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虹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老師切實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縣根據綱要精神,從實際出發,倡導“教學相長、快樂課堂”教學理念,在全縣的小學中高年級嘗試“三環六步”教學模式。“三環”即“課前、課中、課后”,“六步”即“目標再現,學情調查,問題匯總,精講點撥,當堂檢測,歸納小結”。其中,課前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完成整個學習活動的策劃,其首要工作就是編寫導學案。
“導學案”是教師在備課時鉆研教材、緊扣目標、精心編寫的學與教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預習,預習是貫徹課程理念,轉變教學方式的需要,是高年級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語文課程標準》的第三條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預習,就是自覺主動的學習。只有認真預習,才能發現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才能發現疑點。把預習過程中的疑點提出來和同學交流,就是合作交流。對于更多的疑點,自己搞不清楚,交由教師組織討論,這也是合作學習,所以,預習能很好的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我作為實驗班級的老師,在實施“三環六步”教學模式中,依托一份精心設計的導學案,引導學生預習,給了學生一個支點,引領著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指點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實驗版小語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馬克·吐溫的一篇寫景散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文句,展示了瑰麗的異國風情與小艇的獨特作用。我依據本課內容、學情和課時目標設計導學案指導學生預習,著重設計了以下四項內容:
一、了解背景
有些課文遠離生活,或者與學生的認識水平不相符,教學時需要借助背景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整理、內化,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如《威尼斯的小艇》備課時,我對學生做了前測,了解到學生喜歡旅游,但對異國風情知之甚少,這時,我在導學案中設計了課前搜集有關威尼斯的資料。
課前,我利用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借助導學案的課前先學,交流搜集資料了解到的信息。在學生有了相關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我補充放映了威尼斯的風光影片、圖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大大縮短了與文本的距離。不僅了解了相關背景,拓展了知識,更化解了“課內理解文本,走進威尼斯的小艇”。
二、整體感知
根據維果斯基的理論,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或問題應設在其智力的“最近發展區”才會合適。讓學生學習文中的生字詞,對課文有初步整體的感知。這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掌握主動權的起點。一般情況下整體感知包含以下幾項內容:一讀,讓學生自讀三至五遍以上;二圈,在讀中圈出生字、新詞、形近字、多音字、易錯字;三查,把圈出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詞典,課外資料,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并聯系課文理解詞義;四畫,把課文中形象生動的詞語和突出中心,含義深刻的句子畫出來;五思,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理清脈絡。下面是《威尼斯的小艇》導學案中整體感知的內容:
此版塊導學內容主要著眼于“字詞理解積累,概括主要內容”。對于五年級學生,本課要學的生字詞并不難,我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重點抓“嘩笑、縱橫交叉”中的“嘩和叉”的讀音;詞語“小艇、船艄、船艙”中“艇、艄、艙”易寫錯字,指導該怎么寫,書寫時要注意什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操縱自如”的意思,從音、形、意三個方面落實,提高識字效率。高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把握課文內容的方法,于是我以抽查方式檢查了學生能否準確、簡潔的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交流時適時點撥、總結概括方法。
課前預學,不僅讓學生自學了知識,也學會了對自己負責,更讓教師明確了教學起點,讓師生在課堂上對文本的探究更深入、有效。
三、探究學習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運用深讀課文,進行較高層次的自主閱讀活動,捕捉課文細節和關鍵句段進行品味。導學案根據課文的中、難點和關鍵點設計導學內容,然后圍繞導學內容進行互動式教學,切實解決問題。它尊重學生獨特個性和經驗閱歷,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下面是《威尼斯的小艇》導學案探究學習內容:
四、遷移運用
感知也好,探究也好,最終的目的是運用。從運用出發,導學案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對閱讀策略和方法的運用。旨在引導學生獨立運用已經掌握的閱讀方法和策略,展開閱讀實踐活動。給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空間和閱讀機會,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自讀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另一種是語言形式的運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特有的語言形式,領悟寫作方法,進行語言表達訓練。下面是《威尼斯的小艇》導學案中語言形式的運用:
遷移運用涵蓋閱讀與練筆,練筆呈現方式針對性強,體現層次。顯示了學習梯度。
“三環六步”教學模式中導學案的實施,把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物化為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有效解決了常態教學下暴露出來的問題,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