8):102-104.
[5]劉乾惠,刁曉蘭,周錫平.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與體位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與護理風險防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6):26-28.
[6]王萌萌.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與體位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與護理風險防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0):1444-1445.
[7]劉虹,祝燕,黃衛東.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的護理干預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3):859-862.
[8]張海榮,王莉萍.腦血管病患者繼發體位性低血壓的安全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903-904.
[9]王幼紅,張微.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的臨床觀察[J].遼寧醫學雜志,2014,28(3):140-141.
[10]袁慧,黎蔚華.健康教育對高齡老年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的作用[J].廣東醫學,2014,35(2):313-31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45
:B
:1009-5519(2015)14-2201-02
2015-04-17)
付琴(1980-),女,重慶巴南人,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3779358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