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輝,吳毅翔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分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隨著電網規模的迅速擴大和無人值守變電站數量的快速增加,運行人員的工作量日益繁重,傳統模式下電網的運維效率越來越低,已不能滿足集約化管理的需求,“調控一體化”應運而生。“調控一體化”即將原來的變電監控、變電運行維護全面分離,將監控業務與調度業務融合,實現電網調度與電網監控的一體化管理。
傳統模式是指按變電站分站點進行監控和操作,變電站24 h有人值守,調度預令、正令直接下到變電站,值班人員負責站內設備的巡視、監視、消缺和操作。該模式的優點是事故響應速度比較快,缺點是隨著變電站的增加,需要龐大的運行人員隊伍,投資比較大,人力資源或者自動化設備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集控站模式是在管轄區域電網內按照地理位置或電壓等級劃分原則,適當選擇數個核心變電站(或全部),以對局部電網作用顯著的重要變電站構建集控站(或集控中心),如圖1所示。集控中心配備必要的運行值班人員,除了負責主站的日常運行監視操作外,還通過集控自動化系統對周圍或下級變電站進行遙控操作,定期進行巡視和設備管理。此模式的優點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運行人員的數量,缺點是隨著變電站的增加,需增設新的集控站,投資比較大。當電網構架發生變化,其下屬變電站因業務需要而劃分為其他集控站管理時,需將該站所有信息工作在新劃分的集控站重新做一遍,因而維護成本高。

圖1 集控自動化模式
該種模式是在每個地市建立一個監控中心,按作業半徑分設若干個運維操作站,變電站無人值班,監控中心24 h值班,調度預令下到監控中心、正令下到變電站。該模式的優點是人力資源使用效率高,充分利用自動化技術,適應電網的快速發展需要,有利于向調控一體化過渡;缺點是監控范圍較大,需增加監控席位。
調控一體化模式是按照電網原有的集中監控原則和國網公司“三集五大”改革方案,整合電網調度和監控中心業務及人員,在原有的調度中心業務基礎上,增加變電站設備的運行監控職責,以實現監控與調度合一,變電站無人值班,監控中心24 h值班,運維操作站少人值班。調度中心掌握設備運行信息更加及時全面、準確,事故及異常處理命令下達快捷;管理鏈條縮短,人力資源使用率高。
為了將調控一體化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需要利用先進的技術來建立一個基礎的數據平臺。通過完善的平臺對調度自動化的各項功能進行有效集成,從而完成各個模塊的建立、投運和擴充工作,同時利用先進的應用軟件技術,實現快捷的輸入功能。
在調控一體化系統的設計中,為了滿足調度與監控的共同需求,可以采取使用服務器群進行計算的先進技術,合理調整硬件構架;同時,通過硬件系統的平臺,配置冗余設施,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從調控一體化系統的硬件結構可以看出,調度與監控在同一套硬件平臺上運行,系統通過分層和分區的方式實現了調度的有效性,并對系統的不同范圍進行監視和控制。在該系統中,實現了服務的全程優化配置,系統的數據采集模塊和前置服務器采用一體化配置,充分實現了資源共享。而SCADA服務器、歷史服務器以及前置服務器和網絡服務器等設備,對冗余的配置提供了可靠性的保證。
調控一體化構架中,軟件的構架更是其重要的一部分,需要用一個統一的技術平臺來有效實現軟件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從而提高模塊化在設計和配置上的優化程度,使調控系統的智能化、開放化和靈活化得到更好體現。
調控一體化系統CC-2000A提供了包括網絡監視、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在線安全分析、事故處理輔助決策、調度員培訓仿真等功能全面的電力系統應用軟件,為電力調度中心提供功能強大、方便易用的集成支撐環境,為特高壓、大電網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決策支持。
