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芳
摘 要:閱讀對話過程是否和諧,直接影響教學過程是否有效。和諧的閱讀對話教學是在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一種交互平等的教學關系。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灌輸,而對話式和諧閱讀教學體現的是交互主體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諧對話
一、和諧閱讀對話的重要性
1.當今課堂的弊端
如今的課堂還有許許多多的教師仍是讓少數學生一枝獨秀,大多數學生淪為配角與觀眾。終了,千人一面。這般機械、極端的灌輸,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陳舊的教學觀導致了學生的厭學,教學方式的“失當”引發了學生對“學習”狹隘的理解,他們以為“學習”就是去“接受”教師的灌輸,卻忽視了自己對知識的建構。其直接后果是自身學習激情的缺失。在課外,他們能夠做到同學之間真誠、放松地交流,在課堂上卻絲毫展現不出他們真實、奔放的個性。
2.課堂迫切需要改革
現代課堂觀認為,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養,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要求。實踐證明,現代課堂觀念只能在平等、民主、自由與開放的對話教學中成長,而不能在教師獨語專斷,學生萬馬齊喑的教學中實現。由是觀之,課堂上填鴨式的這場革命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二、如何實現和諧的對話教學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在如何營造和諧對話氛圍方面做過不少嘗試,體會頗深,我認為一堂課,有了學生、教師的積極參與,才會生機勃勃,一堂課,只有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的和諧對話,才會精彩紛呈。
1.教師和文本對話
教師與文本的對話是和諧閱讀對話的保障,上一堂課,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把文本吃透。特級教師于漪說:“教師本身對文本理解有多深,學生對文本理解才會有多深。”只有教師把文本吃得透徹,才能在課堂上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只有教師把文本吃得透徹,才能為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搭建橋梁、提供平臺。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
2.學生和與文本對話
和諧的閱讀對話教學最重要的是學生要自己預先閱讀,學生要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文學素養等前理解結構直接與作者進行對話,還應該敢于對文本進行批判,進行反思。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比較低,如果讓他們只靠自己的理解能力是很難完成與文本的有效對話,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引導。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注意給足學生自由閱讀文本的時間,還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
3.教師和學生對話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存在于課堂的最為活躍的兩個主體,他們之間的對話是否成功,對和諧課堂氣氛的營造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進入教室就應該拋棄雜念,集中精力進入教師這個角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在這個對話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一個傾聽者,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給他們暢所欲言的空間。教師還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給學生鼓勵,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地投入學習。在面對學生千變萬化的答案時,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尊重,不能用唯一的標準來禁錮學生的思維,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能夠做到自圓其說,那都是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的。
4.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在閱讀對話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主體,他們每個人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是用自己慣有的方式去對新事物進行理解,他們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吸取了他人的信息,同時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也會因為他人的信息而被喚醒、激活。在這里,學習信息再也不是從教師向學生單向傳輸,而是多向的相互傳遞。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同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顯得更加具有靈性。
《被壓制的教育學》里有這么一句話:“通過對話,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及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敬愛的各位一線的教師,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現代化的新型教師,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里,在美不勝收的文本中盡情遨游,欣賞語文的美。
參考文獻:
孫建峰.享受對話教學[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
編輯 韓 曉