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潔
【摘要】體驗式教學是一種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截然不同的教學模式,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體驗。本文以《商務禮儀》課程“見面禮儀的綜合實訓”教學模塊為內容,探討了體驗式教學在課堂中的具體應用方式。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見面禮儀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16-02
1.問題產生背景
禮儀作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有增強道德修養、提升個人素養、調節自身行為、改善人際交往之功能。商務禮儀作為一種營銷溝通的實用藝術和交際手段,不僅具有現代禮儀的情感溝通功能,更注重營銷人員與顧客之間的信息交流。在工程機械產品營銷過程中,商務禮儀不僅僅是銷售人員的個人行為,更是4S店乃至整個工程機械品牌的企業行為。它可以潤滑品牌與顧客之間的關系,提升企業競爭附加值,直接給工程機械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因此,商務禮儀是促進工程機械營銷的一種重要手段。
在以往的教學中,“見面禮儀”模塊的課內實訓環節內容少、課時少、系統性差,只有依靠老師講解到某一種見面禮儀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簡單訓練,而班級學生人數眾多,在一對多的教學情況下,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直接接收老師的指導。所以,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性較差,不時有開小差的現象出現,實訓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本人以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商務禮儀》為載體,嘗試通過教學理念的整合,教學思路的改進,對教學內容及方式重新進行設計,探求“見面禮儀的綜合實訓”教學模塊的最佳教學效果。
2.問題解決思路——“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的學習環境是自由的、創新的、輕松的、靈活的、鼓勵性的、激勵性的,所以能夠彌補“見面禮儀”實訓教學環節中知識點分散、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弱點。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較,體驗式教學具有寓教于樂、管理實踐、效果持久等優勢。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老師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者,其作用在于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幫助和指導學習者構建自己的經驗,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體驗式教學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創造了新的課堂環境和氣氛。它以任務驅動為前導,以學生為主體,針對不同的教學環節設計豐富多元的教學手段,從而使學生完全浸潤于禮儀規范、細節要求之中,對所學內容印象更為深刻。
《商務禮儀》課程作為工程機械服務與營銷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為一體,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而這恰好與體驗式教學的核心理念,即經歷、實踐非常契合,所以在《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非常適合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見面禮儀”教學模塊的實訓內容,我們可以把該模塊涉及的介紹與稱呼禮儀、握手與致意禮儀、名片禮儀以及其他見面禮儀內容有機串聯,通過學生“做中學”,教師“做中教”,實現教、學、做一體化,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實訓效果了。
3.“見面禮儀”教學模塊的“體驗式”設計
3.1 體驗式教學在“見面禮儀”教學模塊中的應用途徑
3.1.1 角色扮演
工程機械服務與營銷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沒有營銷的實踐經驗,許多與市場營銷活動有關的禮儀思想、禮儀活動對他們來說隔得很遠。如何使他們從被動地“要我學”變為主動地“我要學”,可以把學生按照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分成不同學習小組,組員性格互補,并精心設計“角色扮演”這樣的游戲活動來建構某種商業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與學習內容的結合中產生聯想和情感共鳴。通過對活動角色進行設計、角色分配,討論設計臺詞等一系列的策劃后,然后登臺表演。扮演者并不是以客觀的、局外人的立場而是以主觀的、當事人的角色考慮問題身臨其境地體會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方式。這樣可以使學生從扮演的角色、模擬情景中去體驗活動主體角色的行為特征,從而能夠領悟禮儀在實際營銷活動中的應用。教師則在一邊進行引導和點評,寓教于樂,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3.1.2 案例討論
案例討論教學就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禮儀知識,對真實的禮儀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在案例討論過程,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就某一案例進行討論準備、組織和分享。由于每個學生的經驗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因此對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會引發學生交流。學生會在相互交流中、討論中、在不同意見的爭執中去領悟學習內容中的體驗性知識。《商務禮儀》課程中,許多的教學內容大都可以采用案例研討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相對于枯燥的理論授課,案例教學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案例式教學使得學生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開放型學習氛圍。
3.1.3 多媒體手段結合
幾乎所有課程都在運用傳統多媒體教學,因此在對于抓住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并不明顯。在當前條件下,如果能引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媒體手段,比如用在學生實訓時,由教師或學生志愿者為同學拍照、攝像,并適當展示在全班同學面前。在資料展示的同時,邀請大家對圖片或視頻資料中不符合禮儀規范的地方及時糾正,既能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又能提升實訓效果。90后的年輕人展現自我、表現自我的欲望非常強烈,如果要把大家的實訓“實況轉播”給全班同學,那么相信大部分同學都能改變以往的散漫,端正實訓態度,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實訓環節中。此外,課程結束后可以請班級志愿者將圖片、視頻資料進行剪輯,對資料在班級同學之間進行共享,甚至可以轉發、分享到流行的微博、微信朋友圈,這既可以成為大家的課程學習資料,同時也會成為同學們日后的珍藏,成為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
3.2 “見面禮儀綜合實訓”教學模塊的設計
結合上文所討論的三種體驗式教學應用途徑,本人對原有“見面禮儀的綜合實訓”教學模塊進行了重新設計,新的教學思路如下。
首先,“見面禮儀”教學模塊總共涉及了四個方面的知識點,即介紹與稱呼禮儀、握手與致意禮儀、名片禮儀以及其他見面禮儀。根據以上知識點,由教師依據“體驗式”教學的內涵,設計出能夠貫穿以上知識點的實訓作業。
3.2.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互動參與欲望
教師在PPT上展示出幾種不同場合下人們相見的情景圖片,并提問:
1)人們見面時會涉及到哪些見面禮儀?