調控一體化系統CC-2000A的硬件配置如圖2所示,調度與監控在同一套硬件平臺上運行,系統通過分層分區實現調度、監控對系統不同范圍的監視與控制。全系統共配置2臺SCADA服務器、2臺歷史服務器、2臺前置服務器、2臺調度服務器、l臺Pas服務器。系統的數據采集和前置服務器采用一體化配置,實現資源共享;關鍵服務器如SCADA、歷史、前置等采用冗余配置保證系統可靠性。在調度控制中心,通過通信設備,將網絡延伸到每個變電站,擴展現有調度EMS系統平臺。數據采集系統采用了多機并列運行及負載均衡的新技術,“分散”了服務器端運行的“負荷”,提高了運行效率。該平臺利用原有調度EMS系統數據進行處理后,能對各變電站的設備和數據實時監控,數據通道為原有調度EMS系統通道。

圖2 調控一體系統硬件配置
調控一體化系統CC-2000A的軟件構架采用一個統一的支撐平臺,軟件功能將兼顧先進性與實用性,采用模塊化設計與配置,使系統具備智能化、靈活性與開放性的特點。統一平臺包括調度與監控一體化圖模庫、一體化圖形服務、一體化數據服務、一體化報警服務、一體化曲線服務、一體化報表服務、一體化信息發布,同時實現應用、功能的靈活配置,對不同業務對象具備不同的展示與信息發布功能。適應調度、監控與運維操作三級管理模式的需求,其中數據采集子系統的軟件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數據采集子系統軟件結構
3.3.1 電力系統的控制和操作
(1)數據處理。由于采用了調度自動化和集控站系統一體化設計,數據采集、實時數據處理、歷史數據存儲和報警以及事件順序記錄(Sequence of Event,SOE)信息均由調度自動化系統完成,并由光纖數據通道連接調度自動化系統和集控站系統。
(2)控制處理。集控站系統必備的一項功能就是遙控和遙調,遙控和遙調是實現變電站無人值守的必備條件。由于遙控和遙調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對遙控和遙調的安全性要求很高,CC-2000A集控站系統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① 為防止監控人員遙控誤操作,對于所有進行遙控操作的開關、刀閘等都設置單獨操作界面。
② 在遙控操作的開關或刀閘處于掛牌的情況下,操作界面會提示操作員閉鎖遙控。
③ 采用雙機監護方式進行遙控操作,由主值班員許可操作,副值班員執行操作,并且操作前要輸入操作員和監護員的口令。
④ 遙控測試菜單是為了確保遙控安全,給特定用戶在特定時期放開的測試菜單。比如在現場調試期間,系統需要頻繁的進行遙控權限、責任區的設定、測試,但是又擔心直接控制到子站,因此僅給測試用戶開發遙控測試菜單。遙控測試功能僅允許客戶執行到遙控選擇操作這一步驟。
3.3.2 事項監視和查詢
事項監視和查詢包括實時報警檢索、歷史報警檢索、語音報警客戶端、告警匯總窗、實時數據監測。
實時報警檢索集中顯示各模塊報警信息,為調度員和監控員日常監控電網和廠站運行工況提供支持。歷史報警檢索是對關系庫中的報警記錄進行詳細查詢的功能,支持報警記錄按照時間過濾、廠站過濾、數據類型過濾、量測過濾、模糊查詢等查詢過濾條件。
3.3.3 事故追憶
事故追憶(Post Disturbance Review,PDR)的功能主要是記錄電力系統的事故信息,并能將事故按時間順序重現。
PDR的記錄部分每分鐘將PSBOB系統事件記錄為一組日志文件(包括日志索引文件、小尺寸事件日志文件、最小尺寸事件日志文件),每隔一定的時間對PSBOB實時數據庫做一個快照。
調控一體化系統CC-2000A的安全穩定運行,為超高壓電網調度人員提供了實時、準確、可靠的信息。
1 吉晏平,賈紅波.淺談縣局調控一體化[J].中外企業家,2011(8).
2 呂洪波,馮躍龍,詹國紅,等.國內外電網運行管理模式比較研究[J].陜西電力,2010(9).
3 王晶晶,劉 巍,張勇平,等.華北電網無人值班站和集控中心管理模式的探討[J].華東電力,2009(10).
4 李 群.調控一體化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6).
5 王 雷.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CC-2000A.經濟研究參考 [J].2009(58).
6 何 江,吳杏平,尚學偉,等.CC-2000系統數據采集 子系統的實現[J].電網技術,2003(10).
7 胡 軍.CC2000集控站系統在呼倫貝爾電業局的應用[J].電網技術,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