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平,段紅艷,劉衛靜,馬 玥
(玉田縣醫院護理部,河北玉田064100)
心理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李立平,段紅艷,劉衛靜,馬 玥
(玉田縣醫院護理部,河北玉田0641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該部收治的74例肺癌患者進行除一級護理外的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腫瘤患者生活質量標準(QOL)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問卷評分進行首次評估,心理護理1個月后再次評估,比較心理護理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的變化。結果心理護理后,患者QOL評分為良好的構成比[56.76%(42/74)]明顯高于護理前[31.08%(23/74)],而PSQI問卷得分顯著低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有效的心理護理后,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有積極作用。
心理護理;肺腫瘤;生活質量
肺癌是發病率和病死率增長最快,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1]。目前,70%的肺癌患者就診時就屬晚期[2]。因此,當患者知道所患疾病時,在心理上會產生特別大的壓力,嚴重影響后續的治療和生活質量。此外,患者在反復治療過程中,由于療法的不良反應用,更容易出現多種心理損傷,影響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進行。近年來,患者的心理護理已經引起了廣大醫務工作者重視。有報道稱,個體在應激狀態下缺乏社會支持和良好的應對方式,會造成嚴重的心理損害。因此,培養患者良好的情緒,使其配合治療,是當前護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務[3]。本研究通過比較心理護理前后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的變化,分析心理護理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的積極作用,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部收治住院肺癌患者74例進行除一級護理外的心理護理,其中男50例,女24例;年齡40~76歲,文化程度從文盲到本科不等。其中小細胞肺癌21例,鱗癌35例,腺癌15例,其他3例。
1.2 方法
1.2.1 心理護理方法
1.2.1.1 語言安慰 多數肺癌患者心理和生理都比較脆弱,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幫助患者熟悉環境,認識主管醫生、主管護士,消除患者的陌生及緊張感,減輕患者對醫院的恐懼心理。護士對患者真誠相待,征求患者所需要的幫助,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能主動向護士傾訴內心感受,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及時收集患者信息,擇時給予心理護理,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
1.2.1.2 滿足患者需求 由于肺癌患者很多需求受到限制,進而影響情緒和行為,因此,觀察患者的需求、耐心指引并滿足其合理需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2.2 生活質量評價 對患者進行腫瘤患者生活質量標準(QOL)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問卷評分進行首次評估[5-6];腫瘤患者QOL調查主要包括患者的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與配合、同事理解與配合、自身對癌癥的認識、對治療的態度、日常生活、治療的不良反應與面部表情等12項,各項下分值累加得該方面綜合積分,綜合積分滿分為60分。評分總分為60分,良好為50~60分,較好為40~<50分,一般為30~<40分,差為20~<30分,生活質量極差為小于2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PSQI主要針對以下項目: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等7個項目,每個項目按0~3分計算。評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心理護理1個月后再次評估。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護理前后患者QOL評分比較 護理前生活質量良好23例,較好10例,一般16例,較差14例,極差11例;護理后良好42例,較好14例,一般7例,較差8例,極差3例。心理護理后,患者QOL評分為良好的構成比[56.76%(42/74)]明顯高于護理前[31.08%(23/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950,P<0.05)。
2.2 心理護理前后患者PSQI問卷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后,患者PSQI問卷得分顯著低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理護理前后患者PSQI問卷評分比較(±s,分)

表1 心理護理前后患者PSQI問卷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護理前護理后t P n 74 74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2.6±0.3 1.8±0.5 11.80<0.05 2.7±0.2 1.7±0.6 13.61<0.05 2.4±0.4 1.6±0.7 8.54<0.05 2.4±0.3 1.8±0.5 8.85<0.05 2.2±0.2 1.6±0.5 9.58<0.05 2.6±0.4 1.8±0.4 12.16<0.05 2.2±0.3 1.7±0.6 6.41<0.05
肺癌是臨床常見腫瘤之一,其病因復雜多變,病情經常會反復遷延,治療過程有很多不可預期的因素,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較為嚴重。良好的護理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療,減輕生理傷害。許多研究表明,心理護理可以通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有助于患者的治療[7-9]。由于睡眠質量對患者的精神狀態影響較大,因此,本研究加入了心理護理對患者睡眠質量的評估。此外,本研究通過護理前后數據的比較,能夠減少個體差異引起的偏倚,使得結果更有說服力。本研究研究顯示,有效地心理護理后,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構成比發生顯著變化,其中QOL評分為良好的構成比由護理前的23例(31.08%)提高到護理后的42例(56.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SQI問卷中各項目評分從護理前的平均2.5分左右降低到護理后的2.0分以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睡眠質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提示護理人員主動關心、幫助患者能夠減輕患者由于長期疾病引起的心理壓力、焦慮以及抑郁等心理損傷,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睡眠,從而對于患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在護理過程中,作者發現心理護理的效果還與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多種因素有關,相關程度還需進一步研究。
總之,作為護理工作人員,不僅要掌握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生理狀況,還應該及時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通過不同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減輕疾病負擔。
[1]Morita S,Kobayashi K,Eguchi K,et al.Influence of clinical parameters on quality of life during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pplication of a general linear model[J].Jpn J Clin Oncol,2009,33(9):470-476.
[2]汪蕾.淺析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外醫療,2011,30(3):142-143.
[3]范妙珍.7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4,15(2):35.
[4]汪蕾.淺析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外醫療,2011,30(3):142-143.
[6]顧瑛琦,朱屹.為提高肺癌患者主觀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非創傷性干預方案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8):25.
[5]黃聞玲.肺癌晚期患者的心理支持與人性化護理[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8):196-198.
[7]陳偉麗,丁正年.心理護理干預及健康宣教對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0):151-154.
[8]常云麗.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2,25(7):117-118.
[9]黃星.12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淺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2):511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50
:B
:1009-5519(2015)14-2210-02
2015-01-29
2015-02-24)
李立平(1965-),女,河北玉田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工作;E-mail:Xyy8033@163.com。
段紅艷(E-mail:6158071Xyy80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