2)不同場合下,人們的見面禮儀相同嗎?
3)以上圖片的場合中,見面禮儀區別在哪里?
以上問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表觀點。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引入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參與討論,激發求知欲望,產生初步體驗。
3.2.2 肯定學生思考結果,布置“見面禮儀”綜合實訓作業
1)假設15年之后,你事業有成,請為那時的自己設計一張能體現自己特色或任職公司特點的名片;
2)并分小組進行情境模擬幾個15年后老同學見面的場景。
[設計意圖]該實訓作業的布置,既有需要個人獨立完成的部分,也有小組協作共同完成的部分,通過個人實訓與小組實訓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能夠把“見面禮儀”的理論知識綜合運用,基本能夠全部涵蓋該教學模塊所有知識點。通過上一環節的提問,學生能夠全面、主動梳理本模塊知識點。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交流,產生共鳴,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體驗“見面禮儀”的實際運用。
3.2.3實訓小品匯報,鞏固深化體驗
1)各小組分別展示實訓小品,由學生志愿者為每組錄影攝像;
2)小組相互點評,找出不足。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模擬,落實知識,反饋矯正,使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而小組間的點評,則是現實的案例分析,是對本模塊知識的課堂檢測,也能使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
3.2.4課堂反思小結
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反思小結:
1)回顧介紹與稱呼禮儀;
2)回顧握手與致意禮儀;
3)回顧名片禮儀;
4)回顧其他見面禮儀。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反思小結,進一步完善感悟知識,深入體驗,建立教完整的認知結構,形成內化。在學生體驗之后,教師適當地引領學生相互交流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遷移技能,拓展思維,從對基礎技能的掌握到真正懂得禮儀的核心內涵,并銘刻于心,從而升華職業素質。
3.2.5 課后拓展延伸環節,實踐應用體驗
1)在班級中共享課堂上拍攝的圖片及視頻資料;
2)各小組成員反復觀看本組多媒體資料,找出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議;
3)在課后對本組的實訓小品進行再設計、再拍攝,最后保存視頻資料;
4)推薦觀看《羅馬假日》、《時尚女魔頭》、《公主日記》等影片,體會不同文化背景的見面禮儀。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拓展,加深理解,構建自己的“見面禮儀”相關知識系統體系,再次強化了學生是體驗式學習的主角的這樣的理念,尊重學生的認知提煉,讓學生自己深化對禮儀技能的認識,通過禮儀小品設計、談論領悟、觀看影片的方式提高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效率。
4.總結
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學活動的主角由教師變為了學生。在“見面禮儀的綜合實訓”教學模塊中,學生正是成為了學習的主角,學習情緒高漲,課堂氛圍非常活躍。體驗式教學在商務禮儀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好動,他們的思維十分活躍、發散,同時非常具有創造力、表現力和應變力。因此,體驗式教學方法對于他們來說更能發揮他們的創造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發揮他們的優勢。但是,正是由于學生思維的這種發散性,他們在體驗當中有時會偏離課程的正常軌道,會偏失課程的重點,從而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建構和課堂輔導階段必須要把握好引領的方向,及時給以控制和引導,讓學生在正確的體驗目標的引領下,通過恰當的體驗路徑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